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移,晉王腹中子也即將誕生。
而一個完整的計劃,也擺到了周野麵前。
相對於這個計劃而言,利用晉王子做文章,便更有可施展性了。
周野立即著手,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最後一戰做準備。
第一時間劃撥到位的便是他手底下的重將:
廣陵、下邳兩郡之地,除原有的徐琨、孫輔之外,添重將張遼、於禁二人。
徐琨隨著年紀漸長,臨陣搏殺已難為他了。
而此番戰在於進取,自當用銳將、重將當先,他則轉入後勤方麵。
彭城方麵則添將魏延。
此三郡為徐州戰線,總兵力預設為十萬人,總監軍為諸葛亮。
目標是拔除曹操在東海設置的重鎮防禦,隨後攻入琅琊、泰山等地,第一時間占領徐州全境,威脅兗豫後方,兵鋒直指青州。
第二戰線則為豫州戰線,主要分為潁川、汝南、沛國三地。
潁川依舊由高順為主將,並不添重將,反到給他安排了四個校尉、兩位中郎將為助力。
這八人多是年輕一代後期之秀,又逐漸提拔起來的年輕俊傑,也有在學院中脫衣而出的武略之才,還有的則是父輩餘蔭之下的二代。
如盧植之子盧毓,此人極擅文政,又因周野麾下文政謀略之才充沛,又轉而學習兵法。
事實證明盧植的基因確實優秀,他兒子也是個文武通才,如今已任中郎將之職。
此外還有荊州俊傑撫軍中郎將王連等人。
高順自歸順之後,久鎮潁川,為南陽之屏障。
因此地少有戰事,更不在周野的進取地圖上,所以多年未有大功。
再這樣下去,他連自己的排號都保不住了,勢必要被其他人往後擠下。
此番安排,不難看出周野對他的刻意栽培。
緊靠著潁川,便是大郡汝南。
汝南作為僅次於南陽的大郡,攻略曹操之地的吞兵重鎮。
除了原先在此鎮守的郝昭之外,張飛又被遣回,接著又將蔣義渠調來。
三人各有分工:
蔣義渠軍向西,目標是打開陳國,和潁川的高順一道進逼陳留等地;
張飛則軍勢向東,跨過梁國地界,直搗兗州腹地;
郝昭跟隨掃尾,負責接手攻略的各處城池防事,以防止曹魏勢力死灰複燃。
沛國方向,除了臧霸之外,又添重將張郃。
兩人也各有分工,分彆是往西策應豫州之軍,往東跨過四湖策應徐州之軍。
荀諶總參豫州軍事,並負責後勤事務。
而豫州因為緊靠曹操腹地,所以預備兵馬甚多,分彆是:
高順部兩萬人;
張飛部三萬人;
蔣義渠部兩萬人;
郝昭並荀諶兩萬五千人;
臧霸部兩萬人;
張郃部兩萬五千人;
整個豫州準備用兵十四萬人!
徐豫連成一條南邊戰線,這條戰線便共有二十四萬兵力,儼然是有城拔城,有軍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