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齊王選妃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九十七章 齊王選妃

第三百九十七章 齊王選妃(1 / 2)

“五百萬人,這麼多募工,就為了建設幾條鐵路?”

“官營煉鐵場,都要煉製熟鐵鐵軌,這麼多鐵放在路上,萬一百姓貪財盜取,那……”

“罷了,齊王府下的令旨,聽從便是。”

比起朱由檢因為工業革命而開幕而高興,京城工部的官員在朱由檢返回京城後的一份份令旨而頭痛不已。

有軌馬車很早就應用在了各大礦場,因此工部官員對於鐵軌並不陌生,讓他們覺得陌生的是這次的鐵路規模。

京西鐵路、京隴鐵路、京津鐵路、京遼鐵路、昆占鐵路、京廣鐵路、京門鐵路,京嘉鐵路、京杭鐵路……

九條鐵路,分彆對應京城環河套至西寧,以及京城到隴川,京城至沈陽,昆明至占婆,京城至廣州,京城至嘉峪關,京城至杭州等長距離鐵路。

除了這七條超長鐵路外,還有京城至門頭溝,京城至天津的兩條短距離鐵路。

總的算下來,九條鐵路長一萬八千七百裡,基本囊括了大明本土,除了貴州、廣西、福建、江西四省沒有經過,其他各省都經過了。

當然,這四省也會在之後修建,之所以目前沒有提及,是因為它們目前沒有太多災民需要賑濟。

這漫長的鐵路,工期預計十五年,需要花費五億七千萬斤熟鐵,和兩千多萬根枕木,以及數億碎石。

這個工程的總造價預計是一億六千萬兩白銀,每裡造價八千五百多兩,總動工六千萬人。

這九條鐵路的造價,預計是大明五年的稅賦,每年需要固定支出一千零七十萬兩。

當這個總報價單送到內閣的時候,作為內閣首輔的顧秉謙,他的手和心都是顫抖的。

“這……工期就不能再往後推一推?雇工折半?”

顧秉謙手裡拿著這份報價的奏疏,商量般的詢問工部的薛鳳翔,而薛鳳翔也無奈:

“齊王府那邊早就都算清楚了,殿下的想法,工部怎麼能更改呢……”

“這已經是殿下批準動用交趾六十萬囚犯修建的價格了,如果沒有這六十萬囚犯,估計能漲到兩億兩銀子。”

薛鳳翔的話,堵上了顧秉謙的嘴巴,同樣也堵上了文華殿內諸多閣臣的嘴巴。

作為戶部尚書,畢自嚴是有苦說不出。

每年支出一千零七十萬兩銀子,山西、陝西、河西、湖廣、南直隸、廣東還好,本來就需要以工代賑,也需要賑濟四百多萬人,但其他地方就不行了。

“又並非每年都有數百萬人需要以工代賑,殿下這手……唉……”

畢自嚴長歎一口氣,而當他看向自己桌上放著的那本奏疏時,心裡的苦楚更甚。

那是蒸汽機工廠建設的工部報價,三百萬兩,朱由檢眼睛都不眨就調動了。

到了賑災上,反而要用米麥,畢自嚴不明白為什麼。

他隻能敲著算盤,一點點的計算賑災所需。

各地庫存的四千多萬石米麥已經調運,畢自嚴隻希望今年的旱情不會擴大,不然地方上恐怕要遭難了。

“今歲才三月,國帑便已經用空,六部和地方就不要給朝廷添堵了。”

當薛鳳翔退下,顧秉謙將那本沉重的基建奏疏放在了桌上,歎了一口氣的同時,把頭頂的烏紗帽緩緩摘了下來,放在桌上。

坐在距離他很近的袁可立,施鳳來可以看到他額頭的細汗。

顯然,這本奏疏給他帶來了不少壓力。

隻是即便這樣,有的事情還是得該說的說。

顧秉謙將旁邊的奏疏拿了過來,放在桌上並為其說道:

“北直隸的官學報名結束了,明天便是三月初一開學的日子,合計要入學近九十八萬人。”

“百姓入學輕鬆,但朝廷卻不能輕鬆,這六萬多教習的俸祿還需要解決。”

今日是二月的最後一天,北直隸的報名徹底結束。

由於是朝廷強製的基礎教育,因此基本所有百姓都將家裡的男孩送到了官學。

儘管朱由檢早就有過口諭,說內閣不用擔心銀子的事情,但顧秉謙為了讓朱由檢滿意,還是特意把這事情拿出來說說。

“海外三省得跟上進度,尤其是瀛洲的金銀礦,每年送回國帑的銀子必須達到三百萬兩。”

顧秉謙毫無壓力的開口,因為他從齊王府那邊知道了,楊文嶽目前已經收複瀛洲除北州府(北海道)以外的絕大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裡有包括石見、佐渡等金銀礦豐富的地區,在幕府時期的產量就高達三百多萬兩。

因此瀛洲每年運回朝廷三百多萬兩並不艱難,甚至遊刃有餘。

哪怕顧秉謙不開口,楊文嶽估計每年都會運三四百萬兩回大明。

顧秉謙這話如果不說出來,楊文嶽是表功,但他說出來了,楊文嶽就是完成任務了。

估計楊文嶽知道顧秉謙的操作,得被氣的臉黑。

眾人也知道這老狐狸是為了向齊王表態度,因此表麵點頭,心裡不屑。

說了半天,沒點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倒是在攬功上能力出眾。

“幾年大旱的範圍縮減,各地的蠲免是不是可以停了?”

