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九十五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

第一百九十五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1 / 2)

“百萬流民?!河南之事敗壞如此了?”

“遷移百萬流民,這得耗費多少錢糧?”

“將百姓從河南遷往遼東,這……唉!”

“我看齊王是瘋了,遷移這麼多百姓乾嘛?”

“這筆錢糧,六部和五寺是出不起,齊王自己靠禦馬監籌措吧……”

冬月二十六日,當朱由檢上疏遷移百萬流民的消息回到京城,而朱由校命人下旨發回內閣之後,文華殿的文臣當即就炸鍋了。

百官的心思雜亂,有的人想借助百萬流民來彈劾朱由檢剿匪不力。

有的人在想遷移這麼多百姓會不會太勞民傷財,朝廷會不會支撐不住。

有的人則是在為百姓歎息,畢竟走兩千多裡路對於一些老弱來說,簡直就是要命的存在。

還有的人則是在推諉這筆錢糧的出處,不想讓錢糧落到五寺六部頭上。

不過、他們說的再多也沒有用,當葉向高將聖旨最後的處理情況說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頭疼了。

“著太仆寺發銀三十萬兩,光祿寺五萬兩,節慎庫五萬兩,戶部六十萬兩,太倉米一百五十萬石交由禦馬監提督太監曹化淳。”

葉向高念完聖旨,臉色也變得不好看了起來。

他以往都是支持皇帝和齊王的,但這次就連他也覺得,齊王著實有些太過折騰了。

他清楚齊王是為了大軍可以在遼東有充足的民夫而遷移的百姓,但他更知道、這樣的遷移會消耗大明的國帑。

況且這些百姓遷移去了遼東,最少三年後才能開墾出足數能養活他們的田畝。

這代表大明朝最少要養他們三年……

一想到這個恐怖的時間,葉向高就不由頭疼。

他自然是知道遷移百姓的好處,但問題是這種事情最少要等政局穩定才做吧?

現在大明還有近半的開支用在邊事上,再算上文武宗親的俸祿,能用的不過隻有三成左右罷了。

這種時候,應該是求穩,並且將百姓留在河南當地,哪怕是裁撤河南衛所發田,葉向高也是支持的。

最少裁撤衛所發田,隻需要養這百萬流民一年,但遷移卻需要養三年……

葉向高不會明白朱由檢為什麼要執拗的遷移百姓,或許隻有知道十年後河南將會連續經曆六年大旱的朱由檢才知道,隻要有機會,就必須快速的遷移陝西和河南百姓。

降低河南的人口密度,以此來讓河南百姓在分地的時候,能得到更多田地,有更高的抗風險性能力。

這一切隻有朱由檢知道,而他如果說出來,隻能換回嘲笑。

於是他乾脆就用簡單的回答,一個遼東民夫不夠,百姓不夠來一筆帶過。

這樣的做法自然讓人不滿,但卻隻能老老實實的服從。

正如眼下一樣,即便萬般不情願,但六部和五寺還是得老老實實的調撥錢糧。

戶部徹底成了窮光蛋,隻能指望開春禦馬監的積欠稅銀來滿足明年的運轉了。

與他們一樣,禦馬監也在朱由檢的命令,朱由校的同意下,開始調撥錢糧。

兩個多月的時間,山西、北直隸等大部分地區的糧食早就運到了燕山三大倉,以及遼東那邊。

不過好在禦馬監南場還有數百萬米在北運的路上,因此曹化淳乾脆寫信給王安,讓禦馬監南場的運糧船分兩條路走。

一條路、運送三百六十萬石糧沿著運河北上,進入兗州府後,在運河段境內,每隔十裡設置一個存糧一千石的粥棚。

不過在出山東,進入直隸後,便每隔五十裡設置一個存糧兩萬石的粥棚。

另一條路,運送三十萬石糧,走黃河進入河南境內後,在入河南口到洛陽這段路線,每隔十裡就在黃河兩岸布置一個粥棚,存一千石糧草。

這六百多裡河道南北,需要布置一百二十個粥棚,之後還會剩下十八萬石糧食。

這十八萬石糧食、是朱由檢將交給河南、山東等地宗室的救濟糧。

宗室不可能去遼東,因為朱由檢的革新是在當地革新,是收回藩王的私田後,發給宗室。

如果朱由檢要求宗室也去遼東,那麼宗室必然不會支持革新。

因此、這是朱由檢不得不做的讓步……

在這樣的讓步下,朱由檢開始傳令各軍圍剿,招撫叛軍。

所有叛軍,隻要首腦投降,叛亂之事可以既往不咎,但都會被發往遼東屯墾。

當這樣的消息傳出來,早就被朱由檢打崩潰,圍崩潰的叛軍毫不猶豫的投降了,而朱由檢也履行了承諾,沒有殺這些叛軍將領。

他對這些人一視同仁,打亂後安置在了祥符縣、洛陽縣城北的黃河邊,並設置粥場。

至臘月初三,河南、山東兩省的聞香教叛亂被徹底平定,而四川、湖廣、浙江等地的叛亂也因為規模太小,相繼被地方兵馬平定。

不過、叛亂被平定,卻不代表朱由檢可以回去了。

臘月初五,朱由校下旨,敕封朱由檢為臨時的陝西、河南、山東三省經略,負責善後兵災。

於是、剛剛抵達祥符縣的朱由檢率先下了指令:

