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七章 河西見聞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兩百五十七章 河西見聞

第兩百五十七章 河西見聞(1 / 2)

“河套大捷!河套大捷!”

“齊王領兵於板升城大破套虜素囊,斬首萬餘!”

“齊王領兵於狼山破套虜五大部,斬首七千!”

“齊王領兵北逐七百裡,破套虜三大部,斬火落赤、猛克什力、沙計乃,斬首萬餘!”

“陛下布告天下,發河套、舊港田畝於百姓,有自願遷移者,發田十畝,舊港免賦稅一年,河套免賦稅三年。”

“無論男女老弱,遷移河套者,每人發糧三十石,每戶耕牛一頭!”

“遷移舊港者,每人發糧十石,每戶發耕牛、挽馬一頭!”

天啟五年三月十七,伴隨著塘騎的布告張貼,大明近一千六百多個縣、以及數萬村莊,上億百姓都知道了遷移和大捷的事情。

這種事情一旦開始,率先做出反應的就是那些貧苦到瀕死的人。

恰好這種人的數量,在晚明並不少……

“給俺一張!我一家十二口人,給我一張!”

“俺也要一張!我要一張!”

“俺兒子在燕山學府讀書,是齊王的奴婢,給俺一張!”

“給俺!俺要一張!”

朔方府、米脂縣李繼遷村,當齊王府派出書吏和士卒來統計遷移人口的時候,貧窮的李繼遷村大部分村民都踴躍的報名了起來。

“李守忠!你家鴻基和和老三都入了燕山學府,還來搶什麼地啊?”

擁擠的人群中,一些人笑罵著一個四旬瘦弱老漢,而這人也咧著黃牙回應道:

“我家老二不叫李鴻基了,齊王殿下親自給他改名,叫李自成。”

老漢驕傲的挺起胸膛,旁邊的人則是笑罵他吹牛皮不打草稿。

他也懶得反駁,直接擠到了最前麵,對著桌子背後的禦馬監書吏道:

“官爺,我家老二和老三都入了燕山學府,齊王殿下還幫我家老二取了個名字叫李自成,能給我一張移民卷嗎?”

“都入了燕山學府你還要遷移?等著你兒子出來做官不好嗎?”書吏聽了個大概,笑著打趣。

“那官畢竟是之後幾年的事情,眼下還得吃飯不是?”李守忠笑的有些尷尬,而那官員也搖頭道:

“說吧、家裡幾口人,我給你登記一下。”

“男女都算上,我家三戶兄弟,一共十七口人。”李守忠生怕對方反悔,連忙報了出來,而官員也重複道:

“李守忠、兄弟三人三戶,十七口人,分田一百七十畝,耕牛三頭,糧食五百一十石。”

他在說,旁邊的士卒也在撕下一些印壓的紙卷,隨後將這些三指寬,一指長的上百張卷遞給了李守忠。

那書吏也細心的交代道:“這些是牛票,這些是田票,這些是糧票。”

“我得和你們說清楚,你們手裡的地是朝廷發給你們的,不過你們的地是遷移地,不能交易販賣。”

“這田票和牛票、糧票到了遷移地後,可以按照賬麵的數目去換取耕牛和糧食、田地。”

“遷移過去後,你們的田需要自己開墾,不過河套的地在夏季很好開墾,不用擔心。”

“糧票隻能換糧食,不過不用擔心鹽和菜,朝廷到時候需要征募你們做徭役修建驛道,但每日都會給發二十文的工錢。”

“有了工錢,你們自己可以去買這些東西。”

“至於耕牛,朝廷雖然發給你們了,但你們十年之內需要還朝廷兩頭。”

“也就是你家這耕牛日後若是生下牛犢,養大之後需要還朝廷兩頭。”

“至於田地的賦稅,前麵三年是免賦稅的,但三年後禦馬監的賦稅是多少,你們需要交多少,但賦稅不會超過三成。”

“都聽清楚了吧?沒什麼問題吧?沒問題就回家等著風雪停下來,然後隨軍北上去安置地。”

“沒問題沒問題……”聽到書吏的話,李守忠隻覺得手裡的紙票沉甸甸的,自己整個人則是飄飄然的。

他可不在意那三成賦稅和六頭耕牛,畢竟他手上眼下可是有一百七十畝地和三頭耕牛,以及能換五百一十石的糧票。

有了這些,他就能熬到兩個兒子出頭了。

想到這裡、李守忠喜滋滋的返回了家裡,而像他這樣的人,在整個朔方府內可以說比比皆是。

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的陝西百姓開始大量的遷移,而比他們更瘋狂的,是福建、廣東這些地方。

讓人驚訝的是,人口最為稠密的南直隸、浙江、江西反倒是沒有多少想要遷移的人。

“南直隸和江西、浙江怎麼遷移的人這麼少?”

