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臣東閣大學士,孫如遊……”
“臣以為、楊都給事中所言,不過是捕風捉影罷了。”
“淮北官倉充足,入冬後餓死的,不過十幾人罷了。”
“荒謬!”左光鬥踏出一步,怒叱道:
“過往淮北者,所見淮北道路兩側伏屍數萬,延綿百裡,大饑之下、數百萬百姓遭災,邳州縣更是賣出五十文一斤的高價糧食。”
“須知尋常百姓一歲不過積攢三四兩銀子,五十文一斤的糧食,百姓能吃幾日?”
“沒錯!”禦史袁化中也站了出來道: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三日,餉司楊嗣昌曾奏言”
“淮北居民食儘草根樹皮,甚或數家村舍,合門婦子,並命於豆箕菱稈。”
“此渡江後,灶戶在搶食稻,饑民在搶漕糧,所在紛紜。”
“一入鎮江,鬥米百錢,漸至蘇、鬆,增長至百三四十而猶未已,商船盼不到關米,店鋪幾於罷市,小民思圖一逞為快。”
“連鎮江和蘇鬆都如此,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淮北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嗎?!”
袁化中把楊嗣昌抬了出來,一瞬間不少楚黨官員就犯難了。
楊嗣昌和他父親楊鶴都是楚黨之中的重要官員,他們不可能打臉楊嗣昌啊……
如果打臉了楊嗣昌,那麼導致楊嗣昌一家被牽連,到時候楚黨的勢力也會縮減的,而且楊嗣昌是楚黨為未來培養的中樞官員。
想到這裡、楚黨的官應震想了想孫如遊答應的減免半厘,衡量之後便退回了位置上。
官應震的退一步,被楚黨官員看到後,他們也跟著後退一步。
瞬間、九名官員後退一步,看的其他黨派咬牙切齒,浙黨的姚宗文更是恨不得活生生咬死官應震。
至於官應震、他倒也不是完全因為楊嗣昌後退一步,他後退的原因,不過是因為上朝前東華門的時候,他就和楊漣碰了麵。
當時他見到了楊漣帶著幾個人前來,那幾人說著一口吳語,穿著也十分簡樸,一看就是平頭百姓。
因此、他在聯想到了那幾個人後,瞬間有了一種不妙的預感,及時退回了位置上。
不過、知道這件事的官員並不多,因此孫如遊等人聽到了楊漣等人的話後,並沒有收斂,而是站出來道:
“淮北是否大饑、是否餓死百姓,派人下去一查便知!”
“萬曆六年,淮安府戶一十萬九千二百五,口九十萬六千三十三。”
“依照這個戶籍下去監察,若是有百姓餓死,我無話可說、願去職為民!”
孫如遊放出了狠話,甚至把話說的十分絕對,這並不是因為頭腦發熱。
相反、他的這些話都是過了腦子的。
他清楚地明白、以眼下的情況進行下去,他根本保不住浙黨官員,因此最好的就是在這次事情過去後,辭官歸老。
到時候浙黨再出什麼事情,也就和他無關了。
至於浙江的鄉紳士族,商賈地主,知道他致仕後也晚了,不可能再讓他官複原職。
說白了、孫如遊是真的想從這個位置退下去。
眼下的他,在麵對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兩兄弟的手段時,真的有一種如坐針氈的感覺。
不過、他平安致仕的願望估計要破碎了,因此這個時候、等待了很久的楊漣站了出來,怒叱道:
“好!既然孫閣臣這麼說,那麼我就請淮北百姓入文華殿親口將淮北慘桉說給閣臣你聽!”
“!
!”聽到楊漣的話,所有人心頭一悚,沒想到楊漣居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淮北百姓。
“怎麼回事?他們不是說已經封鎖了淮安府了嗎……”給事中姚宗文額頭滲出了汗珠,而方從哲也察覺到了楊漣真的不是在嚇唬人。
“萬歲、臣想請淮安府邳州縣武河鎮的茂才楊路入宮親口說出淮北大饑的真相!”
楊漣轉身對朱由校作輯行禮,聲音隆隆。
至於朱由校、他喜怒不露於麵,隻是微微頷首道:“準”
見狀、旁邊服侍的王安就命人前往東華門,要接楊路等人入宮。
不知怎麼的、這一刻的朱由校,便是朱由檢自己都有些害怕麵對他。
不過當朱由校才反應過來,看到朱由檢沉默的模樣後,便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道:
“吾不是在惱怒弟弟,而是在惱怒這朝堂鬨劇罷了。”
“那就好……”朱由檢勉強擠出一個笑容,而朱由校見狀也笑了笑,隨後轉頭的瞬間臉色再度恢複了平澹。
朱由檢看著這一切、隻能在心底歎氣道:
“自己那個皇祖父,教授帝王之術上,還真的教的不錯。”
“隻可惜、他自己怎麼辦不把這些事情擺平,反而留給我們了……”
長歎一口氣,朱由檢便把注意力放到了文華殿之上。
這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腦中飛快的轉動著,想要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倒是朱由校、不喜怒於色也就罷了,反而拿起那些彈劾東林黨的奏疏,一本本的翻閱了起來。
隻是這樣的平靜維持了沒多久,就在值守太監的唱聲下被打破了。
“南直隸淮安府邳州縣武河鎮的茂才楊路楊功成請求入殿……”
“準!”朱由校啪的一聲合上奏疏,而這個時候、百官們也紛紛看向了文華殿門口。
隻見換了一身綢衣道袍的楊路走進了文華殿內。
道袍、這是明朝中後期開始流行的一種形製的寬鬆日常服飾,大多士子基本都穿著道袍,頭戴四方平定巾,而楊路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秀才,儘管在地方上或許算是有些功名,但在這遍地都是六品以上官員的文華殿中,他顯得十分緊張、局促。
朱由檢沒有辦法、畢竟楊路是自己的人帶出來的,因此對他道:
“茂才楊功成、你說你是淮北逃難出來的,可有憑證?”
