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張鎮攔住一個京城口音的人,問道:“請問兄台,你應該是京城人士吧,不知兄台是否認識那二位公子?”
聽到張鎮的詢問,那人瞅上一眼,回答道:“那兩人是國子監的學生,一個是吏部侍郎的貴公子,一個出身在工部郎中家。”
“怪不得,果然家學淵源,如此的了得。”張鎮感慨道。
對方忍不住嗤笑一聲:“不過兩個紈絝罷了,你怎麼看出他們有才學的?這兩個家夥如果能上榜,那就是老天沒開眼了。”
說完,那人直接離去。
張鎮聽得皺眉,但也沒多想,隻認為對方可能對兩人有成見,所以才這麼說的,接著,他和同伴離開,回到了歇腳的客棧。
考生們歇了下來,而負責會試的禮部還不敢鬆懈,收集了全場的考卷,就該閱卷了,眾多的讀卷官先是驗卷,進行糊名、謄錄的工作,而且多人的閱卷,分閱兩次,以防徇私舞弊。
而參加會試的考生必須要有舉人的資格。這一點,哪怕來自國子監的考生也能不例外。
此次的恩科選士,人數是大雍開國以來最多一次,李辰欽定了六十人,前十為頭等,十其後的二十人是二等,再後麵的三十人是三等。
數日後,緊張的閱卷完畢,榜單出爐,很快移交到內閣,送到內閣首輔賀蘭亮的手中。
賀蘭亮察看了下名單,六十個中榜者全都標注籍貫,以防有重名的現象。
賀蘭亮很快放下榜單,問此次主持恩科的禮部左侍郎:“中榜的考生裡麵,有多少人來自於國子監的?”
這頓時把禮部左侍郎給問住了,他忙搖頭道:“下官並未統計!”
賀蘭亮也沒斥責他,對方畢竟是禮部的高官,又出自世家,還是要給些臉麵的,他耐心地解釋:“如今皇上要求嚴謹,我們這些做臣下的,就該加倍的認真細致。恩科之前,皇上特意去了國子監一趟,說明了什麼?說明皇上對恩科的重視,對國子監的重視。所以楊大人,我們還是要做細致些的好,將中榜的考生分了類,你認為呢?”
楊懷這才明白賀蘭亮的良苦用心,忙點頭道:“賀蘭大人說的極是,是下官考慮不周了,下官這就回去補充好,下午未時之前送過來。”
賀蘭亮點了點頭,才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當楊懷轉身就要離去,賀蘭亮突然又問:“還有,崔大人,你雖是此次科舉的主官,但恩科畢竟由禮部來負責,這份名單你可給杜尚書看過了嗎?”
聽到這話,楊懷平靜地道:“下官沒找到杜尚書,認為此事不可拖延,就先來到內閣。”
賀蘭亮可不會相信楊懷的鬼話,他當即猜中楊懷的小心思,明白他越過了禮部尚書杜弘時,沒把榜單交給他審核,直接遞入內閣。
楊懷為什麼這樣做?無非是楊懷來自司州楊家,家族的曆史悠久,是當今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他原本指望著接任禮部尚書的,卻被空降的杜弘時給頂替了。
而杜弘時雖也出身名門,但和司州楊家還遠不能相比,楊懷心中自然不服氣。
此外,杜弘時之前是涼王李泰的人,又不是皇帝起家時的從龍之臣。
:..cc
..cc。..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