河西、張掖……

當穿著一身粗布麻衣的朱由檢開口,他臉上的表情十分不自然。

此刻的他,正站在甘州府張掖縣的耕地上,眺望四周,是一望無垠的耕地,而他的背後,則是高聳入雲的祁連山脈。

張掖此地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龍首山,黑河貫穿全境,境內地勢平坦,加上張掖河的經過和祁連山積雪融化的滋潤,這塊地方可以說是河西為數不多的寶地。

朱由檢自上個月從嘉峪關往東巡查,目前不過才走到了河西中段的張掖,不過一路走來他也有了許多感想。

其中最大的感想,就是移民的問題。

因此在發現人口稠密的江南三省居然沒有多少人遷移,他瞬間就不舒服了。

如果遷移的百姓不多,那麼舊港隻會是富裕版的河西。

他一路走來,所見到的是歸附蒙古人和大量回回、漢人一同生活。

但是這種生活十分粗獷、蠻野。

大量的佛寺和其他宗教的寺廟隨處可見,許多人為了逃避徭役而去寺廟之中。

當地的黃冊也是一筆糊塗賬,人口田畝統計的一塌糊塗。

正如他此刻手中拿著的兩本文冊,便充分說明了這河西的黃冊,糊塗到了何種地步。

“若是不查,我還不知道這張掖都能有田畝百萬,人口十四萬!”

朱由檢將手中的黃冊丟給了站在一旁的孫傳庭,而孫傳庭接住後,也汗顏道:

“這河西之地,不僅僅是黃冊糊塗,便是我《大明律》也沒有好好的執行。”

“我朝《大明律》的《戶律》之中有規定不許蒙古人、回回人與本族人結婚,違者仗八十,所生子女貶為奴仆。”

“並要求蒙古回回與漢人通婚,服漢衣用漢禮,語言生活方式完全漢化。”

“但是這一路走來,蒙古和回回私下通婚的舉動繁多,並且哪怕是與漢女通婚,也要求漢女跟隨他們信仰。”

“如此一來、百年之後,我大明河西之地,豈不是儘數都成為了……”

“行了。”朱由檢打斷了孫傳庭的話,隨後看了一眼自己麵前的田地道:

“孤不管是蒙古人還是粟特人、亦或者是回回人,回鶻人,總之按照太祖高皇帝所製定的《大明律》嚴格要求!”

“另外、將他們的戶籍全部給我改成漢人!”

“戶籍之上總是填寫韃靼、瓦剌是何意?既然入了我大明,便隻有一個民族,地方官員胥吏亦不得歧視!”

朱由檢難得的生氣,畢竟按照朱元璋製定的政策來施行的話,河西早就是完完全全的漢地了。

結果這群河西官員胥吏貪贓枉法不說,隱瞞田地人口不說,居然連《大明律》都不執行了。

朱由檢現在是慶幸,他慶幸自己來了河西,如果他不來,他都不知道河西的官員居然敢這麼搞!

同樣的、他在生氣,他身後的一名五旬文官也上前作揖道:

“殿下、河西治理不周,是下官的錯,清殿下治罪……”

“梅布政使無罪。”朱由檢轉身看了一眼請罪的梅之煥,抬手將他扶了起來後才說道:

“孤已經打聽過了,梅布政使抵達河西開始,就已經整頓吏治和風氣了。”

“河西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而出現的,是曆任官員不作為而導致的。”

“梅布政使不僅無過,反而有功,需要嘉獎!”

朱由檢並不是在拉攏人心,而是真情實感。

自從他來到河西以來,聽到的都是百姓對梅之煥的誇獎。

梅之煥用河西每年結存的幾千兩銀子,硬生生發動了百姓,在河西之地挖地開渠,新墾數萬畝田地。

要知道這是沒有朱由檢和朝廷支持的情況下,而這個地方還是河西。

朱由檢對梅之煥很看重,為了恢複河西的民生,他在扶起梅之煥後便說道:

“河西的軍屯田清查已經好了,地方上的豪強也收拾完畢……”

說著、朱由檢回頭詢問道:“孫守法,告訴梅布政使,上直繳獲了多少東西!”

“回殿下、梅布政使……”孫守法聞言,當即回稟道:

“查抄侵占太仆寺草場豪強十七家,侵吞軍屯田不歸還者三十一家,共抄出黃金一萬四千六百餘兩,白銀七十五萬二千餘兩,糧秣一百零六萬石,還有田畝和珠寶不可計數。”

孫守法的話,讓在場的孫傳庭、梅之煥、李如柏、李如梅、王承恩、曹變蛟、曹猛等人紛紛咋舌。

朱由檢聞言,也從旁邊的錦衣衛手上拿過了一本文冊道:

“河西之地,前後三次清丈,合計人口二百一十七萬四千餘人,田畝九百二十六萬九千三百餘畝。”

說到這裡、朱由檢將文冊交到了梅之煥手上,並語重心長的交代道:

“信天先生(梅之煥自號),這河西之地還是交到你的手裡我放心。”

“眼下治理河西的一切,孤都幫你清理好了,而孤想要的也很簡單。”

“鼓勵百姓開墾田地,尤其是官田,隻有開墾田地多了,河西才能恢複到盛唐的模樣。”

朱由檢看似語重心長,實際他知道這是在畫大餅。


最新小说: 非分之想 核爆重生:我靠風水陣擺平喪屍 重生九零:萬朝陪我長大 靈仙的流浪貓 婚後索吻,高冷封總輕點寵 青梅退婚,我轉身搞科研娶女軍官 勝藍戰記 戰錘求生:我殺敵就變強 雙人求生:開局被死對頭強吻了! 叔叔祁同偉,他說我冷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