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培養大侄子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二十四章 培養大侄子

第五百二十四章 培養大侄子(1 / 2)

“戊辰,山西潞安府飛蝗蔽天,請萬歲蠲免……”

臘月,當京城已經是銀裝素裹一片時,身著緋色圓領袍,頭戴翼善冠的朱慈燃正在齊王府承運殿內大聲朗讀著手中奏疏。

隻是他那毫無感情的朗讀,注定了這輩子成為不了一個演說家。

他坐在殿內的椅子上,麵前放著堆積如山的奏疏,而作為他叔父的朱由檢,此刻則是穿著一身天青色的圓領袍,戴著烏紗翼善冠傾聽朱慈燃那“聲情並茂”的朗讀。

朱慈燃大聲朗讀著,忽的感覺有人拉自己的衣擺,他一邊朗讀,一邊低頭看去,赫然看見了一個白皙如玉娃娃的孩子拉拽自己。

在王府內,能在承運殿隨意走動的娃娃,也就朱慈烺了。

朱慈燃平日裡可是特彆喜歡揉撚朱慈烺的臉,畢竟長得太好看了,但今日他得幫著處理政務,自然不敢忙中取樂,因此便不再低頭看他,而是繼續朗讀奏疏。

等朱慈燃好不容易念完,閉著眼睛假寐的朱由檢才緩緩開口:“應該如何做?”

“應該派南鎮撫司、都察院、戶部三司官員前往核查,若是真的遭了災,理當蠲免一年。”

朱慈燃來齊王府已經兩個月了,大概怎麼處理朝政他也知道了,因此回答的沒有什麼問題,基本都是效彷著朱由檢的辦法來。

“繼續……”朱由檢開口讓他繼續,朱慈燃也開始繼續朗讀下一份奏疏,而旁邊的王承恩則是接過了上一份奏疏,按照兩人說的批複。

“爹……”

興許是在朱慈燃那邊找不到玩的,朱慈烺開始一步步的朝著朱由檢走來。

朱由檢聽到了“爹”的稱呼後,也睜開了眼睛,躬身將走過來的朱慈烺抱了起來。

能在史書上留下相貌描寫的,大多都長相俊美,而朱慈烺的相貌更是被晚明多家史書所記載。

其中最為代表性的時《明清遺書》和《纖言》。

《明清遺書》中記載朱慈烺“為人白皙而美,善應對,其足骭骨皆雙,上甚愛之”

《纖言》則是記載的更為具體“太子年可十七八,履雲冠,綠綈袍,白纖縞襪,風姿龍采,纖好白皙,截發類頭陀,手爪似春蔥,語言若震洞簫,見者疑為神仙,自非尋常佳公子所及也。”

曆史上朱慈烺的長相,基本是繼承了周氏的相貌,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身材並不算高大。

不過,於曆史不同,朱慈烺晚出生了幾年,而朱由檢也因為從小鍛煉,補充肉食而長得比曆史上的崇禎高大,因此在吃喝上,朱由檢也比較朱慈烺四兄弟的吃喝。

隨著朱慈烺漸漸長大“白皙而美”的特點依舊存在,嬰兒肥的小臉配上黑白分明,睫毛長翹的模樣,怕是丟到後世都能成為爆款的童裝模特。

長相如此,也難怪朱慈燃不去捏自己親弟弟的臉,而跑來齊王府捏朱慈烺的臉了。

“餓了嗎?”

朱由檢把朱慈烺抱在懷裡,低著頭詢問他,嘴角藏著一抹笑意。

“不餓,我想去玩……”比起朱慈燃的鬨騰,得益於袁禧嬪和周素潔的教導,齊王府的幾個孩子性子都比較恬靜,做事也十分端凝。

朱慈烺很少鬨騰人,隻是喜歡來看朱由檢,不明白自家父親為什麼不出去玩,而是每日對著這堆積如山的“書本”。

“我讓楊姐姐帶你去玩如何?”朱由檢口中的楊姐姐,自然便是王府之中的楊如是了。

不過對此,朱慈烺卻搖了搖頭:“楊姐姐要讀書寫詩,不願意帶我玩。”

“那我讓承恩送你去內廷,去和焴哥兒、炅哥兒玩?”朱由檢想了許多點子,就是沒想到由自己帶朱慈烺出去玩。

“不,我想和爹一起出去玩……”朱慈烺用黑白分明的眸子抬頭仰視朱由檢,朱由檢一聽有些語塞。

他看了看桌上的奏疏,隻能安慰著摸了摸朱慈烺的頭發:“爹今日有些忙,明日再陪你去玩?”

“喔……”朱慈烺眼裡帶著些失落低下了頭,他知道自家父親明日也不會帶自己出去玩,因為他昨日便是這樣答應的。

鬨脾氣的孩子分為兩種,一種是難受自己,一種是難受彆人。

朱慈烺屬於前者,因此他在不高興後,隻是埋頭不說話,就這樣靜靜地坐在朱由檢的懷裡。

這樣過去了許久,直到存心殿派楊媛愛叫朱慈烺回存心殿用膳,朱慈烺才帶著氣離開了承運殿。

朱由檢自然是知道朱慈烺帶著怨氣的,但他也十分無奈。

他總不可能讓朱慈燃一個人在這裡處理奏疏,自己帶著朱慈烺去玩吧。

況且,這個時代確實也沒有什麼好玩的。

這麼想著,朱由檢隻能動手畫起了一幅畫,並在期間添上色彩,讓王承恩給朱慈烺送去。

忙完一切,他又繼續坐了下來,聽著朱慈燃的奏疏彙報。

“至天啟十四年臘月十五,時過六月,天下戶籍清查又出三十二萬四千餘戶,一百五十一萬六千餘口,國朝百姓進增至一萬萬六千三百七十九萬二千三百餘口。”

朱慈燃將戶部人口普查的數目報了出來,報完之後他也不免說道:

“叔父,這戶部查人口從天啟六年查到了天啟十四年,按道理來說也應該進入尾聲了吧,怎麼感覺越查越多啊?”

