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七十六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

第四百七十六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1 / 2)

「原任南島府知府金鉉,今授齊國長史,著即日起……」

天啟十一年五月初十三,當漂洋過海的聖旨出現在金鉉麵前,金鉉的心情第一感覺就是沉重。

他不是覺得自己被流放,而是覺得齊王殿下把一件對於齊國,對於大明,對於天下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交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朱由檢的想法一直沒變,那就是就藩齊國。

隻是下麵的人想法和朱由檢不一樣,朱由檢願意去開荒,但他們不願意,他們隻想先滿足自己的享受,然後再建設齊國。

願意開荒的人,往往都是剛入官場,一頭熱血的官員,而金鉉雖然不是初入官場的人,但他的性格是。

如果他能讓齊國比江南還好,那大批官員都會願意去齊國,因為那裡目前來說沒有和諸黨、皇權勾心鬥角的事情。

因此,金鉉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尤其是當他接旨,打開了那幾箱由朱由校、朱由檢兩兄弟著手設計的圖紙時,他的心情無法言表。

這其中,又以朱由檢親手所寫的《齊國五年計劃》為最。

「如果真的能發展如此,恐怕十年之後齊國賽江南並不是難事……」

合上手中的《齊國五年計劃》,金鉉心裡的震撼無以言表。

在他的腦海中,眼下已經充斥著十年之後的齊國場景。

錯落有致的房屋,高達的城牆,寬廣的乾道,還有通往南北的火車,城內不斷奔跑的公共馬車……

這一係列的場景似乎都出現在了金鉉眼前,他手中的《齊國五年計劃》對於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個現代人看到了五十年後世界的投影,那震撼無以言表。

一想到這裡,金鉉總算明白了,為什麼齊王殿下會執意就藩。

說白了,大明的國力在一開始是朱由檢新政發展的助力,但隨著大明逐漸強盛,大明內部的環境和那幫子隻知道內鬥的蟲豸,他們隻會拖慢朱由檢的新政速度。

如果沒有他們,沒有那麼惡心的政治環境,那麼天啟七年的時候,建虜就該覆滅,而大明早就四海太平了,不會拖到現在。

朱由檢也試過殺人,但殺來殺去都沒用,大明的官場已經是個渾濁的染缸,誰跳進去都得臟一身的出來。

因此,隻有在一缸清水的齊國,朱由檢才可以肆無忌憚的實施新政。

「把這些東西都鎖好,收起來,另外用齊王手書請楊布政使下批文書,調集二百萬石米存放瀛洲港(東京灣),集結一萬勞改工前往東極港,等待六月國朝派遣兩營兵馬抵達瀛洲。」

金鉉對自己的幕僚下令,而幕僚聞言也作揖道:

「府台,這兵員勞工都有,那書吏官員呢?」

「書吏官員殿下也準備好了,齊王府已經調王府之中六百官員書吏隨行,無須擔心。」

金鉉回應了幕僚,而幕僚聞言,當即也派人前往了北州府的東極港。

身處此地的楊文嶽得到消息後,沒有半點遲疑,當即便下發了文書。

不過,瀛洲的糧食需要到七月才能收割,因此楊文嶽隻能從各府的常平倉調集三十萬石米麥先行出發運往齊國,而剩下的一百七十萬石,需要等待七月收割結束後才能運送。

瀛洲開始忙碌了起來,但大明國內也絲毫沒有閒下來的樣子。

西南的洪承疇開始調兵調糧,東北的移民工作也在繼續,和朱由檢估計的一樣,當袁應泰開放東北,並且發放熟田後,隻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東海省的兩百多萬畝熟地就被瓜分殆儘。

遼東的耕地早就達到了承載的極限,以這個時代的糧產來說,遼東的三千萬畝耕地隻夠養活六百萬人,而眼下的遼

東因為不斷湧入的百姓,人口已經達到了八百萬人。

隨著關外三省的設立,以及袁應泰的開放,十九萬人湧出遼東,成為了大明在東海省的第一批常駐民。

吉林、鬆花等府縣的土地紛紛被這些農民接管,同時有功的十幾萬北山女真人也遷移南下。

和朱由檢預計的一樣,他們把所有賞銀拿來了購置耕牛和田地,並且將會和投降漢四營的那幾千戶人家一起耕種斡朵倫城的六十幾萬畝耕地,並且開發三江平原。

關外的局勢在變好,但同樣的,隨著十幾萬人的南下,大明在北山省的人口便隻剩下了不到十二萬人,並且大部分居住在北山縣(奴兒乾)。

北山是一定要有人的,因為當地需要供給勒拿河的幾千明軍,因此朱由檢準備先對北山省施行編戶、編村。

隻要編戶編村成功,就能以村集體來發放拖拉機。

齊國需要拖拉機,但大明的北山更需要。

好在編戶編村需要很長時間,哪怕隻有十幾萬人,恐怕也需要到年底才能完成齊民編戶,然後在開春前發放拖拉機給當地。

也就是它們要到明年才需要拖拉機,而且由於人口稀少,加上北山之地實際上是有大約三十幾萬畝耕地的,因此在考慮到生活所需,這十幾萬人隻需要再開墾七十多萬畝就能自給自足。

