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鉉引起的風還在京城繼續吹,而印度洋上的風卻還在醞釀之中。
西荷葡英法等五國麵對黃龍的“外交書”,又或者是告知書,並沒有做出什麼不理智的回應。
五國的回函都很官方而內斂,統一回複都是需要一年的軍隊撤離時間,並且需要大明先給出各國在日後大明藩國的商貿優惠條款。
“娘地!什麼臭魚爛蝦,還敢跟我們要條件?!”
“沒錯,先捶了他狗日的再說!”
“出兵先捶了他們,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王者之威,什麼是雷霆之怒!”
“都督,出兵先錘了這群狗日的再說。”
“和西夷談條件?被北軍和東軍的人知道,我們南軍和西軍不得被他們笑死?!”
“老子跑上萬裡來小西洋不是受氣的,建虜和奢崇明都不敢和朝廷談條件,他們一群臭魚爛蝦還敢提條件?!”
臘月初五,當各國回函抵達錫蘭島西部的錫蘭城時,不少剛剛抵達此地的南軍和西軍就不爽的破口大罵了起來。
監察司衙門裡,大大小小二十多個指揮使、參將都在吵鬨,這讓坐在主位的黃龍和李旦有些頭疼。
軍餉發足的後果就是,五軍都督府的兵馬對誰都是連戰連捷,而連戰連捷的戰功下,培養出來的,自然也就是一群驕兵悍將了。
南軍都督府和西軍都督府裡,大多都是參與過複遼之役,平定奢安之亂,沙普之亂的將領。
在他們看來,總兵力不足一萬的五國駐印度總督,居然敢和大明提要求。
要知道,隻要黃龍同意,先抵達錫蘭島的南軍和西軍的三萬多兵馬,完全可以在五天內登陸印度半島最南端,十天的時間就能打到科澤科德下。
他們的性子,可比海軍十二衛暴躁多了……
“安靜!”
坐在左右兩側首位的戚元輔和秦民屏忍不住發話,他們倆這一發話,西軍和南軍的將領們馬上安靜了下來。
他們安靜之後,黃龍這才對旁邊的李旦詢問道:
“盧監察使和其他兵馬到哪裡了?”
“盧監察使已經抵達呂宋,西軍的剩餘五營兵馬還在交趾港集結,大概臘月二十起航。”李旦回稟道:
“南軍的五營和海軍其餘六衛已經抵達舊港,大概四十天就能抵達錫蘭港。”
“另外瓊州港接到了來自京城的八百裡加急,殿下有指示發往舊港的承宣布政使司和都督府,大概是針對五國和朝廷商貿的處理政策。”
李旦的話讓黃龍還有衙門內一群人閉上了嘴,畢竟齊王都手書前來,最少在手書抵達錫蘭前,是不能有什麼軍事行動了。
“島上的田地開墾的如何?糧食還夠大軍吃幾個月?”