“人口越查越多是正常的,具體追朔應該是要到太祖高皇帝製定的國策。”朱由檢剛剛洗完手回到椅子上便開始回答起了朱慈燃的問題:

“國朝在土地上的查徹十分嚴苛,因此國朝清查田畝至今,田畝的數量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新增的田地基本都是對外征戰和對內屯墾而得的,但人口不同。”

“國朝的人口,和天啟朝以前的賦稅問題有關。”

“你懂事太晚,隻知道田賦,而不知道除了田賦之外,還有徭役。”

朱由檢拿出一本書閱覽,同時繼續解釋道:

“徭役由戶等決定,戶等越高,各種徭役雜役就越高,由於很多徭役是折合成實物繳納,往往比起田賦還重不少,這些徭役的實物繳納也是國朝重要財政來源。”

“徭役按戶和丁口來報,多報丁口那就得多收稅,收不上來就需要地方官員擔責,多收稅而逼反百姓你也要擔責任。”

“因此,下麵的胥吏不敢把人查的太清楚,而胥吏不敢查,便是流官想查也不能查,因為流官是外來戶,自然鬥不過地方胥吏。”

朱由檢對朱慈燃解釋著,朱慈燃聞言,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不由繼續追問:“所以人口問題是胥吏的問題?”

“也不全是……”朱由檢搖了搖頭:“國朝要征收徭役,那自然得有戶籍和丁口,為了躲避徭役,許多百姓就自發投入了地主士紳的門下。”

“國朝有《魚鱗圖冊》,對土地的管理嚴格程度比對人口嚴格得多。”

“但是對於佃戶來說,他們耕種的土地是地主的土地,土地的田賦是地主負責繳納,這麼一來,他們就成為了隱戶,也就不用承擔田賦和各種差發。”

“至於徭役,《大明律》裡的徭役通常按照“戶”的資產差發分配的,而佃客家庭貧苦,因此佃農大多是不用服徭役,徭役的對象大多是普通的富農和有錢的地主。”

朱由檢的話讓朱慈燃越聽越迷湖,他不禁詢問道:

“那地主有銀子,資產多,需要服的徭役不是就多了嗎?”

“嗯……”朱由檢應了一聲,朱慈燃又問:

“地主能不能把徭役轉嫁給佃農,讓佃農去服徭役呢?”

“不行……”朱由檢搖了搖頭:“太祖高皇帝出身貧寒,深知佃農最苦,因此他在《大明律》中革除了宋元以來的佃奴製惡法。”

“其中規定便有:“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轎者”,“杖六十”,“各計一日追給工錢六十文”。”

“此外,國朝的士紳地主不得像宋元兩代一樣隨意擺布佃戶,也不得毆打。”

“一旦佃農遭遇毆打,即可報官,讓官員依律處罰。”

“此外,為避免地主將官派的勞役轉嫁給佃農,佃戶白乾活一無所得的情況發生,太祖高皇帝又特彆規定‘凡田多丁少者如以佃人充徭役,則田主必須出米一石,以資其費用。’”

“這麼一來,國朝的佃農擺脫了宋元兩代,佃農與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佃農自己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解除租佃合同。”

“同時,太祖高皇帝還大力鼓勵開荒,規定凡是開荒出來的土地,都可以免除頭三年的租稅。”

“在此背景下,佃農紛紛脫離地主自行開墾,佃戶的數量也大大減少了。”

“隻是,後期隨著國朝的發展,土地兼並、人地矛盾增加,佃農自然是會越來越多的。”

“國朝自弘治年間以來,便有大量自耕農成為佃戶,而國朝又放棄統計佃農人口,因此紙麵和實際的人口,往往差距能達到三倍以上。”

“這不能說太祖高皇帝的國策是錯誤的,畢竟國朝之初,放棄統計佃農人口,是為了降低佃農的負擔,有利於農業生產,損失的利益也是有限的。”

“隻是這種善待百姓,強化對富民的賦稅負擔的做法,在後期土地兼並的背景下,逐漸被地方地主士紳鑽了漏洞,以至於國朝要用六千萬人口的賦稅來養上萬萬百姓。”

話說到這裡,朱由檢不免搖了搖頭,看向朱慈燃說道:“國策都不是一層不變的,作為儲君,你需要知道國策什麼時候該維持,什麼時候該改變。”

“就像叔父一樣嗎?”朱慈燃似懂非懂,朱由檢也毫不避諱的點了點頭:

“國策不變是什麼樣子,你應該還記得金鉉帶你去看的民生是什麼樣,而現在的民生又是什麼樣吧?”

“為何當年國朝沒有大災,但百姓卻生活如此疾苦,而眼下天災遍布北方,國朝卻能得以安穩。”

“人亡政息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清楚哪些政該熄,哪些政該維持。”

朱由檢算是已經放棄自己哥哥了,他準備著重培養朱慈燃這個大侄子。


最新小说: 反派監護人:養歪五個未來反派後 穿到七零,被下鄉的高冷知青寵上天 穿越獸世後,惡雌被獸夫們追著寵 末世搜打撤:我變成了避難所 深情總裁追妻記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記憶縫補師與時間錨點的守護 照空鏢 先知的救世組織養成計劃 持敬齋隨筆 參加綜藝:一首海底致鬱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