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天啟七年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零六章 天啟七年

第三百零六章 天啟七年(1 / 2)

“鐺——鐺——鐺……”

天啟七年正月初一,伴隨著晨鐘暮鼓的聲音響起,當一年一度的正旦新春來臨,北京城內漫天飛雪。

厚厚的二尺積雪甚至讓馬車難以行進,似乎是在證明小冰河時期降臨,整個城池都被覆蓋成了冰天雪地……

隻是在百姓看來,瑞雪兆豐年,他們對於這一場雪,都還是頗為滿意。

因為大雪可以凍死田地裡的病蟲和病害,而等到大雪融化時,來年的耕種必然豐收。

可是對於朱由檢來說,這卻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雪。

或許是天啟五年的經曆尚在,麵對這場大雪,他很清楚這對於貧困的北方百姓來說,卻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害。

一大早,天還沒有亮,內廷就有太監來傳話,說是皇帝精神疲憊,示意齊王今日監國組織大朝會。

對此正在換冕服的朱由檢很清楚,什麼精神疲憊?倒不如說是昨夜房事太深,睡不足,找個頂班的。

不過似乎是已經習慣了被自家哥哥這麼拉去臨時頂班,朱由檢沒說什麼,換好了冕服後便坐上象輅,乘著它前往了皇宮。

一路上,馬車、驢車絡繹不絕,在京官員兩千餘位,儘數前往了皇宮。

當大明門打開,所有百官紛紛走下馬車,步行前往皇極殿。

隻有朱由檢,不僅有親王的特權,還有掃北之戰後擁有宮廷內乘坐象輅的特權。

他是一口氣坐到了皇極殿台階下,在百官還在吭哧吭哧徒步而來時,他已經走上了台階。

皇極殿門口的兩排大漢將軍將皇極殿門打開,一股熱浪從中襲來。

殿內擺放了不少做工精巧的銅爐,爐中有供暖的炭火,而映入眼簾的除了它們,還有高台龍椅側左下方的一張楠木椅子。

這是監國的位置,而朱由檢也沒有客氣,徒步走上高台後,便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今日負責班值的內廷太監是王安,王安見百官還沒有人,便讓人給朱由檢上了一些糕點和薑茶,送上了一個拳頭大小的暖手爐。

朱由檢一隻手拿著暖手爐,一隻手捏起糕點塞入口中。

明代百姓吃糕點,往往都是配合喝茶的,一塊鏡片大小的糕點,往往需要吃十幾口,細細的吃,吃一口糕點補一口茶水。

不過朱由檢沒有那麼多凡俗禮節,如果不是怕被噎到,他一口能塞下三個桂花糕。

回京也有一段時間了,或許是忙於奔波在燕山和京城之間,他這體重卻是漲的有些慢,整個人還是有些消瘦。

常年征戰讓他皮膚比起養尊處優的百官來說,顯得坳黑不少。

當百官們一個個抵達,先是五品以上的三百多名官員站上了皇極殿的金磚,隨後是一千九百多名官員站在了露天的皇極殿廣場上。

當所有人都到齊,朱由檢才用上好的蘇綢擦了擦手和嘴,然後示意王安將茶水和糕點撤下去。

他這一套動作行雲流水,將皇極殿視若無人,無形之中給百官帶來了不少壓力。

古今往來、大明朝還沒有哪個皇帝敢在正旦大朝會的時候,當著百官的麵,慢慢吃著糕點、喝著茶的。

現在倒是沒有皇帝這麼做,但一個親王卻先這麼乾了起來。

“鐺……”

“賀!”

見太監撤下擺放茶水和糕點的小桌,鴻臚寺卿當即唱聲,而皇極殿門口的兩排大漢將軍也取出淨鞭,朝著空中揮打起來。

淨鞭在空中的炸響聲讓不少人挺直了脊背,隨後紛紛唱聲道:

“天啟皇帝萬歲……萬歲……”

聲音由皇極殿內傳到廣場上,兩千餘官員紛紛唱禮,而朱由檢作為監國,這種時候也需要起身,一起和百官對皇位唱聲行禮。

他自然也這麼做了,並沒有在這種時候搞什麼特殊待遇。

隻是在百官跪下的時候,他已經作揖坐回到了位置上,而鴻臚寺卿見狀也不敢說什麼,隻是唱聲道:“起……”

“謝皇帝……”

百官慢慢起身,而王安也趁機說道:“正旦大朝,請監國示下……”

一句話說出,百官紛紛豎起耳朵聽了起來,想知道朱由檢第一次在正旦大朝會監國,會怎麼示下,說些什麼。

以往這種時候,皇帝都會說一些寬仁臣子的話,不過這種話顯然不可能在朱由檢的口中說出來。

注重實際的他第一次把正事放到了大朝會上說出來,單手依著木椅扶手上,虛撐著下巴,很澹然道:

“對於冬雪,不能馬虎,天啟五年的白災還曆曆在目,不能掉以輕心。”

“北地的各司布政使,一定要注意治內百姓的民生狀況,若是有地方遭遇了白災,工部和戶部不能馬虎,要拿出一份方案出來,加急提交給內閣還有孤。”

