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廟堂爭鋒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廟堂爭鋒

第三百四十九章 廟堂爭鋒(2 / 2)

果然、沒休息幾秒,他又乘勝追擊道:

“更何況,官吏為官後事務繁忙,許多官吏卯時點卯,處理政務直至深夜還未歸家,家中田畝,全靠朝廷的免賦和免丁來請人照顧。”

“眼下要廢除免賦和免丁,官員們尚且不說,但下麵的百萬書吏又該如何生存?”

崔呈秀反駁,心裡不免露出一抹笑意,然而不等他心裡得意,一道聲音突然響起:

“官吏艱難,無心種地,那就由朝廷出銀子把地買了,分給百姓耕種吧!”

“……”

一句話,瞬間把崔呈秀弄得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麼來反駁。

他想要看看是誰說的,卻看到靠在椅子上的朱由檢此刻正望著他。

顯然、剛才那句話出自朱由檢之口,而他一開口,崔呈秀就知道自己犯錯了。

誰都知道朱由檢想要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而大明的土地,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田地都被士紳豪強所掌握。

官吏作為這個階級的一份子,實際上掌握的田畝數量並不少。

崔呈秀在這裡張口說官員種不過來田,那朱由檢正好可以“善解人意”的提出收回土地。

“眼下諸省大旱,大旱說不定還要繼續蔓延,朝廷出銀子收地,也是為你們降低風險,避免花了銀子種地還顆粒無收。”

朱由檢的善解人意,讓眾人語塞,施鳳來看著崔呈秀這個蠢貨造成的局麵,不免有些懊惱,但他還是得想著法來解圍。

因此,即便無奈,但他對著朱由檢作揖道:

“殿下,眼下國庫雖然稍微充裕,但天下災民繁多,況且地價也不便宜,朝廷也拿不出這麼多銀子來收田……”

在明代,田產的多少決定了家庭財富的豐薄,但田土的價格和處境,在萬曆年間和天啟年間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萬曆年間的田土價格,不但呈現出一種區域差異,而且從總體上看,由於賦稅、徭役的加重,田地價格呈下降之勢。

從田土價格的區域差異來看,當數浙江的田畝價格最為昂貴。

浙江境內,一畝上好之田,每畝值銀七八十兩,稍次之田也有三四十兩,哪怕最劣之田,也價值白銀十餘兩。

從萬曆年間田地價格的總體下降趨勢來看,原先南直隸的田地價格相當昂貴,每畝值銀二三十兩。

但隨後由於賦稅、徭役日重,田地價格驟然下降,每畝不過值銀五六兩。

即使如此便宜,這樣的田地依舊無人購買,因為即便是士紳豪強喜歡兼並田畝,也察覺到了大明朝日薄西山,開始減持田地這樣的固定資產。

士紳豪強減持田畝,而百姓哪怕強行買了田畝,卻也因為賦稅、徭役、貸款而養不活田畝,最後隻能棄田而逃。

這樣的局麵,實際上就是萬曆年間地價的尷尬局麵,然而這樣的尷尬局麵,到了天啟年間卻開始轉變。

隨著朱由檢一步步扶持朱由校,一項項革新政策不斷被推出,賦稅雜項和徭役不斷被減免,民間對朝廷又開始有了信心,士紳豪強也再度開始兼並土地。

因為到了這個時候,土地已經不再是累贅,而成為了一項朝陽產業。

士紳豪強在地方大量兼並土地,炒高土地價格,這件事情朱由檢早就注意到了。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舉動,讓更多兩京十三省的百姓買不起地,隻能進入城中打工為生。

禦馬監成為了收容他們的最好去處,然而即便禦馬監在儘力的開拓新產業,軍備院在加倍努力的研究,但他們的速度始終比不上士紳豪強兼並土地的速度。

找不到工作的農民,隻能返回鄉裡,和士紳豪強簽下契約,成為對方的佃戶,而這種現象在南直隸和浙江兩地尤為嚴重。

朱由檢還沒有想到怎麼收拾這幫子士紳豪強,但這不妨礙他借此來敲打崔呈秀。

隻是施鳳來的站出,給了不滿朱由檢的官員們一個希望。

施鳳來的話,如果朱由檢不能很好地反駁,那麼站出來的人會越來越多。

“地可以一點點的收,今歲舊港、瀛洲運抵國帑近千萬兩銀子,孤聽聞浙江地價每畝已經高至八十兩銀子,是浙江普通一名民夫日夜不休,連續工作十年才能買下的價格。”

“百姓買不起,沒有依靠,朝廷自然要解決這種事情。”

“這一千萬兩銀子,便投入浙江,從浙江官吏手中購田,哪怕隻能購入百萬畝,以一人三畝來發地,也能福澤數十萬百姓。”

“官吏們不用分心去管家中的田地,百姓拿了田地好好耕種,官府的賦稅收上來的也變多了,可謂一舉三得。”

朱由檢搬出了舊港和瀛洲運往京城庫存的白銀數量,這是一步施鳳來等人都沒有想到的棋。

他們自然知道禦馬監在舊港和瀛洲采礦,但他們沒想到,禦馬監居然采到了這麼多礦,給朝廷儲備了那麼多金銀。

朝廷有了金銀,那施鳳來的話就站不住腳了。

他隱晦的掃視了一眼廟堂,察覺許多燕山派官員和齊王黨官員沒有幫腔後,便心裡有了底氣,隻是不等他開口,一熟悉的人影忽的站了起來:

“殿下,朝廷有銀子,那應該減免賦稅,讓百姓和災民過的更好,也避免更多百姓因為賦稅而變成災民!”

