散會之後,張任依舊表現的憂心忡忡。
吳懿不解愈濃。
張任素來穩重,能持大局,即便說此次劉備戰敗讓局勢變得艱難。
但也不至於此啊!
更慌的,不應該是劉備和涼州人麼?
就大局來看,接下來周野打的大概率會是涼州,而不是益州啊。
益州有錢糧兵馬,有蜀道天險,有長江江關。
涼州有什麼?
隻有關羽徐庶一撥人拿命給劉備死守。
一旦這些人交代了,其他的也就隻能逃了。
周野肯定打涼州啊!
但張任並不這麼看,他也沒有對吳懿等人明言。
在他們都離開後,張任方對嚴顏道:“漢中僵持,看上去益州隻要防好長江之敵,似乎便出不了意外,但還有一處之敵,卻不在諸位眼中。”
“何處?”嚴顏問道。
張任語出驚人:“漢中。”
“漢中?”
嚴顏愣了一會兒後,臉色大變。
張任說的漢中之敵,必不是趙雲等人,那隻能是……劉備!
嚴顏連忙搖頭:“雖相處時日不長,但依我看來,世間仁義者,莫過於昭王也!”
“仁義是真仁義,但仁義也分大仁大義和小仁小義。”張任搖頭道。
“何解?!”
“匡扶漢室,重振劉家江山,不負列祖列宗,這是昭王心中的大義。”
“相對而言,同宗之情,同盟之約,便成了小仁。”
“英雄會因一時仁慈而猶豫,但必不會因為猶豫而放棄大義。”
張任長歎:“於他而言,若我王可扶則扶,若我王不可扶……”
他沒有再說了,但又好像都說完了。
嚴顏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許久,他才抬頭:“彼時,君當如何?”
張任消去愁色,忽灑然一笑:“我未受過多少漢室恩義,所受皆是劉家父子恩義。”
“為人臣者,自當從一而終。”
嚴顏神色變了變,道:“事情未必會發展到那一步。”
“說來也是。”張任點頭,道:“有天險在,周氏要從長江進入益州,也非容易之事。”
隨後,對於劉備向益州內部發書,讓劉璋增兵增糧一事,張任也未曾勸阻。
相反,他在上呈的文書中,同樣支持了劉備。
現在雙方已經深度綁定,由不得劉璋不支持。
劉璋不支持,漢中如果誇張的讓趙雲等人逆襲了,益州才會真的陷入危險之中!
到時候,對周野來說,就沒有所謂的涼州、益州二選一的問題了。
益州內部。
在得知劉備敗訊之後,立時揚起一片驚恐。
之前的接連奪城之勢慘遭遏製,難道周軍要開始激烈反撲了?
奪回漢中,他們安全感爆棚;同理,漢中一旦出現危機,那真是夜不能寐。
身在巴郡坐鎮的黃權在拿到劉備的文書之後,並未完全通過。
直到拆開了張任的信,他才繼續大量放糧。
他這裡糧草是足夠的,但支援前線的兵馬卻是不足,隻能把信往上傳了。
王宮中,劉璋大驚之中,還帶著一絲絲慶幸是怎麼回事?
驚的是劉備慘遭大敗,漢中局勢出現了變化,由步步推進到現在的僵持之勢。
慶幸的是——得虧自己有先見之明溜的早!
看見沒,劉備親身犯險,差點連命都搭了進去。
可見,高層親身犯險,是大忌,是魯莽之舉,是絕對要不得的!
慶幸之後,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有劉備張任兩人來信,劉璋對於增兵意願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