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孤不信命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孤不信命

第三百三十二章 孤不信命(2 / 2)

不過對此,朱由檢卻已經下了決心。

“戶部的收入足夠,隻要把田賦和商稅厘清,加上今年開始的酒課司,不怕拿不出銀子。”

朱由檢堂堂皇皇的回應畢自嚴的擔憂,並且說道:

“從百姓手中收了這麼多賦稅,難不成要用於享樂?亦或者窮兵黷武?”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是經世之道。”

朱由檢不相信大明朝上億人擠不出這點銀子。

北宋朝廷天禧年間不過三千多萬百姓,結果僅僅商稅和專賣就能收到兩千一百多萬貫。

大明天啟年間的百姓是北宋天禧年間百姓的數倍,即便賦稅折半,也遠遠不止眼下收上來的兩千多萬兩現銀。

收上來那麼多銀子,那麼多糧食,朱由檢可不是為了自己享福才收的。

這麼多的銀子和糧食,必須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邊事開疆拓土,內政普及官學、以工代賑,遷民實邊,發放田畝,緩解土地兼並……

朱由檢收的賦稅,是要用在這些上麵的。

因此、在告訴了畢自嚴不用擔心沒有銀子後,他便果決道:

“一京三府四省從即日起開始放出消息,戶部撥銀子,工部著手修葺各地官學,明歲九月初一,各地開始招學,十月初一一京三府四省的官學學子開始入學。”

“下官領命……”畢自嚴無奈的在心底歎了一口氣,隻能應下。

相比較他的悲觀,朱由檢反而沒有任何壓力。

人口劇增導致的土地數量不足,這對於其他王朝或許是弊端,但對於他來說不是。

大明隻要解決了賦稅問題,以他的製度,足以成為除漢唐外,第三強亡的大一統王朝。

**遏製不住就換人,隻要有千百萬學子,朱由檢就不信還找不出幾十萬能臣乾吏。

扶持北方來對抗南方,最後瓦解南方的官學和私學,接管南方官學私學,那士紳話語權也就被朱由檢掘了大半。

不過這依舊處於政治上的手段,他眼下需要處理的,還是陝西的事情。

“眼下陝西災民數量可清查出來了?”

朱由檢對孫傳庭詢問,而孫傳庭也回稟道:

“眼下慶陽府、平涼府、延安府、朔方府、寧夏府的災民和黃冊,已經在拱衛營的清點下算出,田畝也借機丈量查出。”

“隻有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鞏昌府、臨洮府還沒開始著手……”

“不過以陝北五府的清查情況來看,陝南五府的人口約在四百萬左右,合計人口數約在八百萬不到。”

“陝南五府的百姓尚且還有一些錢糧,但陝北五府已經不堪重負,三百八十二萬人中,除了朔方府和寧夏府百姓尚有錢糧,其餘三府近一百九十三萬餘人可以說人儘災民。”

孫傳庭的話,讓朱由檢鬆了一口氣。

延安三府兩百萬不到的災民,大明朝還是可以應對的,不說彆的,就這次抄家所得的近八百萬石米麥,就足夠讓這二百萬人吃一年飽飯。

如果不是朱由檢在天啟五年開始遷移百姓前往朔方、河套等地,恐怕災民的數量會翻上一倍。

“慶陽、平涼、延安三府的災民,組織向河西遷移,遷移者發糧票十二石,農具衣物。”

“不願意遷移的人,先發糧票六石,黃河雇工的差事也可以先乾著。”

“另外陝南百姓可以組織遷往川東的潼川、保寧、順寧、重慶四府。”

“至於山西和河南的災民,能遷移遼東則遼東,不能則河西。”

朱由檢交代了一下孫傳庭,便對畢自嚴道:

“查抄的黃金送入京城暫存,白銀調給皇店,由皇店從四川、湖廣、江西、南直隸等地籌買糧食。”

“三省的官倉還有多少糧食?”

“約一千餘萬石,各級貪官汙吏變賣大半,另外五省的官倉經過調查尚有一千餘萬石,估計是沒來得及貪墨太多……”畢自嚴作揖回應,讓朱由檢皺眉不已。

朝廷發了四千多萬石來賑災,結果災民一粒米沒吃到,糧食就被變賣了大半,還有七百多萬被他們存了起來。

要是沒有劉四等人起義,殺死貪官韓潮,這四千多萬石糧食恐怕隻有不到一成能送到百姓麵前。

“算上抄家所獲,八省糧食一共多少,夠災民吃多久?”

