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劉璋是真的怕漢中丟了。
官場之上,也無阻力。
倒是有一人出麵,對這事略行阻攔——法正。
“孝直有何事教我?”
對於法正,劉璋一直態度客氣。
“不敢當。”
法正謙虛過後,則道:“漢中自然得添兵,也當留有餘力。”
“怎講?”
“漢中僵持,增兵後能速速取勝固然最好,倘若依舊長時間沒個結果,周軍必興兵來犯。”
“彼時兵馬全在漢中,長江誰守?”
法正分析道。
劉璋愣了一會兒,才道:“此事孤亦知……隻是,周氏不應該先打涼州麼?”
“兵家大事,不可心存僥幸。”法正搖頭:“何況,以周氏之力,再發兩麵兵,也並非不可能。”
劉璋恍然,隨即喜道:“幸有孝直教我!”
心中對於法正的信任,已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當天夜裡,法正就把桌子豎著擺——為了對抗某人的唾沫。
“不必問了,這次我告訴你答案。”
“江關首要在險不在人,五萬也好八萬也罷,區彆不大。”
“但漢中之兵若是多添,守軍會更加吃力。”
孟達聽完這才沒有噴他一臉唾沫,自己動手把桌子給移好了,與他麵對麵坐著,飲酒交談。
“此番你這提議,倒是甚得人心。”
“之前不少敵視你的人,都說你心思縝密,甚是謹慎。”
“想必劉季玉對你,也越發信任了。”
法正隻是笑了笑,不說話。
“話說……我心中倒有一問。”孟達又道。
法正無奈搖頭:“你的問題,何曾少過?”
孟達差點被噎住,身體往前一傾:“他對你如此信任,將來事成之後,你這心裡,會不會有負罪之感?”
法正忽得一愣,隨後放下杯子,又站起身來。
不一會兒,一聲長歎,回頭問孟達:“你說家鄉之情,和主臣之義,孰輕孰重?”
“這……”
孟達遲疑了。
法正孟達,和張鬆是有本質區彆的:他們都不是本地人,他們都遭受本地人的打壓。
這時候,法正丟出了第二個反問:“你認為以劉季玉之才,能在這亂世中長久安身麼?”
孟達這一次倒是回答上了:“如果有你幫他……”
“那又能偏安幾年呢?”
法正苦笑搖頭,道:“他沒有進取之誌,這便早已注定了結局。”
“偏安之念注定不能長久,統一才是天下大勢。”
“天命所在,不在於你姓不姓劉,而在於你能不能讓天下再次歸一。”
孟達無言一瞬,再問:“歸一之後呢?”
法正抬頭望天。
“大王雖然殺伐果斷,但應該會給我三分薄麵。”
孟達頷首:“希望如此……接下來呢?”
“漢中之局做成,大王自然是要開動了。”
ps:稍提張任的問題,隻談演義內容。
首先伏軍射殺龐統,這戰績絕對相當值錢。新三國龐統死法是編劇魔改的)
麵對劉備麾下明星陣容,反殺龐統,將守勢打進攻勢,劉備等人轉入下風局;
差點生擒劉備劉備:前有伏兵,後有追兵,天亡我也!),困住張飛(張任引軍複回,把張飛圍在垓心,進退不得——要困住張飛並不容易,張飛曾遭多次圍困,但都輕易殺出);
最後拿下張任還是諸葛亮定計,由張飛、趙雲、黃忠、魏延四人聯合執行,這才算了結了這位蜀中名將。
這樣一位人物,沒法把他寫的太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