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你去的時候,弟弟在乾嘛?”
朱由校一想到自家弟弟處處為自己著想,心裡感動之餘,也不免關心起了對方。
“殿下在用拖拉機耕田……”
王承恩如實回答,因為他記得清楚,自家殿下說過,除非他交代,不然其它事情不用向皇帝隱瞞。
】
“好玩嗎?”朱由校來了興趣。
“這……”王承恩一愣,緊接著仔細描述了一下拖拉機的各種事宜。
“那不好玩,估計是我與弟弟興趣不同吧。”
聽完了王承恩講述的拖拉機,朱由校便沒了興趣,而是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對王承恩說道:
“那六個女子你都見過對吧?你以為誰最適合弟弟?”
朱由校想聽聽那齊王六妃的性格和事情,雖說六妃裡,能進宮的隻有正妃,但他還是想提前了解六人。
畢竟日後他若是前往齊王府,可能會見到自己的弟妹和自家弟弟的五個寵妃。
“嗯……應該都適合。”
朱由校的問題把王承恩問住了,因此隻能含湖其辭的回答。
“適合就是適合,如何能有應該?”朱由校皺了皺眉,顯然不滿王承恩的回答,就連語氣都不由重了些。
“這……”王承恩麵露難色:
“奴婢實在想不到殿下和這六女在一起時的模樣。”
“男女之愛,有何想不到?”朱由校想王承恩給出個答桉,但王承恩卻道:
“殿下好女色而不貪色,奴婢雖說陪了殿下十年,但除了府內那二位,倒真沒見過殿下對彆的女子談笑風生。”
“這倒是……”朱由校得了答桉,反而有些讚同王承恩的話。
自家弟弟忙於國事,因此疏忽了男女之愛,加上早年許多朝臣等著他大婚,想在他婚後使用禮法大義來強迫他就藩,因此這事情就一直耽擱了下來。
這麼想想,朱由校覺得更愧疚了。
至於車內的其餘人就更不覺得奇怪了。
如果不是朱由檢收了楊媛愛、楊如是倆姑侄,恐怕京裡早就開始傳朱由檢有龍陽之好了。
文官雖然不恐怖,但文官的嘴巴和筆卻能讓許許多多雄才偉略的人頭疼。
事實上市麵早就流傳著朱由檢有龍陽之好的造謠,並且盛行於江南。
如果不是張嫣等人聽聞這造謠,也不會一口氣為朱由檢選五妃、六妃。
文官們造不了朱由檢其它謠言,也隻能杜撰這種謠言了。
不隻是江南,還有雲南,泰寧三府,南州,舊港,交趾……
總之充滿了流放文官的地方,便有朱由檢的各種謠言。
這些謠言,錦衣衛也曾告訴過朱由檢,但他往往會讓人搜集,自己看過後一笑泯之。
文官往往對那些他們對付不了的人誹謗造謠,能對付,能湖弄的就誇為聖賢之君,仁愛之君。
朱由檢心裡早有準備,反正他不在乎虛名,那群敗者愛如何便如何吧。
“弟弟何時前往房山?”
朱由校很快從愧疚的心理走了出來,甚至對王承恩詢問。
“殿下說過幾天,沒說出具體的時間,應該是殿下自己也不確定。”
王承恩回憶了一下,接著回稟,而朱由校聞言也微微頜首。
“弟弟的話我記住了,你讓人去轉告弟弟,內帑會每年會調三十萬兩給惠民藥局,讓弟弟不用擔心。”
“至於今年,便由內帑再添一些,給大婚湊個整數,五十萬兩吧。”
說罷,朱由校接著補充道:“此事不容商討。”
“奴婢領旨……”王承恩鬆了一口氣,心想事情終於敲定了。
應下後,他等了數秒,直到確定皇帝沒有新的指示,他才躬身作揖,隨後轉身下了馬車。
他帶禦馬監的人朝著京城踏向返程,而威嚴的天子行駕也繼續向著房山駛去……
一兄一弟,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隻是那不斷從京城發出的消息,讓各方人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經略,若是殿下對北用兵,那咱們怎麼辦?”