朱由檢的話實際上隻不過起到了一個點破的作用,因為百官都不傻,當他們看到楊路的時候就知道,楊路可能真的是從淮北逃難出來的。
無他、明代秀才擁有免役等諸多特權,常人隻要中了秀才,就免戶內二丁差役,並且享受一定的免糧特權。
尋常秀才隻需要這兩個特權,基本上就可以實現半脫產。
因此來說、秀才的形象大多是不錯的。
可眼下的楊路、麵容枯槁,臉頰眼窩凹陷發黑,顯然是大病一場、甚至餓了很長時間的模樣。
但這樣的形象,如果說楊路是從淮北逃難出來的,並且以他秀才的地位都這麼淒慘,那麼難以想象普通的百姓是怎樣的淒涼。
百官默不作聲,楊路見殿上坐著一個少年,便知道坐著的是當今萬歲,站著的就是當今萬歲唯一的弟弟,五殿下朱由檢。
進宮前,陸文昭和沉煉已經告訴了他,如果五殿下問他什麼,他就老實回答就行。
可以不相信文官和楊漣、但必須相信五殿下,不然他一家都很難活下去。
楊路也知道、曝光了淮北大饑的事情,他必須有一個強硬的靠山,不然隻有死路一條。
楊漣不夠資格,隻有朱由檢才能保住他。
想到這裡、楊路便作輯道:
“臣南直隸淮安府邳州縣武河鎮的茂才楊路楊功成、參拜萬歲、萬歲聖躬安,五殿下千歲……”
“好了……”朱由校表情冷漠開口道:
“楊路、說說吧,你在淮北到底看到了什麼,淮北是否大饑。”
“回稟萬歲!”楊路這一刻、忽的想起了自己的經曆。
奴婢餓死、長子與兒媳也是如此。
回想起長子找不到糧食後,寧願餓死自己和兒媳,並死在路旁時的畫麵,楊路鼻尖瞬間發酸、眼眶泛紅道:
“萬歲啊!淮北何止是大饑啊!早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
“嘩”當楊路開口、所有百官,尤其是無黨派的官員紛紛心中震撼,而東林黨大部分都是激動,為了權力,隻有少部分如楊漣、左光鬥之輩憤怒。
那齊楚浙宣昆五黨官員紛紛眼觀鼻、鼻觀心。
由一個動作,就不難看出、什麼人是碌碌無為,什麼人是貪戀權勢,什麼人是草管人命,什麼人才是為國為民。
偌大朝堂、上百官員之中,能擺出憤怒表情的,隻有劉一燝、韓爌、楊漣、左光鬥、黃尊素等寥寥十數人能擺出這樣的憤怒表情。
這十幾個人中都是好官嗎?也不一定。
真正的好官萬裡挑一,一個王朝不可能要求所有官員都是好官,如果都是好官,那麼就不會有王朝無三百年國運之說了。
“記住這些表情,怒者不一定是好官,但卻一定是乾吏,碌碌無為者有可能廉潔,卻對天下來說不是好事……”
在朱由檢看著百官表情的時候,好皇兄忽的小聲開口,而朱由檢聽到後下意識點了點頭。
他曾經的經曆告訴過他,越是又能力的人就是越是有權力,越是有權力,追捧他的人就越多,收到的錢就越多。
金錢和權力無法分割,而大多數人在麵對大筆資金的情況下都很難說不。
受賄了,百姓讓你下台,天下少了一個有能力的官、但同時也少了一個貪取百姓錢財的貪官。
一個沒人對你行賄的官,絕大部分都是碌碌無為的無能之輩、隻有少數幾人能乾些事情。
儘管百姓會覺得他是清官而擁護他,但沒人對他行賄、隻能證明他的權力不夠大能力不夠強。
如果一個天下沒有任何人向官員行賄,也隻能證明不是天下的官員們全都品行端正作風優良,而是百姓們安居樂業、都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不需要通過送禮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而這種的風氣,所代表的就是這個天下、這個朝廷的官員們碌碌無為,百姓們沒有向其行賄的必要。
官員是不可能不貪腐的,哪怕朝廷給他們再多的俸祿,他們還是會想著不夠,還想再多要點。
黃河水與長江水,不論渾濁、隻要能滋養百姓便是良水,需要整治的隻有渾濁而霍亂,清澈而有毒的亂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