“陝西、河南、山東三省百姓,流民,若有願意開拓遼東者,可前往洛陽以東黃河渡口,領取災民牌,北上遼東。”

“沿途均有粥場,抵達遼東後,朝廷發放農具,每月按人頭提供一百二十斤糧食,三十斤菜,二兩油,三兩鹽。”

“直至三年田畝秋收之後,繳納三成賦稅,其餘各歸百姓,停止發糧。”

周王府承運殿內、朱由檢坐在主位一側,另一側則是敢怒不敢言的老周王朱肅溱,而朱肅溱旁邊則是站著朱恭枵和朱紹烔。

三人咬緊了牙關,卻不敢有絲毫的不尊重,而朱由檢則儼然是周王府的主人般,對左首第一位坐著的陸文昭下令。

陸文昭往下是天策衛指揮使和孫守法、陸修等人,而坐在朱由檢右首的,則是河南的大小官員。

他們低頭眼觀鼻、鼻觀心,不敢摻和什麼,生怕被這位有兵權的齊王殿下遷罪。

不過朱由檢說到了最後,卻還是把目光看向了他們,但話卻依然對陸文昭說:

“三省官員胥吏,若有阻攔流民與百姓遷移者,抄家充軍,發配遼東!”

“……”這話聽得河南大小官員體表一寒,而朱肅溱臉上的肉也抽了抽。

“殿下、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陸文昭寫完了所有,抬頭詢問,而朱由檢卻道:

“就這樣吧、錦衣衛好好監督便是,無事你們便退下吧……”

“卑職(末將)告退……”見朱由檢這麼說、陸文昭和諸多將領起身,便示意要退下。

同時河南的官員也紛紛起身,尷尬陪笑道:

“殿下、河南還有公務,下官等人便先退下了。”

所有人都知道,朱由檢是要和朱肅溱說宗藩的事情了,因此都識趣的表示要離開。

朱由檢微微頷首,而官員紛紛離開,最後隻剩下了心虛的周藩三人。

在所有人都走遠後,朱由檢才端起了茶杯,不緊不慢的對朱肅溱道:

“周王叔,這宗藩的革新條例,您應該都看過了吧?”

“周王府除了俸祿田以外的六餘萬畝耕地,禦馬監以二十兩銀子一畝購入如何?”

由於明朝的藩王封地不是實際占地,而是封地上的田賦在地方留存項部分作為宗祿發給藩王。

再加上永樂後實際發放為洪武時期額度的百分之三十,而嘉靖四十四年宗藩條例後實際發放為平均百分之二十,剩餘部分記賬但是永遠兌現不了。

因此、周藩積攢了兩百多年的資本,實際隻有六多萬畝有田契的田地罷了。

這些田地眼下都是周藩出了五服的近兩萬宗室在耕種,朱肅溱除了要讓這兩萬人吃飽以外,再也沒有任何開支。

眼下朱由檢願意出銀子買地,而不是強買,這讓朱肅溱心裡鬆了一口氣。

最少這些田地賣了之後,周藩還能積攢上百萬兩銀子。

再加上每年的俸祿,也倒可以舒舒服服的過日子。

不過瞧自己這個大侄子的模樣,顯然是不準讓藩王再買地了,這就讓朱肅溱頭疼了起來……

“周王叔,侄子有一個生意,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做……”

朱由檢突然笑著開口,這笑容讓朱肅溱三人心裡發毛,而朱肅溱咳嗽著擠出笑容,假裝長輩似的和善道:

“齊王侄有什麼可以直說……”

“不著急,說之前可以先給周王叔看一樣東西。”朱由檢笑著從旁邊的桌上拿來了一卷卷起來的畫卷,隨後將畫卷展開,遞給朱恭枵道:

“請王兄幫忙鋪設於地上。”

“額……好……”朱恭枵看了一眼朱肅溱,隨後將畫卷鋪設在地上,而這畫卷一鋪設,一張世界地圖就映入了四人的眼簾之中。

“這是……坤輿萬國全圖?不對,好像更為精確一些。”

《坤輿萬國全圖》是李之藻與利瑪竇等人共同繪畫的一份世界地圖,並且清楚的描繪了世界除南極洲、大洋洲以外的所有地方。

由於地圖的全麵,所以得到萬曆皇帝的認可和喜愛,並讓宮中畫匠開始臨摹這幅地圖,贈送給皇子和皇親國戚。

此後,《坤輿萬國全圖》又流傳到了朝鮮、日本等明朝藩屬國,朱肅溱能認出也不奇怪。

不過讓朱肅溱吃驚的是,這份地圖比起《坤輿萬國全圖》要詳細了許多,讓人直觀感受到了世界到底有多大,大明的“疆域”有多大。


最新小说: 侯門嫡女慘死重生,世子爺日日輕哄 諜戰1937:我的外掛是手機 為了簽到我成了傳說中的神經病 二婚窮老公,竟是頂級真大佬 從瘋癲皇子到鎮國大帝 複活在魔物娘圖鑒的勇者如何是好 暴君總想殺我,我靠讀檔躺贏 清穿:宮鬥從皇後開始 奧特雜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