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京中軼事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零一章 京中軼事

第五百零一章 京中軼事(1 / 2)

“劈裡啪啦……”

正月二十八,伴隨著欽天監張燈結彩,禮花作響,一部耗時兩年的《曆法》終於修成。

當這部還未命名的曆法送到朱由檢手上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皺眉。

“殿下,此曆法便是老夫與欽天監六百餘名官員根據欽天監過去二百餘年的記錄總結,再配合去歲觀測天象所得,請殿下賜名。”

承運殿內,當朱由檢拿著手中曆法翻閱的時候,身著鬥牛服的徐光啟對他作揖,描述了欽天監數百名官員修撰這部曆法的艱辛。

此刻的徐光啟已經是一個僅有散階的“平民”,而曆法修撰完畢,也就代表他可以回家休息去了。

“這曆法修撰的時間不到兩年,確定準確嗎?”

朱由檢拿著手中曆法,帶著懷疑的眼神看向徐光啟。

這不怪他疑神疑鬼,而是《曆法》也就是《農曆》,這是關係到老百姓吃飯的東西。

朱由檢不可能用公曆,因為這玩意除了統一世界標準外,對眼下的大明沒有任何作用,並不如農曆對農民來得重要。

就算朱由檢不修撰曆法,也不可能用紀念耶穌的公曆,要用也是用紀念黃帝的《黃帝曆》。

“回殿下,《授時曆》也隻編撰了三年,但它依舊用了三百餘年,而眼下我朝修撰的曆法,不僅僅站在《授時曆》的肩膀上,還使用上了觀測天文的望遠鏡,所觀測的差值比《授時曆》更準確。”

麵對朱由檢的質疑,徐光啟很自信地說道:“如果殿下不信,可以看看此曆的第九頁。”

“天地是圓的,而根據殿下您所著的《天文》一書中提過“自轉”和“公轉”,想必您也了解天地自轉越來越慢的事情。”

“前朝的《授時曆》中,其法以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五日為一歲,而欽天監的官員仔細觀測後,實際上《授時曆》並不準確,真正的數據應該是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三日為一歲。”

“燕山畢業的學子,以日躔(太陽)、恒星、月離(月亮)、日月交會(日月食)、五緯星(五大行星運動情況)、五星交會(五大行星位置變化)來進行推算、觀測各大星辰的距離和位置。”

“又以日、月、五大行星的運動軌跡采用了本輪、均輪,最後才得出了正確的律法。”

“以此曆來作為黃曆,則天下百姓農事無憂矣……”

徐光啟由衷的感歎自己居然能完成一部傳承數百年曆書的編撰工作,而對於朱由檢來說,隻要曆法沒問題,那就可以頒布了。

朱由檢從不覺得西方人比東方人聰明,尤其在天文這塊。

中原五千年的文明,真正落後於西方的天文學也是元朝以後的事情了。

哪怕後世的西方天文研究者,對於宋金元時期的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也是十分佩服,幾乎一致認為達到當時世界的最高峰。

宋代的大多數曆法比唐朝的要精密的多,至於為什麼曆法在元代以後沒落,主要還是由於天文研究的命令禁止和思想禁錮。

例如這次的曆法為什麼研究的這麼快,主要還是因為負責這次曆法研究的官員,清一色都是順天學府天文院畢業的官員。

朱由檢自己是沒有什麼天文方麵的知識,頂多知道宇宙是個什麼模樣,但是即便如此,當他把這些寫在書上,並且收集了大量朝廷明令禁止的天文書籍給天文院學子閱讀學習後,他們自己就脫穎而出了許多天文方麵的佼佼者。

也正因為有了他們,徐光啟的曆法才會編撰的這麼快。

想到這裡,朱由檢翻閱著曆法,不免有些感歎思想禁錮的弊端何其嚴重。

“請殿下為此曆法賜名……”

見朱由檢對曆法愛不釋手,徐光啟趁機讓朱由檢為其取名。

這種事情,本該是皇帝來做的,但徐光啟讓人傳信房山後,皇帝卻說“朝中事宜一切皆有齊王做主”而沒有取名。

因此,為這曆法取名的重任就放到了朱由檢身上。

對於朱由檢來說,他實際上不太喜歡年號,因為這不夠簡潔統一。

因此,借著頒布新黃曆的快船,朱由檢準備統一一下標準。

“此曆便稱為《大明曆》吧,今歲便是大明曆二六四年。”

“至於以前的《大明曆》也不用避諱,便在其前方備注《金代大明曆》即可。”

朱由檢以大明立國的年限來提醒著百姓們,大明已經立國立了多少年。

從今往後,隻要《大明曆》頒布下去,百姓們就能人人都知道大明已經立國多少年,不會像以前那樣湖塗了。

至於年號,那是另一碼事,反正稱呼《大明曆》的年數不犯法。

說實在的,朱由檢還真的好奇,在這部《大明曆》代表的新傳承裡,大明能延續多少年,有沒有可能超過四百年的年限?

這麼想著,朱由檢放下了《大明曆》而坐在承運殿角落的那名五旬起居注官也把這一刻記載到了《天啟起居注》中。

“既然如此,老夫告退……”

徐光啟見事情交代妥當,也準備回家好好休息了,但朱由檢卻攔住了他:

“軍備院的農業所還需要先生幫忙,不知可否留下?”

