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平安南比較適合他們,上直的曹變蛟他們,也先送去朵顏府的上直拱衛營學習。”
漠南三衛的設立,讓北直隸、山西、遼東的長城失去了效用,山西外拱衛營接管了開平衛,上直拱衛營接管了朵顏府,遼東拱衛營接管了泰寧府。
總之京城是位於絕對安全下的,而三府的建設也已經基本成了規模。
從戰事大捷開始,加上貪官汙吏的家卷流放,三府之地的朵顏府已經遷移五萬餘人,開平府也遷入四萬多人,泰寧府兩萬多人。
三府之地百姓近十二萬,這個數量日後會陸續增加,達到三府百萬百姓的程度,那明軍日後再進行掃北作戰就輕鬆多了。
尤其是泰寧府,如果能在科爾沁草原的河道兩岸開墾大量的耕地,日後的掃北費用會降低到眼下的三分之一。
隻要泰寧府富裕,整個漠南和漠北被大明統治隻是時間問題。
朱由檢繼續處理軍情,而時間也在一點點的過去。
直到最後一份軍情被打開,他們距離軍備院也已經不遠了。
倒是很巧、這份軍情是孫元化交上來的,內裡的事情也是關於鳥糞化肥是否可行的問題。
這個答桉讓朱由檢皺眉,因為孫元化說的是不可行……
不過、當朱由檢看到不可行的問題後,他眉頭也緩緩舒展了。
孫元化用鳥糞化肥來種植蔬菜,結果蔬菜卻開始生病,最後病死。
朱由檢看了看他的流程,這才發現他沒有對鳥糞進行曬乾消毒,也沒有墊料混合發酵,所以才造成肥害。
“孫元化在軍備院嗎?”
朱由檢抬頭詢問陸文昭,陸文昭卻搖頭道:“孫侍郎近來一直在永平的試驗田那邊。”
“嗯……”得知孫應元不在軍備院,朱由檢也提筆寫下了怎麼處理鳥糞的流程。
這套流程他是在扶貧書籍上土法化肥技術中看到的,記得很清楚。
很快他就把東西都寫了出來,並將奏疏交給了陸文昭,接著說道:
“如果實驗成功,立即向所有船廠下達三千艘萬料鳥糞船的訂單。”
“銀子從禦馬監撥,完成一艘發一艘的銀子。”
“是!”陸文昭應下,而朱由檢也開始緩步走下馬車。
萬料貨船的造價是三千四百多兩銀子,載重在兩千噸左右,不過一下子建造這麼多萬料貨船,幾大船廠的陰乾木料是否足夠是一個問題。
不過這也難不倒他們,隻是用來製作貨船的話,不需要軍艦那麼嚴格的要求。
陰乾木一年就可以使用,一艘船修修補補二十多年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而是多年後?按照眼下宋應星他們的進度,朱由檢覺得看見蒸汽機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隻要蒸汽機出來,蒸汽機船和蒸汽機車也就不遠了。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鋼鐵的問題,而開采鐵礦需要的炸藥和抽水技術都還沒有研製好。
如果蒸汽機出現,那礦洞內的抽水問題和運輸問題就能得到很大進步。
至於火藥、那就得看看畢懋康他們研究的雷酸汞什麼時候能出現了。
就目前來說,他們可以說是自行研究,朱由檢隻提了一嘴讓他們適當加入水銀、硝酸、乙醇、銅等東西。
怎麼配比朱由檢不知道,當年化學課和曆史課上關於火藥進程的問題,他沒怎麼仔細聽,隻是大概記得有什麼東西。
當然、他也可能錯忘了什麼東西。
對於雷酸汞是否成型,朱由檢不太確定,但各種配比下,總能研究出一款比眼下黑火藥要強的火藥。
哪怕隻能提成一成的威力,對於大明的軍工和工業也是極大的進步。
“殿下千歲……”
通過軍備院的檢查,朱由檢時隔幾個月再次進入軍備院,不過相比較上次的空曠,軍備院這次又修建了幾座占地上百畝的分院。
朱由檢走進了看了看,基本都是已經成為規模的一些分院。
如已經有了化肥和嫁接技術,育種技術的農學院,以及基礎軍工技術的軍工院。
朱由檢沒去看農學院,因為農學院的進度他一直在關心,甚至在前幾天,他寫信給黃龍,讓黃龍下令給黃蜚聯係天竺之上的暗厄利亞(英國)商人和公司。
他希望引進對方的本土白豬和奶牛,以及大挽馬等等物種。
這些物種也沒有什麼禁令,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這數萬裡海路,對方能不能運過來。
隻要英國本土白豬運過來,到時候與本土白豬進行育種,朱由檢相信大明朝可以提前培育出生育能力強、體重重,育肥快的約克夏豬。
約克夏豬一旦培育成功,大明的豬肉價格將會降低到一個恐怖的數額。
隻要肉食和油跟上來,百姓對於主食的需求就會降低,對於渡過小冰河期也就簡單許多了。
這麼想著、朱由檢走進了軍工院,而一進入門口,朱由檢便被兩個接待的小吏要求穿上了純紙張製作的紙甲。
由於軍工院還是以研究火藥為主,任何可能觸發靜電的東西都不能帶進去。
不過朱由檢也沒想著要近距離觀摩,他換上紙甲後,隔著百來步圍觀一些研究,這期間畢懋康也灰頭土臉的來到了他的身邊。
“殿下千歲……”
灰頭土臉的畢懋康還是很注重禮節,不過朱由檢看到他那張花了的老臉就有些忍不住笑道:
“畢侍郎,如何?”