朱由檢繼續詢問,而畢自嚴胸中早有腹稿,條理的回答道:

“八省發下來的賑災糧,一共還有二千九百三十萬餘石,除去渭北的災民需要直接發糧以外,其他地方的賑災糧,依舊能以常平倉來平抑當地糧價。”

“傳令,各地糧價不得高於五百文。”朱由檢皺眉下令,也不顧當初七百文的話了。

或許是他看出來了,他敢定七百文,官吏就敢和糧食一起把糧食抬到六百九十九文,他定五百文,官商勾結之下就敢把糧價抬到四百九十九文。

這群人的底線,比他和畢自嚴想的還要低。

指望他們良心發現,倒不如指望大旱消失。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對畢自嚴問道:“眼下已經是六月,以戶部估計,今歲的田賦有多少……”

“大概不足兩千萬石……”畢自嚴作揖回應,而朱由檢看向王承恩,王承恩也作揖回應道:

“陝西軍屯田有七成絕收,河西絕收三成,山西絕收五成,北直隸絕收四成,河南絕收兩成,廣東絕收五成,福建……”

一個個絕收數據被王承恩彙報,之所以能收集的這麼清楚,也是因為糧食絕收這種事情,實際上從四月就能看出的緣故。

在每個省的軍屯田情況彙報之後,王承恩才道:

“今歲九千九百餘萬軍屯田,估計絕收四千二百餘萬畝,能收上來的田賦,恐怕不足三千萬石。”

一個不足兩千萬石,一個不足三千萬石,得出的結論便是今歲大明田賦總收入恐怕不足五千萬石。

這可是原本能收上來近八千萬石的田賦啊,眼下卻隻能收上來六成。

若是沒有軍屯田,單純依靠戶部,並且還免除三響和各項雜稅,恐怕大明朝會比曆史上滅亡的更早。

“糧食絕收,今歲的酒價如何?”

沉默片刻,朱由檢詢問起了酒價,而畢自嚴也道:

“按照酒課司的回稟,今歲天下酒價均上漲了兩成。”

“他們上漲兩成,我們也上漲兩成,皇店的燒酒漲至十文。”朱由檢轉頭對王承恩吩咐。

顯然、朱由檢已經不指望田賦了,他更指望酒課司的銀子。

隻要有銀子發餉發俸祿,就不用將田賦折色,那麼大明朝手中便一直會有幾千萬石糧食可以調動,賑災。

以大明的體量,這幾千萬石並不算多,因此朱由檢還需要對人口下手。

“山西、北直隸、陝西、河南、山東,這一京五省儘快查出準確的數額,牽連的百萬人,按照距離、先後遷移舊港、南州。”

減少人口密度,這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六大船廠和已經開始籌建的交趾船廠雖然建造船隻速度很快,皇店也有足夠的體量,一次性遷移幾十萬人。

但這樣的遷移卻是需要幾個月時間和大量人力物力的,一年遷移百萬人,這已經是大明眼下對舊港、交趾能做到的最大遷移體量了。

陝西、山西、北直隸、山東、河南的人口密度,朱由檢從天啟二年的白蓮教起義開始就已經著手,隻要繼續走下去,那麼賑災壓力隻會越來越小。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南直隸和浙江、江西這一京兩省。

這一京兩省占據了大明三分之一的人口數量,而朱由檢如果沒有記錯,它們在小冰河十七年大旱中的第一階段大旱裡,影響並不大。

整個明末小冰河十七年大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天啟七年到崇禎八年,換到眼下也就是天啟十五年。

這個階段的大旱,主要還是以北方為主,四川和福建、湖廣、兩廣等地基本上沒有連續超過三年大旱的情況,而江南也隻有幾個靠近北方的府縣遭受波及,並不算特彆嚴重。

可到了第二階段,也就是明朝無法維持對內鎮壓,對外防守的階段,這個局勢就徹底改變了。

從崇禎九年到崇禎十六年,大旱不僅持續在北方肆虐,甚至將整個閩浙、江西覆蓋。

這個階段,除了雲南和遼東沒有遭遇大旱,其餘諸省最少也被覆蓋最少一年。

也就是說、倘若朱由檢不能在天啟十五年以前,把江南這一京二省的人口密度降低,那他要麵對的局麵將要十分殘酷。

這一京二省在曆史上沒有大規模餓死人,原因是當地工商業發達,地下水容易開采。

因此、儘管稻田沒有產出,他們依舊能靠桑樹和紡織業養活自己。

不過、這占據大明三分之一人口的三省雖然能養活自己,但糧食的產量卻下降了。

持有銀錢的他們為了活命而買糧,這就導致了糧食運抵南京便被搶購一空。

糧商知道江南糧價高昂,便都把糧食運到江南,而最後餓死的,還是北方百姓……

這三地的經濟結構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會因為朝廷發田而大規模遷移,除非朱由檢能給他們每個人發上百畝。

這個條件注定難以做到,況且遷移安置他們也很難。

想讓當地主動遷移,這幾乎不可能,但這也難不倒朱由檢。

從這次的案中,他大概摸索出了一個不用花大代價安置人的手段。

那便是“興大案,遷囚犯”。

江南官員有幾個乾淨的?但凡抓到一個,定罪遷移九族,那都能遷走數百上千人。

隻要興大案,對貪官汙吏進行定罪,依九族來遷移流放,想要弄走數百萬人並不困難。

不過要想在江南興大案,那朱由檢就得提前做些準備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人在神印王座,但覺醒雙生武魂了 至暗光明 囚仙塔 走入唐宋詩詞的河流 八零嬌嬌揣崽隨軍,被硬漢親哭了 星辰與她的島嶼 我向神明祈禱,回應我的隻有亂碼 滅世裂縫 美漫:超人之子的我隻能當祖國人 末世:你們都變異,就我偷偷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