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口!”
曹操瞪了他一眼,嗬斥道:“你懂什麼?我祖上世食漢祿,他是君我是臣,要論恩義,也是陛下在我先!”
典韋的話沒錯,劉協現在確實是吃曹操的。
但曹操有現在,能打下這片基業,不也是靠吃漢家飯起來的嗎?
沒有漢祿,哪有曹家的得勢?
君恩兩個字,不是虛無縹緲的束縛,更是世代累積的恩義威望。
劉協作為漢的繼任者,在法統上獲得帝位之後,也繼承了一代代先帝對臣子的君父恩義。
曹操見他依舊不開竅,便道:“將來我的孫子教訓你的孫子,他可敢不服氣?”
“那我打斷他的腿!”典韋立馬道。
“這不就得了!”
罵完典韋,曹操依舊鬱悶難消。
宮外董昭迎了上來,問道:“是陛下又有責備之言嗎?”
“陛下極聰慧,有明君之相。”曹操苦笑。
董昭立即就曹操為何會犯苦了。
外有周野強勢,內有劉協欲親政掌權,曹操哪能不頭大?
原本迎回劉協,想的是奉天子以討不臣。
結果呢?
曹操抓著天子,周野抱著太後手持先帝遺詔,各立一個朝廷。
隨著周野實力愈大,朝廷的正統性也愈強,曹操這邊分明有天子,反倒顯得他是個冒牌貨了。
沒有權威的朝廷,天子的作用也實在有限。
“大王,我倒是有一計。”
曹操正在困惑頭痛之中,忽聽到董昭開口,連忙道:“說來!”
“送帝於南陽!”董昭道。
曹操神情立變,緊盯著董昭:“公仁莫非在說笑?”
“大王勿急,且聽我說。”
董昭娓娓道來。
首先,劉協在曹操這裡,作用很小,威脅很大。
伴隨著周野越來越強勢,曹操內部必然會受到震動。
非曹操嫡係人馬會開始有異想:譬如曹操敗亡,自己等人依附於他,必然會遭到清算。
在這種想法下,想去投靠劉協、扶持劉協的人就一定不會少!
畢竟,他們是漢家之臣,效忠劉協天經地義,便是周野統一了天下,又能拿他們怎樣?
所以,隨著時間推移,劉協的威脅會越來越大!
將劉協送出去,擺脫威脅,這是得利之一。
其次,劉協到了年紀,又是法統上的天子,這是舉世公認之事。
將他送給周野,周野如果要稱帝,那該怎麼對劉協?
就從現在來看劉協,他鐵定是不願意的!
到時候周野逼迫劉協下位,擺脫威脅的曹操等人可以此為借口,就不擔心對方以帝位來壓他們了——這裡,隻需劉協離開前留下一道聖旨便可。
如果因劉協歸來,周野放棄稱帝,曹操等人依舊得利,這是其二。
其三,周野不稱帝,要不要歸政劉協呢?
那裡有完整的朝廷班子,劉協是天子,又到了年紀,太後都不能乾涉他。
你周野憑什麼不給他權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