朱由檢的笑讓畢懋康以苦笑回應,而對於問題,他則是愁眉苦臉的回答道:
“這火藥的研究有些難度,殿下您說的原材料裡,水銀和硝酸、乙醇,我們都很快獲得,鹽酸的配方也從弗朗機人手中拿到,但配比的問題還是很大。”
“有的時候配比一旦不成功,便會引起一場爆炸,所以我們都十分小心。”
鹽酸這玩意,最早是上個世紀的研發出來的,不過並不算純度極高的純鹽酸。
濠鏡的葡萄牙工匠中,也有人知道這玩意的配方,畢竟不算是什麼秘密。
拿到鹽酸配方後的畢懋康和宋應星、孫元化將配方改良優化,製作出來的鹽酸雖然也算不上高純度,但用來製作雷酸汞還是可以的。
朱由檢聽著畢懋康的話,微微點了點頭。
這麼看來、雷酸汞的原材料都基本弄出來了,現在需要的就是一步步的按比例調製了。
隻要研究出雷酸汞,各種火器和工業的進步都將是跨越式的。
“高爐和蒸汽機的研究如何了?”朱由檢知道雷酸汞現在需要的是時間,因此就放心的詢問起了蒸汽機和高爐的問題。
對於這些研究,畢懋康都有參加,自然也大概知道進度,他作揖道:
“高爐按照我們的辦法改良,已經將爐子加高到一丈高,並且用上了石炭。”
“不過出鐵雖然高了三成,但依舊達不到殿下所說的一爐產幾十萬斤的程度,充其量也就是一爐產兩千斤左右。”
“那也不錯了。”朱由檢微微頜首:“蒸汽機呢?”
“蒸汽機,長庚(宋應星表字)進行了改進,目前雖說可以抽出兩丈礦坑的水,但密封的問題也隻能說降低泄露,而無法做到完全密封。”
“隻有解決了密封問題,才能進行殿下您所說的動力傳輸,將蒸汽機用在車和船上。”
畢懋康的話語話術越來越接近近現代的人了,不知道是不是看朱由檢用白話文寫的資料和課題太多導致的。
遠離朝堂的勾心鬥角,倒是讓他個人能好好沉浸在研究中,而且他也做出了一些成果。
“不過殿下、雖然火藥沒有研究出您所說的雷酸汞,但是後膛擊發槍的結構,下官大致弄清楚了。”
“想要批量的生產有些難度,但如果請能工巧匠來製作,倒也能弄出來,就是這數量上有些問題。”
“而且沒有雷酸汞,使用黑火藥為底火發射則動力不足。”
畢懋康的話讓朱由檢點頭附和,他並不認為後膛槍的工藝能難到哪裡去,隻要給錢給銀子,彆說大明,便是眼下的歐洲都能通過能工巧匠製造出來。
可問題是、隻是一支精致的後膛擊發槍,對於大明朝和一個國家來說是沒有用的。
必須要實現標準化生產,統一標準,然後弄出雷酸汞,才能實現步槍進程的跨越。
“不過殿下、您所說的紡織機技術,我們參考南場的紡織機和蒸汽機的水力技術,大致弄出了一批產量是眼下水力大型紡織機兩倍的改進版紡織機。”
畢懋康給朱由檢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這讓朱由檢暗歎“沒白跑一趟”。
“可以量產嗎?”
“可以!”
朱由檢的詢問,得到了畢懋康肯定的回答,而得到回答的朱由檢也對身旁的陸文昭道:
“讓人把圖紙帶回南場,紡織工廠都換上新的紡織機。”
“告訴化淳,好好經營紡織廠……”
“卑職領命。”陸文昭應下,隨後安排人去取圖紙,傳信去了。
安排了這一切,朱由檢也跟著畢懋康參觀了其他的一些研究。
儘管都是朱由檢研究的課題,而軍備院中三百多名學子也是學習他的教材。
但是對於一些有了突破性的研究,朱由檢基本插不上話,隻能默默聽著。
好不容易花費一個時辰參觀了所有研究,朱由檢最後隻能留下一句“需要銀子就告訴承恩”後,便走出軍備院,返回了京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