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甘的事情可以等一等,這批醫生,以及日後的醫生,就按照你所說的,派往比較貧苦的省份,各省的惠民藥局若是需要修葺,便列一份名錄交給承恩,承恩會派人核查。”
“隻要沒有弄虛作假的情況,一律應允。”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亦或者是未來,人隻要有了條件就會往好的,經濟繁榮的地方走。
經濟繁榮的地方,醫生自然就會多,這個從惠民藥局在江南的分布就能看出。
在朱由檢以前,大明從沒有官方培養醫生的例子,自然也就沒有分配醫生去地方發俸祿的例子。
但即便如此,江南的惠民藥局卻足足有三千六百餘家,在藥局的大夫足足有兩萬九千多人。
相比較之下,在朱由檢以前的整個北方,惠民藥局的大夫數量隻有不到五千人。
雖說江南占據天下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但占據三分之一人口的整個北方,卻隻有不到江南六分之一的大夫數量,而西南和兩廣之地就更彆提了。
因此,對於朱由檢來說,好的資源全部集中頭部就是浪費。
今年太醫院的三千多醫生如果用給江南,那隻是錦上添花,但如果調配給西南、兩廣交趾和關外、舊港之地,那才叫做雪中送炭。
太醫院的事情,就這樣被朱由檢定下了調子,不僅僅是今年,日後的每一年,燕山醫學院畢業的學子都將派往偏遠地區。
在事情說完後,朱由檢問了一下王肯堂,關於醫學生的數量。
沒有出乎他的意料,醫學生的數量在穩步的增長,每年能畢業的大約三千到四千人左右。
隻不過,他們接受的知識,也隻能處理一下普通的病症和外傷,複雜一些的就不太行了。
但即便如此,也能滿足大明百姓的日常所需了。
那些疑難雜症和後世治不好的病,放在這個時代依舊是絕症。
忙完了一切,王肯堂為朱由檢診了診脈,並沒有發現有什麼隱疾。
在做完了這些,王肯堂才行禮告退,至於朱由檢也目送他遠去後,朱由檢才對曹化淳等人說起了其它的事情。
“新政頒布後,江南有沒有動靜?”
“沒有……那些士紳豪強都十分老實,百姓也沒有鬨事的,這都得益於殿下的手段。”
朱由檢的詢問被曹化淳快速回答,同時他也欽佩朱由檢的手段。
朱由檢的手段並不難,以往江南士紳豪強想要對抗朝廷,都是扇動百姓、佃戶和士子去鬨事,然而對此,朱由檢的手段十分簡單。
敢於反對新政的士子,終身不得參與恩科,敢於反對新政的百姓,其子女不得入官學,佃戶不得分田、遷移。
三條政策,每一條都卡準了每個階級的需求。
朱由檢不禁科舉,禁恩科,但誰都知道,恩科一年一次,是最快踏入官場的途徑。
一旦被禁止參加恩科,大部分士子這輩子也就毀了。
至於百姓的子女不能上官學,佃戶日後不得分田,這些更是打中的百姓和佃戶的命脈。
儘管官學還沒有推廣到江南,但皇店每日都會在江南宣傳各地官學開辦,以及朝廷對江南官學開辦的時間。
至於分田,江南許多佃戶可都是在朱由檢裁撤衛所後得了便宜,分了田地的,雖然隻有兩三畝,但那也算分地了。
如果日後不能遷移,不給分田,那佃戶這輩子就都是佃戶了。
二十幾萬的軍隊駐紮著,三條政策限製著。
江南的士紳豪強雖然不情願,心裡暗恨,但他們終究沒有辦法。
他們在朱由檢手中每一次吃癟,都是因為兵權,而並且這玩意,朱由檢又牢牢把控,根本不給他們行賄的機會。
各省的拱衛營是輪換製度的,每次朱由檢要頒布新政,就會被拱衛營輪換一遍。
朝堂上都沒人敢反對朱由檢,更何況他掌握更深的五軍都督府。
隻要沒有人帶頭,地方的拱衛營就不敢陽奉陰違。
不過,新政之所以能頒布的那麼順暢,主要還是支持它的人占了大多數。
除了那些擁地數千、上萬,十數萬畝的大士紳,大豪強以外,其它的中小地主和富農、貧農都是支持新政的。
明末之所以會崩盤是因為經濟的崩潰,而晚明朝廷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不斷地剝削作為中產的中小地主和富農,然後讓大量的中小地主和富農破產,最後導致朝廷無人支持,就這樣被李自成取代。
曆史已經證明了,作為中產的中小地主和富農是十分聽話的,很少有反對晚明加派三餉的叛亂。