朱燮元開口詢問,而蠲免這事情是朱由檢當初下的政策,即所有地方遭遇大旱,當地賦稅蠲免。

眼下南直隸、廣西、四川三省的大旱消退,蠲免自然減除。

這三省如果恢複交稅,那大明的賦稅能增加幾百萬兩。

“這個……”顧秉謙瞥了一眼施鳳來,發現施鳳來不說話,便點頭道:

“自然是要停的,不過眼下停,未免有些突兀,不如蠲免夏稅,征收秋稅如何?”

顧秉謙不想得罪下麵的人,也不想得罪浙黨,但他得向朱由檢交代,因此他選擇了這個折中的辦法。

夏稅主要是麥子,南直隸的夏稅占據大明五分之一,但並不算多,每年也就一百二十幾萬石,折色後七十萬兩。

用七十萬兩堵住下麵人的嘴,然後征收五百多萬石的秋稅稻米,這是個不錯的交易。

估計朱由檢知道後,也不會苛責他。

“既然這樣,那我派人轉告禦馬監,讓禦馬監的村官征收。”

畢自嚴看到有額外歲入,自然高興的站了出來。

三省的夏稅不過一百五十餘萬石,但秋稅卻有七百多萬石。

這三省的秋稅收上來,大明今年的田賦可以重新回到五千六百萬石的水平。

加上瀛洲沒有免稅的資格,因此今年戶部的田賦歲入基本可以達到六千二百萬石。

有了這六千二百萬石米麥,加上五司一監不出問題而二千九百多萬兩稅銀,折色下來,今年大明歲入可以達到五千四百萬兩。

按照去年大明的支出,加上新增的官學司支出,以及工部五百萬雇工的支出,今年大明終於可以結餘了。

“今歲不出意外的話,國帑應該能結餘七百萬兩。”

大明的國帑支出已經三年為負數,難得聽到“結餘”二字,不止是畢自嚴高興,內閣其他六位閣臣也紛紛鬆了一口氣。

今年能結餘,那明年日子就會過的舒服一些。

眾人已經習慣性不把朱由檢留著的鑄幣金銀算作國帑收入了,因為那筆銀子隻要朱由檢不開口,不管是誰上疏,都不能動用。

“雖說秋後會結餘,但眼下國帑已經花光了錢糧,僅僅隻有地方上的千萬石常平倉糧。”

“因此,朝廷還是得勒緊玉帶,熬過七個月。”

顧秉謙說了一些寬慰人的話,隨後便起身,示意眾人可以各自離去了。

眾人也不想在這桌前假笑,因此紛紛離席。

在他們離席的同時,朱由檢和朱由校二人卻在京城的南苑散步。

二月末,青草已經長了出來,兄弟二人難得沒有了奏疏的纏身,得以放鬆一日。

“燃兒的事情,我想了想,還是在宮中好些,官學可以去旁聽,但不能常往。”

兄弟二人走在草地上散步,走在前麵的朱由校說了自己的想法,而跟在後麵的朱由檢也明白,這是自家哥哥顧及自己感受而做出的妥協。

宮裡麵,朱由校和張嫣幾次交談,都認為不應該送朱慈燃三人去官學。

隻是顧及朱由檢的提議,朱由校幾番猶豫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這些事情,王安早就告訴朱由檢了,因此他聽後並不覺得驚訝,而是點了點頭。

“朝鮮那邊送來了三百秀女,甘孛智和蘇祿、勃泥、南掌、葉爾欽也各自送來了或多或少的秀女。”

朱由校突然說起了秀女的事情,朱由檢眉頭一皺,大概知道了對方要說什麼。

“算下來,這些秀女有六百多人。”

眺望南苑的大片湖泊沼澤,望著在湖泊便飲水的麋鹿群,心裡暢快之餘也轉身道:

“我覺得是差不多了,不過你皇嫂說,最好還是選我大明女子,並且選正妃一位,側妃兩位。”

說到這裡,朱由校笑了笑:“不過我倒是覺得,弟弟你可以多一些側妃,因此立側妃四位如何?”

朱由校的話讓朱由檢無可奈何,他隻能說道:

“選妃一事,還是按照規矩走吧,由宣懿太妃和皇嫂把關吧。”

宣懿太妃是萬曆皇帝身邊最早的妃嬪之一,雖然不受寵,但她一生無子,性情謹厚,對朱由校和朱由檢還是不錯的,因此朱由校讓她掌太後印璽。

由她和張嫣一起把關,朱由檢還是比較放心的。

不過為了避免有心人,朱由檢還是特意說道:

“正妃,最好還是不要和勳貴文臣染上關係,平頭百姓也無妨。”


最新小说: 末世紋身:我紋十凶末日亂殺 末日紀元:涅盤三重奏 鐵血亮劍:大將李雲龍 夢幻西遊:我因聽勸成神豪 八零遭惡親算計,我主打六親不認 四合院:我本良人 奧特:阿瑞斯星的遺孤 股海拾金 高加林的逆襲之路 被女友獻祭,我成為校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