黃龍開始關心錫蘭島能不能養活海陸十三萬大軍,而對此李旦卻作揖道:
“島上新開墾田地七十六萬畝,過去一年移民六萬五千餘人,分地一百三十萬畝。”
“這一百三十萬畝裡我們隻能按照朝廷的“海外田地總賦十賦一”來收取,不得添收雜項,應該能收上來二十幾萬石米。”
“剩下的一千多萬畝土人田地裡,可以則是按照十賦五來收取,能收到一千二百萬石左右。”
“歐洲人在小西洋皇店的商稅是二十七萬兩,按照殿下所說的全部截留,這二十七萬兩我們都能自己用。”
“算下來,隻要朝廷發軍餉,我們主要收拾沿海土邦的話,自給自足是沒什麼問題的。”
李旦的話給了所有人一個定心丸,近十三萬大軍,人吃馬嚼的,除了軍餉和糧食外,還有船隻、軍械保養的費用。
明軍可以說是遠征,也可以說是在家門口打人,關鍵看從哪裡調兵。
以小西洋監察使司的體量,如果都用上“十賦一”的政策,那頂天也就是常駐六營近兩萬人,軍費開支最多保持在五十萬兩以內,占據當地財政的六成。
為了維持十三萬大軍,黃龍將原本針對土人的十賦四,提高到了十賦五。
眼下看來,儘管歲入一千三百多萬石和二十幾萬兩,但小西洋監察使司依舊難以為繼,必須朝廷出銀子才行。
大明的投送能力並不弱,畢竟兩百年前的鄭和下西洋規模就達到了兩萬七千人。
眼下大明的國力,是永樂年間的幾倍不止。
不過即便如此,長期維持十三萬人在此地,還是有種變相放血的感覺。
畢竟十三萬人,哪怕朝廷隻出軍餉,也需要每年出二百二十萬兩銀子。
這還隻是原本的軍餉,按照朝廷答應南軍、西軍和海軍的條件,這十三萬人的軍餉是每年三十兩,因此軍餉是要翻倍的。
也就是說、大明眼下每年要為小西洋買單四百四十萬兩銀子。
這筆支出,基本上占據了今年大明十分之一的財政支出,所以黃龍才覺得壓力很大。
他了解朱由檢喜歡什麼人,說白了就是喜歡洪承疇那種,一邊打仗不要太多軍需,一邊把當地打的節節敗退,打完之後還能交出銀子給朝廷的人。
況且,朱由檢也多次和他手書來往間提起過“以戰養戰”,“反哺朝廷”的話。
事情說的這麼清楚,黃龍不可能不明白。
說白了,朝廷可以為小西洋輸血,但輸血結束後,小西洋必須拿出遠超朝廷輸入的血來反哺朝廷。
儘管十三萬人目前隻到了七萬多人,但每年三十兩銀子實際上已經開始算起。
也就是說,朝廷每個月都在對小西洋輸血三十幾萬兩銀子。
走到今天這個位置,黃龍很清楚遲則生變。
今日還沒有人彈劾他們,是因為朱由檢壓著,並且軍隊也沒有集結完畢。
可按照眼下的時間來看,最多來年二月,軍隊就能集結完畢。
到了那個時候,黃龍還沒有做出一些讓朝廷滿意的事情來,那他要麵對的就是紛迭而至的彈劾奏疏了。
就他個人來說,他是想打的,並且想現在就打。
七萬人,這已經足夠掃平南部土邦了。
隻是朱由檢的手書給這份決心增添了一絲變數,黃龍還需要看看手書裡寫了什麼,才能決定怎麼打。
按照時間,手書用快船送來,大概能和盧象升他們一起抵達錫蘭港。
“兩個半月的時間……”
黃龍想了想,隨後才掃視了一眼衙門內的諸多指揮使,參將,並開口道:
“眼下我也想打,但殿下的手書還沒有送達,必須等殿下的手書送達後,才能製定戰術。”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敢放肆。
說到底他們都是朱由檢一手提拔起來的,更何況朱由檢還是古往今來最重視他們的人,給足了他們生前生後尊重和軍餉撫恤。
在他們這裡,齊王殿下比皇帝大多了。
“那也不能什麼都不乾啊,最少先把坦焦爾給打下來。”
一名海軍的指揮使忍不住開口,而這句話說出來,也引得其他人紛紛點頭。
坦焦爾是一個五十幾萬人口的土邦,此地原本是由統一大部分印度南部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統治,該國信仰印度教。