所有的叛亂,都是建立在旱情之下,貧農破產而聚集為饑民的背景下。
因此朱由檢很清楚自己要拉哪一派對付哪一派。
中小地主和富農、佃戶、貧農……
這些才是他要拉攏的人,隻要這些人不反對,那些大士紳、大地主和大豪強就是一群蟲豸。
“看來,新政基本上是沒有問題了。”
得到了準確的回答,朱由檢十分滿意的回應了曹化淳,不過曹化淳見狀也作揖道:
“新政頒布雖好,但下麵的人也有不少想要渾水摸魚的。”
“從正月初一開始,陸指揮使已經帶著錦衣衛巡察抓了大小上百名官員。”
“殿下,您看是不是……”
“不用,讓他抓吧。”朱由檢打斷了曹化淳的話,他對於陸文昭巡察地方的舉措還是十分滿意的。
官員被抓就被抓好了,反正天下官學中,有的是削尖了腦袋想當官的平民學子。
基礎教育的官學立起來後,朱由檢就不缺大量的基層官員了,眼下官學最早的一批已經四年級,但燕山學府的學子還有四批,約二十六萬人。
等四年過去,大明在燕山的儲備官員就會用完,燕山的勢力也會被削弱。
四年的時間,足夠朱由檢將剩下的幾個省份教育一一普及。
如果要增辦府學(中學),製定府學為五年期,那大明政壇頂多有兩年的半空白期,然後北直隸的幾十萬畢業學生就會開始加入恩科的隊伍。
他們加上民間自己備考的士子,大明根本不可能缺官。
因此貪官汙吏年年有,但年年都有人替補他們,陸文昭的存在等同是告戒了其它人彆當貪官,彆貪腐。
朱由檢自認為他給官員們的俸祿已經夠多的了,彆的不說,就今年新政頒布後,大明財政隻有七千萬兩,但官員俸祿就占據二千二百多萬兩的情況來說,他已經算是仁善的了。
正因如此,朱由檢每當聽到官員們說五軍都督府開支大的時候都不免好笑。
把官員們的俸祿發給五軍都督府作為軍費,五軍都督府能擴軍到一百五十萬。
現在五軍都督府在開源裁軍,已經算是朱由檢為未來大明的長治久安而準備了。
他要在自己的任內把疆域打下來,把大明的經濟搞好,之後的治理就交給自家哥哥和侄子,隻要新政不被破壞,大明能再興旺兩代人。
“臘月出發的船隊如何了?抵達瀛洲沒有?齊國的情況如何?”
想到未來的事情,朱由檢轉頭看向了王承恩,因為這件事情是他在負責監管。
“遼東侯命劉祚帶兵前往齊國,三日前的消息是已經抵達北州府,估計今年四五月就能抵達齊國。”
“齊國那邊,金鉉每月都派快船將消息送回瀛洲,從去歲十月到正月二十五,安陵府和京兆府已經已經粗墾九千餘畝耕地。”
“按照殿下您的指示,金鉉已經找到了當地的煤礦和金銀礦,想必這批機器和勞改工帶過去後,齊國就能在煤炭上自給自足,還能產出金銀了。”
王承恩回稟著朱由檢想知道的一切事情,對此,朱由檢十分滿意,但他還是問道:“與當地的土人,有沒有發生衝突。”
“自然是有的,金鉉指揮兵馬覆滅了十二個想要入侵的部落,俘虜兩萬餘人,儘數作為勞改工,勞改期限十年。”
王承恩說著齊國那邊發生的戰事,不過朱由檢也不太上心。
畢竟歐洲人用火繩槍都能征服美洲,何況批量裝備了火炮、燧發槍,並且兵馬近萬的明軍呢?
對於齊國的安排和治理,朱由檢已經告訴了金鉉應該怎麼做,以金鉉的性子,基本會按照他說的話照辦。
現在朱由檢要關注的,應該是蒸汽船隻什麼時候能運用,以及產量能有多少,能不能達到每年來往大明和齊國三次以上。
隻有達到了這些標準,大明才能向齊國批量移民。
另外就是東北的事情,朱由檢也需要處理一下。
想到這裡,朱由檢揉了揉眉心,緊接著對王承恩和曹化淳說道:
“告訴黃龍,讓他暫時在家裡休息兩年,等齊國那邊建設好一些再過去。”
“另外第三次北伐的功賞問題,我仔細想了想,封劉興祚為遼東兵馬司指揮使,加授正三品上輕車都尉,與其一同起兵的劉興沛、劉興基、劉興梁等五人,授予各城兵馬司百戶、千戶,加授正六品雲騎尉。”
“封李延庚為東海省兵馬司指揮使,加授從三品輕車都尉。”
朱由檢最後總算把東北遺留的問題給解決了,劉興祚和李延庚這兩人畢竟跟隨了後金起兵,雖說他們屬於是明朝逼反的人,但劣跡在這裡,朱由檢不太可能讓他們擔任軍職。
管轄兵馬司,這已經算是他能想到的辦法中,既能安撫二人,有不讓軍中有怨的安排了。
安排完一切事物,朱由檢剛想休息一下,但忽的又想到了一個人,因此不免轉身詢問:
“對了,李定國什麼時候回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