“對於這一次大雪可能受損的百姓們,還有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一定要善加對待,至少得保證他們有條活路,以渡過這次大雪天氣。”

“尤其是草原上的牧民們,如果牲畜的草料不足,太倉可以不必等陛下、或者孤的回複而直接撥發草束。”

“牛馬牲畜被凍死的牧民還有百姓,不要害怕官府的懲戒而隱瞞,可以直接上奏,讓官員前去稽查,核對數目後,明年官府重新給他們派發牲畜幼崽。”

“沒有糧食過冬的百姓,可以向當地的官府租借,沒有利息、來年再償還也行。”

內閣官員在顧秉謙的帶領下,齊齊彎腰作揖行禮:“殿下仁厚,乃我大明百姓之福,亦是天下之福。”

甭管朱由檢這番做派是不是作秀,可至少也給了許多人一條活路。

作為內閣首輔,顧秉謙臉上帶著幾分沉重之色:

“這兩年裡,北方數省的災情連綿不斷,雖得到了賑濟,但人口大多遷往了關外三府和河套、遼東等地。”

“福建、廣東等地百姓則是儘數遷往了舊港,舊港得到了很多的發展和進步,社會也變得越發安寧。”

“可是在一些地方,還是有很多人沒有處在朝廷的蔭蔽之下,這還是陸上,更不用說其他的省府了,朝廷的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顧秉謙很懂得朱由檢想聽什麼,因此不管他說的這番話是逢場作戲還是真心實意,總的來說讓朱由檢心情也好轉了幾分,低聲道:

“遼東、關外、河套、舊港畢竟才收複不到四年,民生有困難很正常,隻要諸位心裡還裝著百姓,往後自然會越來越好。”

“殿下所言,令我等慚愧。”

顧秉謙帶頭獻媚,而朱由檢在說完這件事之後,開口道:

“掃虜之事,需要先看看今歲朝廷的情況,不過安南都統司多次越邊劫掠雲南、廣西等地百姓,卻是真真切切的事情。”

“安南都統司的事情,孤想替陛下問問諸位的意見……”

朱由檢掃視著大臣們,而下麵的大臣們聽了之後,臉上雖然沒有什麼表情,可是心裡的心思卻已經提上來了。

很顯然,這是朱由檢對大臣們的一次考校。

對於大明來說,隻要掃虜之戰開啟、那麼等結束後,北方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威脅到大明的敵人了,後麵其實都是收拾國內的殘局。

比如敲打不聽話的烏斯藏,設立東北地區的布政使司和省府等等……

又或者是將明軍的勢力進一步延伸到西域、中亞這些地方。

那些都已經不再是主要的事物,隻要按部就班就好。

在朱由檢看來,未來的真正挑戰,其實就是東方的朝貢體係,與西方的殖民體係產生碰撞的過程……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還有其他的一些國家,雖然被大明把勢力驅逐到了南亞和中亞

但是日後大明征討天竺,又或者深入中亞、利未亞,說不得還要與這些個國家碰上。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戰爭是政治的最後一種,並且無可奈何的手段。

儘管大明有著能夠驅趕所有西方殖民者的實力,但是大明是需要西方商人來購買貿易的。

如果兩邊都禁止商貿,那麼大明每年要損失一兩千萬兩的貿易,少去幾百萬兩銀子關稅。

儘管沒了大明的商品,西方的貴族和百姓也不好過,但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朱由檢最想的,還是用經濟來羈縻歐洲諸國,在保持大明強盛武力的同時,用商品和貨物深入他們各國的各個方麵。

一手大棒、一手蘿卜,誰跳起來就挨打,這就是朱由檢想要的局勢。

要想維持這種局勢,舊港的重要程度無需多言,而要想好好的控製舊港,必須要有一條可以延伸到舊港的陸路。

收複安南、聯通大明與甘孛智、暹羅,那麼大明的軍隊就可以憑借陸軍,從陸地一直南下抵達馬六甲。

駐兵安南,屆時暹羅和甘孛智隻要不傻,便不會違抗大明的命令,實現徹底的藩屬統治。

對於聽話的藩屬國,朱由檢沒有必要占領、也沒有必要搞什麼血腥手段。

人口就是市場,而軍隊是保證市場的手段。

有軍隊的震懾,大明的貨品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流入各個藩屬國,而近千萬的藩屬國人口,給大明帶來的也是數百萬兩銀子的貿易額和近百萬兩的關稅。

“下官以為,安南都統司此舉,是在挑釁我大明朝的威嚴,當出兵給予迎頭痛擊,順帶徹底收複安南。”

麵對考校、顧秉謙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義正言辭的為朱由檢背黑鍋。

“當出兵安南,蕩平境內叛軍!”

“出兵!自然出兵!”

有了顧秉謙的帶頭,所有人也都知道朱由檢想聽到什麼,於是紛紛上疏開口,而朱由檢見狀也開口道:


最新小说: 農婦修仙:我靠彈幕殺成神! 是,女皇陛下! 雪夜逐我出家門,重生崛起你瘋啥 魔川傳 都市重生:逆轉青春 吻溺玫瑰 什麼執念?那是我命中注定的老婆 虞歌凰圖 世子擺爛:戲精女助我成皇 師尊在修無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