不過由於王國大臣過於參與乾涉德乾高原穆斯林各國間的內爭,並進攻阿馬德納加爾蘇丹領土,搗毀清真寺,侮辱《可蘭經》,激起德乾所有穆斯林蘇丹聯合發動聖戰,進攻維賈亞納加爾王國。
最終在嘉靖四十四年(16年)的時候,穆斯林四國聯軍擊潰毗奢耶那伽羅帝**隊,毗奢耶那伽羅城遭洗劫,印度教徒被屠殺,輝煌的文化藝術中心化為廢墟。
北方的失敗,讓南方的坦焦爾、馬杜賴、邁索爾等地紛紛獨立,南部強國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土崩瓦解。
原本明軍應該要麵對這個民眾近千萬,軍隊十餘萬的毗奢耶那伽羅帝國。
眼下卻由於他的愚蠢,明軍隻需要對付南部的土邦,以及德乾高原的殘存毗奢耶那伽羅勢力,以及德乾高原北部的四個穆斯林蘇丹國就足夠。
這其中能組織聯軍來進行反擊的,隻有北部的四個穆斯林蘇丹國,不過這四個國家在德乾高原,而明軍隻需要拿下沿海地區。
內陸的這些國家,則是交給藩王練手就行。
因此,明軍需要對付的,實際上是莫臥兒為首的八個國家、土邦。
其中南部的坦焦爾、潘地亞,馬杜賴、邁索爾、俱蘭等最南方的六個土邦,人口合計不會超過三百萬,軍隊不會超過十五萬人。
拿下他們之後,明軍就可以繼續沿海北上,從大海兩邊,同時對金吉、克拉迪兩國夾擊。
解決了這兩國後,需要注意的是有三個穆斯林國家臨海,明軍需要對著三個國家的臨海城邦進行進攻。
拿下後由陸軍駐兵,最後彙集陸軍來討伐莫臥兒沿海城邦。
隻要把所有城邦拿下,到時候十三萬軍隊就能輕鬆供養,而諸藩也可以開始就藩。
就藩的同時,大量的百姓會被遷移到沿海城邦,黃龍會從百姓中選拔士兵,為諸藩訓練軍隊。
隻要有了軍隊,明軍就可以撤回小西洋監察使司休整,等待朝廷的指令。
這個時間,黃龍算了算,大概隻需要三年左右。
南部的沿海地區,隻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全部拿下,唯一有點難度的是北邊莫臥兒帝國的沿海城邦。
不過,莫臥兒的體量雖然大,但軍隊卻需要防守波斯和布哈拉汗國,以及北部的泥波羅,阿薩姆等國。
三十萬軍隊裡,頂多能抽調五六萬人來對明軍反擊。
隻需要將這五六萬人打殘,莫臥兒短時間內就沒有能力反擊明軍,而明軍也可以為諸藩訓練兵馬了。
等兵馬訓練出來,到時候就是諸藩和莫臥兒的戰爭了,如果扛不住,那就隻有雇傭拱衛營為他們守城,派他們自己的軍隊去征討莫臥兒。
不管怎麼說,隻要進行到諸藩就藩成功,那之後不管怎麼算,都是大明在賺。
朱由檢手下的將領分為兩派,一種是北派,一種是南派。
北派將領打仗不用擔心錢糧問題,但南派將領打仗就是一門學問了。
做的最好的就是洪承疇,又能打,又會理財,還不用朝廷操心。
其次就是黃龍,打的同時還需要做一些臟活累活,最後則是秦邦屏和戚金這種,單純執行軍令。
因此,隻要朱由檢派黃龍前往一個地方,黃龍就知道朱由檢的心思是什麼了。
打坦焦爾,這是黃龍可以操縱範圍的軍事行動,因為坦焦爾的軍隊就五六萬人,其戰鬥力和明軍曾經的衛所兵差不多。
打他很簡單,直接莽上去就成了,可打下後怎麼治理卻是一個問題。
“坦焦爾的耕地有多少?土人數量呢?”
黃龍看向了旁邊的李旦,他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海商的李旦,不僅注重情報,還很會理財。
“土人大概五十七八萬,軍隊六萬,大多都是一些使用火繩槍和長矛的軍隊,耕地數量大概在一百多萬畝左右。”
“第二次移民的船隊到哪了?”黃龍微微頷首,接著又問。
“第一支船隊已經到新港集鎮(安達曼群島)了,遷移百姓兩萬左右,第二船隊應該距離他們半個月的路程。”
“加上第三、第四船隊,總共八萬人在陸續遷移而來,不過他們都是陝西大案裡牽扯的囚犯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