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藍田縣,白鹿塬上。
今天鄉裡趕集,格外的熱鬨,集市有人立起大旗,招工。
旗下,一位身著羊皮袍子的管事模樣男子在大聲的誦讀一份契約。
他麵前圍著好些人,
“丁酉年二月一日,長安白鹿鄉百姓張鐵槍,往呂宋屯田,闕少人力,遂雇傭同鄉馬富弟馬貴造作,雇期三年,斷作價直每月斷物稻一石,每歲春衣春衣汗衫,鞋子一套。
所用鋤鏟,主人物付,分與馬貴失卻,仰馬貴祇當,若到家內付與主人者,不忓馬貴事。若非理打煞畜生,一仰營作人祗當填賠。
若馬貴拋擲,忙日拋卻一日,勒物二鬥,閒日勒物一鬥。
兩共麵對平章,更不許休悔,如若先悔者,罰穀兩石,充入不悔人。
恐人無信,故勒私契,用為後憑,押字為驗。”
這是一張雇傭契約,
白鹿鄉人張鐵槍,在呂宋包地屯田,要從老家長安藍田白鹿塬上雇傭同鄉去種地,雇期三年。
雇傭費是每年十二石糧,外加衣鞋一套。
張鐵槍請來鄉裡的裡正、村長們做保,
同時受雇的馬貴,也讓兄長馬富做擔保。
馬貴馬富兄弟倆一起簽字畫押按手印,裡正村長也見證按手印,契約一式兩式,騎縫蓋章。
手印按下,
張鐵槍還要給三石糧做為安家費,畢竟是去那麼遠而且那麼久,直接給一季工錢做安家費用。
然後再雙方見證下,又提前支付了一年的工錢,十二石稻穀。
張鐵槍讓馬家兄弟寫了收據,按手印。
集上,無數人都看著這幕。
“張鐵槍給的雇錢挺高啊,”
“那不是一般的高了,你知道去歲咱鄉裡的地主孟家雇人是啥價不?每月八鬥,麥粟各半。然後實際一年隻給十個月的糧,也就是八石,剩下兩個月的,抵發的衣鞋,以及在地主家吃飯的糧。”
孟家雇長工種地,一年到頭,實際就是四石麥四石粟,加兩身衣服了,包食宿。
而張鐵槍雇馬貴去呂宋種地,三年下來,實際是總共能拿到三十六石糧,加三身衣鞋,另外還有這簽字安家費三石糧。
一年十三石,比孟家一年八石多了五石。
倒不是孟家剝削人,而是如今大抵都是這個行情的。
有人道,“張鐵槍怎麼跑去呂宋包地,我聽說呂宋不是武司空兒子的封地,在海外嗎?”
“聽說那呂宋島很大,雨水充沛,土地眾多,適合耕種,那邊種甘蔗、棉花、玉米等能賺錢,就是缺人,所以咱中原人過去包地屯田,頭幾年都免稅賦,隻要能雇到人過去,怎麼都是賺的,”
張鐵槍大家還是挺熟的,這人在白鹿原也算是有些名氣,是個老軍漢了,也不知道這回怎麼就要去呂宋包地,
在這鄉裡集市上立起招工旗,
雖然大家對海外呂宋有些畏懼,可看到張鐵槍給的雇傭條件,甚至直接就給十五石糧先,
很多人還是十分心動的。
尤其是張鐵槍還向大家透露,呂宋那邊很多地,機會遍地,到了那邊給他做三年工,以後熟悉了也可以自己包地賺錢,
白鹿鄉就在長安郊,
這片塬上雖相對乾旱,可畢竟是長安外,所以這裡的地也大多數是貴族官員們的,百姓們大多沒地,或隻有少量地,給地主們佃田,或是做長工,
好些人做長工都輪不上,隻能農忙季節打打短工,平時想辦法進長安城或是去終南山裡尋些活計,不管是扛包挑擔,還是進山伐木燒炭,總歸是既不穩定又很辛苦,
可大家也沒得選擇,你沒有田地,又沒啥工匠本事,那就隻能賣點力氣。
三年,
去遙遠的海外呂宋種地三年,
這個時間很長,離家也很遠,
但一年能比在本地多五石的糧,卻吸引著許多人,尤其是在京畿,你想佃田,或是給人做長工,也沒那麼多機會。
看著馬貴按下手印,然後張鐵槍就讓人把他的十五石糧給了,馬貴讓兄長馬富把這些糧領了,
這麼多糧,夠馬家一家人吃很久了,
接下來,張鐵槍還會付給馬貴二十四石糧,約定好每年夏季兩季支付給馬德,六次付完,一次是四石稻,馬家也可以選麥或粟。
馬貴去呂宋的路上一切食宿開支等,自然是張鐵槍包了。過些天就直接去廣州,然後坐船前往呂宋,要做到貞觀十四年底才結束雇傭,現在是二月二,實際是馬貴還少乾了一個月。
藍田縣,
長安縣、萬年縣、新豐縣、鹹陽縣、涇陽縣······
京畿各地,到處都有人在招工,要前往呂宋屯田。
給出的雇傭條件都不錯,無數人心動,不少人衝著那十五石的糧食,直接就按了手印。
二月,
萬物複蘇春暖花開的季節,但也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對許多百姓來說,雖熬過了那個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可生活依然難熬,
去呂宋給人屯田種地,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直接就有十五石糧到手,這能讓一家人解決麵前的困境。
更彆說,還有一個消息在四處流傳,據說在呂宋,隻要願意落戶,都能分到田地,而且能分很多,隻要種的過來,田地不是問題。
不少人就想著這次受雇傭去呂宋種地,也順便看看那邊的真實情況,若真有那麼好,也能適應那邊的氣候什麼的,那麼給地主乾完三年後,自己就可以在那邊也包地,或是落戶分田。
要是呂宋沒想象中好,那三年期滿就回來,
進可攻,退可守嘛。
這也算是百姓的一點小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