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宣陽坊。
一群武家高級管事們排著隊見武懷玉,向他彙報事務。
“招到多少工了?”
“京畿十八縣,總共已經招到了萬多人,”
“還是太少了,”
呂宋太大了,現在擴張的速度也快,但沒有人後續跟進開發,征服再多的土著部落也沒有用,
管事額頭冒汗,這麼短時間,能招到上萬人,已經很不錯了。
但武懷玉仍不滿意,
武家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招工,尤其是在江南地區,條件都差不多,三年三十六石糧,立契時按手印再給三石,然後預支一年十二石糧。
“有多少人願意移民去呂宋的?”
“暫時不多。”
“各行工匠招到了多少?”
工匠的工錢待遇可就比農民要好許多,但工匠卻反而不好招,他們有工匠技藝,日子也不是最差的,沒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去海外,哪怕隻是三年雇傭,也並不是很願意。
“實在不行,那就提高點條件。”
武懷玉直接吩咐,說實話現在給出的招工條件,是有些高了的,但武懷玉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希望先把人引到呂宋去,
這些人招工去了呂宋,到了那邊親眼看到了實情,他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留下,落戶安家的,
“工匠招不到,就多招些學徒、夥計,條件開高點,總能吸引到人。”
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那些十來歲的少年,乾活頂不了什麼,可吃飯卻不比一個青壯勞力差,
若是武家給他們提供一個學徒技藝的機會,甚至在學徒期就能給些工錢,這既學到一門將來立足的技藝,也為家裡現在就掙些錢糧貼補家用,還能減少一份口糧,
在內地,普通孩子去學手藝,得有人擔保不說,一般前三年是隻管吃穿住,不會有半文工錢的,甚至逢年過節也不能回家。三年學徒後,還得再繼續三年又三年,這期間也隻有少量的工錢。
十年時間,基本上是彆想賺錢的,
但為了學手藝,甚至為了當下能夠有個吃飯的地方,許多窮人家也隻能把孩子送出去。
武懷玉覺得可以招一些這樣的半大少年小子去呂宋,
三年學徒期也給份工錢,三年後就是半熟練了,第七年起就可以按一個熟練工給工錢。
“給筆立契按押錢,再給預支一年工錢給家裡,”
簽九年雇傭契約,前三年可以給全薪三分之一,後麵再提高,中間三年給三分之二薪,第七年開始就按工匠全薪。
而從第十年開始,就可以享受崗位的身股分紅,能拿到乾股。
總之,想辦法吸引人過去呂宋。
如今是窗口期,皇帝和朝廷不限製,那他就得抓緊機會。
一名大管事猶豫著道,“這樣的話,會增加一大筆開支,數目不小。”
“錢的事你放心,我會給你們撥一筆專款,彆怕花錢,隻要能把人招去呂宋就行,”
武懷玉很霸氣,
呂宋現在是個吞金黑洞,但投再多錢財資源都是劃的來的,那裡的回報會更大。
武懷玉離京前,
拚命的揮舞著鋤頭,挖著大唐帝國的牆角,
但武懷玉並不覺得自己做的有什麼錯的,呂宋現在確實是大唐海外羈縻之地,可那也是大唐呂宋州啊,仍是大唐的疆土。
武懷玉這麼辛苦的招工移民過去,也是在為華夏開疆拓地,傳播漢文明。
武懷玉抽空去了趟三原龍橋,
武堡依然是地標性建築,在這十裡八鄉,享受著無比的尊崇,
武懷玉回來看看,到處走走,
五座高大的圓堡,還有清河岸邊一座座風車磨坊,龍橋早從木橋改成了石橋,甚至橋上還有無數小石獅子,
橋的兩岸,北岸有黑龍王廟,南岸有一個龍門道觀。
懷玉跟老武,還有老三懷良在清河鑿冰釣了半天魚,回來武懷玉親手下廚做了一桌子菜,
懷玉其實想帶老武和柳氏他們去嶺南,去呂宋轉轉,甚至若是他們願意,就留在呂宋好了。
可老武卻拒絕了,柳氏更不願意,
他們已經習慣了龍橋,在這裡住了二十年,這裡已經是家,並州老家回不去了,更不願意去廣州或呂宋,
隻想守在這裡,安安穩穩的渡過這人生最後一程。
離開時,武懷玉隻帶了老三。
曾經的小胖子,現在也是官了,去年春考中明經,秋吏部銓選時,通過了身言書判四項考核,最後授了個江州潯陽縣令,
小胖早不再胖,如今是個意氣風發的年輕官員,他去年秋銓選後,其實就已經特意去了趟江州潯陽,做了番深入的細致調查了解,然後還製訂了一番到任後的施政為官政策,還特意請兄長懷玉幫他把關。
這次年後上任,他信心滿滿,要做出一番成績來,
大哥是單於副大都督護豐州都督、刺史,金紫光祿大夫、曲水縣公,二哥是司徒、太子太傅、嶺南觀察使、四府經略使、晉國公,
兩位兄長那麼耀眼,還有位做中書令的宰相大姐夫,他妻子家又是河東王氏,五姓七家,老三人生起點已經很高,但他更想做出一番成績來。
過了龍橋,
武懷玉勒住馬,在馬上回頭看著北岸的武家圓堡,看著在橋那頭揮手送彆的老武夫婦,還有那些姨娘和弟弟妹妹們。
三原龍橋,終究留不住他。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