朱由檢準備把明年五月前預計能生產出的兩千多台拖拉機在年中安排送給齊國,五月以後得按照村集體,送給北山省百姓。

算下來,應該是三千台左右,這三千台機器,隻需要兩天時間就能為北山原有的耕地翻犁,剩下不到六個月的開墾時間裡,它們估計能開墾一兩萬畝耕地,算上畜力和人力,明年最少能開墾三萬畝。

到了後年,朱由檢再送四千台過去的話,那按照一千人一個村莊,這一百六十個村莊裡,每個村莊能最少有四十多台拖拉機。

後續大明隻需要每年再發放兩千台給他們,他們就可以在天啟十八年左右的時間自給自足,北山耕地麵積能達到一百多萬畝,他們能在養活自己的同時,幫助北山布政司養活北方勒拿河的三千駐軍。

當然,這是比較慢的一個算法,如果後續工業區陸續投產,那麼每年投放的蒸汽機數量完全可以提高。

對於關外三省,朱由檢采用了最合適的辦法,那就是由北向南發放拖拉機。

之所以這樣,也是因為靠近遼東的東海省南部地區注定了會比北方人口多,大明一口氣拿不出那麼多拖拉機分給村集體。

加上越往北,糧食產量越低,因此大明需要照顧到各方百姓。

未來幾年的時間裡,大明工業區每年生產出來的拖拉機,三分之一要運往齊國,三分之二用於東北和舊港。

這其中,東北要拿走三分之二份額裡的四分之三,隻有四分之一留給舊港。

算下來就是六千台拖拉機裡有兩千台給齊國,三千台給東北,一千台給舊港。

朱由檢算了算,自己還有五年的時間,五年之後的江南三省就會遭逢大旱,幾千多萬張嘴需要大明賑濟。

齊國和舊港注定了是江南三省的人口轉移地,包括了印度廝當的諸藩。

想到這裡,返回大定宮,在大定宮長春殿裡假寐的朱由檢緩緩睜開了眼睛。

「五年……五年時間裡齊國必須做到自給自足,並且能開墾新的耕地,舊港和東北四省也一樣。」

朱由檢呢喃著,但他也知道,工業這種東西隻有一步一個腳印,不可能一步登天。

齊國唯一的優點就是北亞墨利加那幾千萬頭野牛,以及西海岸的無數魚獲。

這些東西保證了齊國如果遭遇饑荒,幾

乎不用愁肉食。

不過,朱由檢不會像歐洲人一樣竭澤而漁,而是要細水長流。

隻是想要細水長流,就先得把喜歡竭澤而漁的歐洲人趕走。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門口喊了一聲:「炳文!」

「殿下……」聽到朱由檢的召喚,劉炳文也走進了長春殿內,而此刻的他已經穿著正六品雲騎尉的官服了。

朱由檢的功勞早已封無可封,因此他把自己的功勞分了分,劉炳文就分到了一個正六品的雲騎尉官身,不過這官身隻是武勳散階,沒有實權,隻能拿俸祿。

至於朱由檢的舅舅劉效祖,此刻他已經被封為了漠東省開平府的知府,另外身上還有正五品驍騎尉的官身。

正五品的散階在身上掛著,劉家這一輩基本上可以說衣食無憂了。

「讓人把禦馬監工業區和各工廠的賬目拿來。」

朱由檢對自己的表弟劉炳文吩咐著,而劉炳文也當即應下,走出長春殿之後,過了一個時辰,帶著十二名背負算盤,手抬賬目的書吏走進了殿內。

一本本賬目被他們放在了朱由檢的眼前,他們也各自搬來了桌椅坐下。

朱由檢見狀,一本本的打開翻閱,這一過程持續了整整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後,整個大明的工業實力被朱由檢彙總寫在了一張白紙上。

年產四百六十二台大型高壓蒸汽機,一千三百二十一台工業蒸汽機和四千三百二十五台農用蒸汽機。

鐵路裡程達到了一千二百二十九裡,火車頭二百三十四個。

生鐵年產每年可產七十二萬噸,鋼四萬七千噸,白布生產三千四百萬匹,綢緞一百五十萬匹,水泥六百五十萬噸,自行車兩萬六千輛,鐘表十二萬隻……

除去這些和工業有關的東西,還有諸如食鹽六十三萬噸,酒七十五萬噸,飼料一百九十二萬噸,土化肥二百七十九萬噸。

以上就是朱由檢比較關心的一些工業和農業數據,儘管它們都是按照明製六百克為一斤,十斤為一噸,真實數據要打一個折扣,但不管怎麼說,大明還是勉強夠到了十九世紀中期的列強水平。

現在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要等著蒸汽機不斷投入使用,然後讓大明慢慢的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

按照朱由檢的估計,這個過程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屆時大明的國力基本可以達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總體水平。


最新小说: 頂級溺寵,京圈太子低頭誘哄 頂流前男友今天又在求複合 迷霧之城,窺探者背後的秘密 協議結婚曝光?她直播時孕吐了! 大道至簡 開局兩億美金,打造世界級豪門 風雨話東周 規則怪談:開局被誤認為是大佬! 農婦修仙:我靠彈幕殺成神! 是,女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