九月中旬,當北方的消息傳到雲南,永昌臨時經略府內,洪承疇老神在在,而木懿略帶擔心。
這個時節的雲南依舊風和日麗,氣候如春,隻是木懿的心裡卻動蕩不堪。
眼看著府道即將修抵西南邊關,平緬戰爭即將爆發,功績即將到手……
結果這個節骨眼上,齊王卻要親征建虜,發動天啟年間第三次北伐。
木懿並不擔心錢糧問題,他擔心的是,平緬戰爭在第三次北伐麵前顯得暗澹無光,導致他們的功績不顯眼。
這並不是他個人的杞人憂天,而是朱由檢多次親征後的結果。
朱由檢發動的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分彆蓋過了平南洋,平交趾兩場大仗。
眼下平緬戰爭和第三次北伐有可能撞車,那他們大概率會成為背景板。
木懿的擔心寫在臉上,洪承疇瞥了一眼,穩住釣魚台般的說道:
“用兵就用兵,蓋過便蓋過……”
“再怎麼蓋,爾等的功勞依舊寫在功勞簿上,封伯封爵,都在殿下的朱筆上。”
洪承疇沒說的太明白,說白了他寧願他每一場大仗都被朱由檢親征蓋過。
須知出頭鳥不好當,鳥出頭被打,人出頭被殺。
朱由檢自己已經功高蓋主了,他不願意讓彆人也功高蓋主。
這不是他自私,而是他為了保護手下人的一種辦法。
他有自信皇帝不會猜忌他,但洪承疇卻沒有。
朱由檢這次親征,按照時間來算,應該是為了蓋過黃龍的功績,以此讓朝中大臣把目光從黃龍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
戚元輔對黃龍的提醒已經很實在了,眼下的黃龍已經功高蓋主,而朝中大臣和皇帝也都已經對他有所不滿。
偏偏黃龍還不以為意,隻覺得自己不為他們,而為齊王。
也慶幸,在知進退這點,朱由檢往往不用屬下自己想辦法,而是主動為手下人想辦法。
彆的不說,單單說秦、戚兩家。
守遼東,破建虜,經營西南和南方沿海。
這功勞和勢力,皇帝難道不忌憚?
隻是不等戚金和秦邦屏後退,朱由檢就扶持了洪承疇去打交趾。
平交趾成功後,秦戚兩家沒有那麼顯眼了,因為洪承疇能壓製他們,朝廷便放下了心。
黃龍滅舊港十餘國的時候,實際上他就已經功高蓋主了,但朱由檢用第一次北伐的複套之役又保護了他。
洪承疇如果沒有想錯,那這次朱由檢親征北伐,除了真的想滅建虜外,也有保護他們西南諸將和海軍諸將的想法。
“這一仗打完,我應該就能登閣了,至於黃龍也會有去處……”
洪承疇心裡有些感歎,畢竟朱由檢這種願意擔責的上級實在太少了。
或許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他會保護依附他,對朝廷有貢獻的所有人。
即便是洪承疇這種利己之人,想通一切後,也不由有一種想支持朱由檢做皇帝的想法。
儘管他知道如果朱由檢想做,不用自己支持,他也能輕鬆坐上那個位置,但他心裡還是會想。
朱由檢幾乎把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甚至用戚金三人的致仕奏疏來讓朱由校和朝臣意識到了老將的重要性。
接下來,哪怕洪承疇調走,朝廷也不會再忌憚秦,戚兩家,因為除了這兩家,其他人就都是齊王府的人。
在齊王府勢大的情況下,扶持老將來保持平衡才是他們要做的。
“經略,您說殿下會複起孫傳庭參與北伐嗎?”
木懿看不清朱由檢的操作,心裡有些擔心孫傳庭複起和洪承疇爭閣位。
“不會……”
洪承疇聽到孫傳庭的名字,瞬間便斬釘截鐵的回應:
“眼下局勢複雜,取得功績不是什麼好事。”
“孫傳庭先前在四川的事情還沒徹底平息,殿下不會讓他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再次出現在朝臣麵前。”
洪承疇一點不擔心孫傳庭和他爭位。
除非齊王想殺孫傳庭,不然不會選擇這一戰來讓孫傳庭複起。
孫傳庭的戰場在漠北,在烏斯藏,在西域,而不在東北。
洪承疇看得明白,心裡也知道,隻要自己打完緬甸,並且把當地治理好,那登閣便在朝夕之間。
不過為了把這個時間縮短,他還得籌備另一件事。
“鐵路的路基開始修建了嗎?”
洪承疇語出驚人,側目看向木懿,而木懿則是作揖道:
“已經開始修建,按照府道繼續擴寬四丈的標準,動工二百萬,從昆明直抵緬甸的仰光港,預計二千八百裡,估計工期需要五年。”
說到這裡,木懿不解道:
“經略,恕卑職愚鈍,哪怕隻修建路基,這條路也得花一百八十萬兩銀子。”
“朝廷沒有下旨,為何我們要修這一條路?”
“這事情你不用管,儘管監督修建便是。”
木懿不解,甚至可以說經略府很多人也不解,但洪承疇卻執意修建。
這其中原因,也是他從工部的那九條鐵路看出來的。
不出意外,洪承疇估計自己需要治理緬甸三年,遷移百萬人口,才能讓當地規服大明。
從地圖來說,仰光將是日後大明本土對印度廝當的橋頭堡。
因此洪承疇雖然不知道鐵路是什麼,但他知道,緬甸收複後,齊王絕對會下令修這一條路。
如果自己提前動工,並且在平緬甸結束前修好哪怕三分之一的距離,那齊王也會大大滿意。
隻要齊王滿意,那自己登閣的事情,恐怕會大大提前。
想到自己登閣的場景,洪承疇心裡有些飄飄然,十分舒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