這人一開口,朱由檢就眯了眯眼睛,因為開口的這人,便是已經投靠了浙黨的馮銓。

此刻的他一臉的悲天憫人,而他所說的這些話,不出朱由檢預料的話,將會在此次朝會後,被人有意的傳播開來。

這麼一來、即便馮銓惹怒了朱由檢,他依舊能獲得不錯的好名聲,甚至能臟了朱由檢的名聲。

你朱由檢不是憐憫百姓嗎?那眼下為什麼不減免賦稅?

這個問題好似一把刀紮向朱由檢,他若是不減田賦,那名聲被汙,馮銓得了名氣。

他若是減田賦,百姓得了實惠,但士紳豪強得到的實惠更大,並且出銀買田的手段便用不了了,馮銓也會得到士紳豪強的青睞,說不定日後會扶持他為浙黨魁首。

總的來說,不管朱由檢答應或者不答應,似乎馮銓都占儘了好處。

他這樣的手段,若是放在幾年前,朱由檢還真的不一定能好好應對,然而現在……

“政策已經定下,然而不是減免田賦,而是廢除耗羨、夫役、木柴等雜項!”

“此外,朝廷大小諸藩都願意捐獻田畝,合計捐田四千四百二十七萬六千三百二十一畝六分三厘。”

“這些捐獻的土地,除了一千六百萬畝分發給二十餘萬宗室外,剩餘兩千八百餘萬畝田地,儘數發給四川、廣西、陝西、山西、北直隸、湖廣、江西、山東等諸省百姓!”

捐田……

朱由檢的第二個手段拿出來了,這殺傷力極大的手段被他放了出來,而且捐田的對象還是藩王。

要知道,藩王在文臣們的口誅筆伐下,百姓對他們的印象可是壞到了極點。

然而眼下藩王們開始捐田,並且還是全部捐出。

馮銓為之語塞,甚至不難想象到,當朝廷告示下發,地方百姓見到告示後會有多激動。

他自然知道,諸藩不可能捐田,實際上應該是諸藩已經開始準備就藩,而所謂捐田,不過是朝廷出銀子,或者許下什麼承諾,才從他們手中得到了這麼多田畝。

千言萬語抵不上一分土地,在天啟年間地價飆漲的時代,朝廷一口氣給百姓分兩千多萬畝耕地,得了實惠的百姓,遠不是文臣能動搖的。

不僅如此,朱由檢之所以沒有用朝廷買田發地來為朝廷博取名聲,而是用藩王捐田來為朱家博取名聲,原因也不是惠民那麼簡單。

他這麼做,是為了把惡名都推到百官身上。

在萬曆時期,民間傳有“五大惡”的說法,一惡為皇帝,二惡為太監,三惡為藩王,四惡為衛所武將,五惡才是貪官汙吏。

這個說法,朱由檢不知道是誰傳出來了,但他很清楚,所謂的五大惡一旦洗白了其中四個,那剩下的一個就得擔責了。

眼下民間對皇帝的尊崇不用多說,而衛所早已被裁撤,武將轉為五軍都督府,不涉政治。

太監雖然還存在,但有朱由檢的勸說,朱由校很少派出什麼鎮守太監,自然也就沒有損害百姓什麼利益。

五大惡眼下隻剩下了藩王和貪官汙吏,而在輿論中,百姓們自始至終都還相信那些所謂的清流是好官,是清官。

那麼朱由檢要做的,就是幫藩王洗白,然後隻留下所謂的貪官汙吏,最後把清流的遮羞布也徹底撕開!

“諸藩願意捐地,著實出乎萬歲和孤的預料。”

朱由檢不緊不慢的開口,廟堂之中群臣壓力倍增,而他依舊繼續:

“馮給事中說的不錯,朝廷要為百姓減輕壓力,因此雜項要減免,地也要分。”

“眼下藩王捐獻田地,山西、河西,四川、廣西、陝西、湖廣、河南、山東、北直隸等地的百姓都得到了實惠。”

“大明原先兩京十三省裡,刨除雲貴暫且不提,南直隸和江西、浙江、福建、廣東等一京四省的百姓還沒有田地可分。”

“既然官吏照顧不過來田地……”

朱由檢掃視著眾人,緩緩開口:

“還是那句話,朝廷出銀一千萬兩,從這一京四省的官員手中買地,以百官捐地的名義分地給百姓如何……”

遲到了,抱歉抱歉,這章有點難寫。

本章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七零,四年後巧遇前任被團寵 八百塊,買了個修真界 被S級alpha們包圍的直男 全民氪命:化身死神救濟天下女神 無人區:開局肉身點滿 絕世唐門之龍熊鬥羅 病嬌邪醫 生活不易,紅龍賣藝? 王者對弈 修仙種田:求仙子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