朱由檢對徐光啟喜歡傳教的舉動不太喜歡,但對他在一些農業、天文、數學方麵的舉動還是比較欣賞的,他想讓徐光啟進入軍備院的農業所進行農業的研究。

不過對此,徐光啟卻搖頭苦笑著婉拒道:“殿下,老夫已經七十有一,目前隻想回家頤養天年,著實無法勝任。”

“好……”聽到徐光啟的拒絕,朱由檢心裡歎了一口氣,有些不舍的對角落王承恩說道:

“下旨,擢升徐光啟為華彙伯,著工部於法華彙修葺徐府,改鬆江府法華彙為徐家彙。”

“奴婢領命……”

朱由檢一開口,大明又多了一個伯爵,並且一個地名也被改過後出現。

“老夫,叩謝聖恩……”

徐光啟聞言,自顧找了房山的方向,跪下叩首謝恩,這舉動讓在角落處理皇店公務的曹化淳有些不滿,但很快他就收斂了心思,或許是因為經曆太多了。

緊接著,徐光啟辭彆朱由檢,就這樣坦蕩的離開了承運殿。

王承恩看著他的背影,不免笑著搖頭,朱由檢則是看向他:“怎麼了?”

“回殿下,奴婢隻是覺得,這華彙伯老了之後倒是灑脫起來了。”王承恩如實說出自己的想法,朱由檢聞言也走到了窗前,看向了那即將走出承運門的徐光啟背影。

“確實……”

望著徐光啟那致仕後穩健不少的腳步,朱由檢呢喃了一句,不過他很快就看到了身著官袍走進承運門的王肯堂。

見到王肯堂來,朱由檢就知道他是為了什麼事情而來了。

他返回了自己的椅子前坐下,等了一刻鐘的時間,隨後便聽到了門口錦衣衛彙報王肯堂求見的話。

在示意傳人後,朱由檢等待著王肯堂進殿。

不多時,已經八十歲的王肯堂腳步穩健的走進了承運殿內,並對朱由檢作揖:

“太醫院院使王肯堂,恭請殿下安……”

“孤安。”朱由檢應了一聲,並詢問道:“太醫院有事嗎?”

“回殿下,有事……”王肯堂點頭躬身,而王承恩也讓人給他端了一把椅子,畢竟王肯堂這年紀不管放到哪個時代都能稱呼上一句高齡。

在朱由檢的示意下,王肯堂坐下,並端坐著解釋道:

“太醫院今歲升入禦醫一百二十六名,醫生三千六百九十五人。”

“至天啟十一年,北方一京六省已經布置醫生九千九百三十七人,太醫院接管了北方七十二府,六百二十七縣的一千四百餘所惠民藥局,歲支藥銀三十二萬六千三百餘兩”

說到這裡,王肯堂示意道:“殿下,北方的縣城已經達到了每所藥局有醫生五人的局麵。”

“因此,太醫院那邊的醫生,今歲應該調往何處?”

王肯堂倒是對朱由檢規劃的全民醫療普及的計劃期望很高,主要是因為就目前來看,惠民藥局的支出並不算高。

一京六省基本占據大明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以此反推,那說明即便全民醫療普及也隻需要百萬兩的開支罷了。

不過,這也是因為治病成本低導致的結果。

說白了,這個時代的大部分醫生也就是治治頭疼、感冒、發燒、外傷等疾病,加上有自己的藥田,治病的成本並不算高。

另外以大明現在的交通和科技,一些複雜的疾病,人還沒送到藥局,病人就已經駕鶴西去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治療成本較高的疾病會慢慢的出現,醫療支出也會不斷地增多。

不過,那是未來的事情了,朱由檢管不了那個時候的事情,就好像朱元章時期的惠民藥局也隻能在朱元章時期大展手腳一樣。

想到這裡,朱由檢反而詢問王肯堂:“依你之見,這些醫生你希望派往何處?”

王肯堂被朱由檢的反問弄愣了,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回禮道:

“若是可以,理應派往貧苦落後的地方,而非江南富碩之地。”

說到這裡,王肯堂也解釋了原因:“江南富碩之地,隻要不是家中男丁遭遇疾病,那男丁前往城池打工,基本是能付得起診金的。”

“自太醫院接管各地惠民藥局的藥田後,各地藥局不曾售賣藥材,基本免費發放,需要收取的隻有診金,因此對於富碩的江南來說,他們反而是最不需要免費惠民藥局的地方。”

“依下官之見,理應將這批醫生下放到朵甘、關外三省、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舊港、交趾、麓川等地。”

王肯堂的話一一說出,朱由檢聞言也不斷頷首表示認可。

當王肯堂停止了發表,朱由檢也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最新小说: 河傾月落,遇我惟一 NBA:誰說我是最強克猩 錦鯉真千金摸誰旺誰,五個哥哥悔瘋了 隨媽改嫁:我成了軍區大院的團寵 在大唐跟著帥道士師傅流浪 懷蛇胎,嫁狐仙 清冷小道姑,為鬼請命 盜墓:她來自古武世界 神徒遊戲 黃金六零:趕山打獵,把老婆寵成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