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謂“天圓地方”,但“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天地本來沒有標注規矩和規則,但是一些智慧高絕的人領悟天心,替天傳道,定力了基本的道德和法度,並且找到了度量天地萬物的標準和工具。這些人,就是真正達到了與天合道的聖人。
能夠“替天傳道”的人,也是有大功德的人,所以能夠寫出“聖人經書”流傳千古的人,都是真正的聖人,因為天道、人道會檢驗出在這些書籍的真正水平。同樣,那些發明了“度量衡”的人,同樣都是聖人,因為是他們教會了人如何去度量時間長短、萬物的長短高矮等等,這些都是了不起的大功徳。
這就是蔡衍給秦朗觀看量天尺的用意。
秦朗捧著量天尺,雙手微顫,這裡麵的東西實在太厚重了,他根本承受不住,所以他將量天尺雙手捧著遞給了蔡衍老頭:“夫子,我不是儒教正式門徒,萍水相逢,不值得您的厚愛。”
“哈哈!~”
蔡衍大笑起來,“你雖然不是儒教門徒,但卻已經有了儒教的量天尺在心中了。古人說得好:老百姓心頭有杆秤,這杆秤才是衡量君王功業、官員功德的尺度。同樣,我們儒教之人心頭也有一方戒尺,這戒尺就是衡量我們自身功德的尺度,既然你心頭已經有了量天尺,為何不敢接受其中的道理?”
“小子擔心德行不夠,有辱聖人之物。”秦朗道。
“如今雖然號稱是儒教門徒億億萬,但是真正的儒教門徒已經杳無蹤跡了,老夫不過是儒教鎮守聖人經典的看書人而已。多少年了,老夫還是第一次見到身懷浩然正氣的人進入這裡。也罷,既然你已經有了自己的量天尺,這儒教的大尺你不受也罷。”
蔡衍起身,拿起戒尺在秦朗的手板心上重重地打了一記,“這一尺,是老夫提醒你一句,緊守自己心頭的量天尺!”
這是蔡衍提醒秦朗緊守自己的道德底線,秦朗自然是虛心受教。
隨後,蔡衍帶著秦朗去了書房。
與其說是書房,倒不如說是書庫,因為這裡的書至少也有幾千冊之多,而且這些書居然有甲骨文、竹卷文、絲帛文、羊皮卷等等,這簡直就是曆史文化博物館了,真不知道蔡衍是從哪裡得到這些東西的。不過,作為儒教的“守書人”、“看書人”,蔡衍有這些藏書也不奇怪,畢竟這可能是儒教的“教藏”了。
書庫沒有特殊的保險措施,就是一把普通的大鎖,但是秦朗相信這裡肯定沒有人來偷書,因為這個地方真的與眾不同。以前聖人治下可以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很多人認為是古人愚蠢,但事實未必如此,而是聖人的浩然正氣對很多人的影響和威懾力都是存在的。小毛賊敢對聖人下手,恐怕直接就會被聖人的浩然正氣給震成白癡的。
當然,前提條件必須是聖人,聖人與天合道,體悟天心,自然就有天地氣運加持,自然是不可能被宵小之輩暗害。
至於這個書庫之中,秦朗一進入這裡,就知道這裡絕對不是宵小之輩可以進入的,因為這裡不是普通的書庫,準確的說,這裡的書都不是普通的書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