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有些無奈地轉過頭,目光落在身旁的王弼身上。
他的眼神很明確,似乎在說:“老王啊,為了咱們大明的未來,你就稍稍委屈一下,犧牲一下色相吧!”
然而,王弼這老家夥卻像完全洞悉了李文忠的險惡用心一般,隻見他悶頭隻顧著吃飯,對李文忠的暗示視若無睹,根本就沒有要搭理他的意思。
一想到給楊炯找個後爹,李文忠心裡就不禁犯起嘀咕來。
這豈不是辛辛苦苦忙乎一場,做了件嫁衣,最後卻白白便宜了彆人?
不行,絕對不能這樣!
李文忠當機立斷,他深吸一口氣,然後挺直身子,對著在座的眾人高聲說道:“諸位,楊炯母子,一個尚在年幼,一個則體弱多病。
如此狀況,很顯然這對母子,並非是主政播州的合適人選啊!”
“因此,經過深思熟慮後,我提議在播州宣慰司暫時增設一名流官。
這名流官將擔任宣慰使的佐貳官,代替楊家的小少爺,負責管理播州地區的民政事務。”
“接下來,按照朝廷的一貫做法,我們會將楊炯送往貴陽宣慰司的官學,讓他接受啟蒙教育。
等到這位楊家小少爺成年之後,學有所成,我們再將權力交還給他,讓他正式繼承播州宣慰使的職位。”
至於楊炯何時能夠從貴陽土司官學畢業,那就要看朱樉那小子的意思了。
畢竟,他才是最終拍板的人。
孟華麵帶微笑,趁機對李文忠大肆吹捧:“國公爺,您的這番話真是太有道理了!
這簡直就是效仿周公輔佐成王的典故。
將來,此事必定會成為一段佳話!”
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是不明真相的旁觀者,他們往往隻會盲目地跟風。
當聽到最有學問的孟員外都對這個提議讚不絕口時,許多人也開始隨聲附和起來。
“孟員外說得好啊!國公爺簡直就是那個什麼,周公啊!”人群中有人高聲附和道。
“國公爺不是姓李嗎?怎麼好端端,變成姓周的呢?”這時,一個人突然提出疑問,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李文忠的提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點頭稱讚,認為一個成年的家主要比一個小屁孩好得多。
畢竟,一個成年人更有經驗和能力來管理播州這個地方。
然而,在這一片喧鬨聲中,還有一小部分人保持著沉默,他們似乎對這個提議有著不同的看法。
其中,那位姓解的苗人部落頭領,解首領,更是滿臉擔憂地看著眾人。
終於,解首領忍不住出聲問道:“咱們播州幾百年來,一直是由本地人當政,都沒見過幾個外來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