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擔子漸重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四十章 擔子漸重

第五百四十章 擔子漸重(2 / 2)

儘管這樣的價格對於百姓而言,有些貴,但好在一份報紙可以帶走多人閱覽,因此在北直隸報紙售出的第一天就得到了三千六百多份的好成績。

有了這樣的好成績,朱由檢也開始下令將《大明報》的發刊範圍擴大,讓各省爭先效彷。

得益於大明發達的業和印刷業,八月下旬,《大明報》就已經在兩廣等地出現,而位於廣東省瓊州府的崖州縣內,一條梭黑的手臂也遞過了銅錢,到手了一份《大明報》。

拿著報紙,梭黑手臂的主人坐上了一輛四周人都在行注目禮的怪異自行車。

四個輪子、四個腳踏,四個人,還能裝載一定貨物……

在整個大明朝,能有這樣配置的,也就隻有作為太子的朱慈燃了。

曆經雲南、廣西、廣東三省夏日的暴曬,此刻的朱慈燃梭黑的讓人不敢相認,若是突然把他丟到朱由校麵前,恐怕朱由校會大叫:“有刺客!”

不過,皮膚雖然黑了,但朱慈燃的心情確實越來越好了。

和在雲南時,還能感受到朝廷政策的殘酷所不同,當朱慈燃進入兩廣地界後,由於兩廣的耕地充足,導致當地幾乎沒有強製遷移的情況。

所有的百姓人均十一二畝耕地,人人安居樂業,他們的生活比起四川、雲南的百姓顯得更好,因為除了豬牛羊肉外,他們的選擇裡還包括了便宜的海鮮。

“這鮑魚這麼大,放在京城得十文一斤,在這瓊州居然隻要一文,朱公子,我們今天得多吃點才行!”

比朱慈燃還要梭黑的劉順提著一筐鮑魚和一筐水果,露出了潔白的牙齒走向車子。

隻是當他走近時,卻發現朱慈燃居然沒有坐在前排,而是罕見的坐在了後排,並且手裡拿著一份灰白的大紙。

畢竟是錦衣衛,消息靈通,劉順早就知道了朝廷在準備報紙的事情,但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報紙的實體,因此不由問道:

“這就是《大明報》吧,上麵寫了什麼?”

劉順跟著朱慈燃坐在了後排,而兩個梭黑而消瘦的錦衣衛則是對視一眼,無奈的上了前排的兩個位置。

“騎慢點。”

朱慈燃看著報紙,招呼了一聲後,自己也跟著踩踏了起來。

劉順把水果放在了兩人中間,跟著踩踏起了車子,至於前麵的錦衣衛則是不用多說。

四人一車的場景再現,他們從崖州縣城外的集鎮,沿著海岸線向著東邊騎去。

近七個月的騎行,讓朱慈燃和劉順已經適應了騎行的樂趣和辛苦,當然和他們一樣適應的,還有遠遠跟在他們身後,那一群乾瘦、梭黑的錦衣衛與太監。

朱慈燃看著手中的《大明報》,對於他來說,這和《邸報》沒有什麼區彆,唯一的區彆就是直白的白話文講解了朝廷的政策,並且通篇用了大量的簡體字。

對於正麵四大板塊的政策,朱慈燃沒有細看,因為他粗略一看,基本都是他在齊王府處理奏疏時大概看過的。

也就是說,大明去年年末的政策,直到現在才執行,有的政策,距離奏疏上交已經過去了近一年。

這樣的辦事效率在後世看來很慢,但在交通不發達的這個時代,已經很快了。

朱慈燃將注意力放到了《大明報》的背麵,而背麵也張貼著廣州各府、各縣的募工需求和條件。

他隻是草草一看,看到的卻是清一色的皇店和禦馬監工廠募工需求,少有民間商賈張貼求工。

這並不奇怪,因為眼下是農閒時刻,許多民間商賈都早早招募了長工,自然不會在八月這種時候募工,隻有在不斷擴產的皇店需要不斷募工。

【昌江石碌鐵礦募礦工六百人,卯出酉歸,黑白兩班,每日工錢三十二文,十日一結,要求十六至四十五歲,身高五尺以上,提供食宿三餐】

【陵水惠民藥房募藥田學徒三十人,卯出酉歸,每日工錢十一文,十日一結,要求……】

【海南縣海口碼頭募力工二百人,卯出酉歸,每日工錢十六文,十日一結,要求……】

【文昌縣……】

朱慈燃大致看了看募工條件和要求,其中“卯出酉歸”和“十日一結”基本是常態,而據他所知,皇店給出的工錢,往往高於民間商賈一兩文。

也就是說,瓊州府的正常情況是“卯出酉歸”,“十日一結”,工錢在十文到三十文左右,視工作不同而工錢不同。

對於十日一結和工錢,朱慈燃並沒有什麼可說的,隻是卯出酉歸讓他略微皺眉。

在“卯出酉歸”的環境下,也就是說工人正常是卯時出工,酉時休息,合計工作五個時辰。

工作五個時辰(十小時),這可比在田裡種地要苦多了。

當然,這也指的是現在,而不是過去。

經曆了這一路,朱慈燃也知道過去的大明百姓是怎麼樣生活的,而為什麼他們如今又寧願種地而不去打工了。

過去的大明百姓,基本都是地主的佃戶,少量自耕農,也僅僅隻有六七畝地,養活一家人十分困難,隻能去附近城鎮做工。

做工的時間基本沒變,從宋代開始,短工們基本都是“卯出酉歸”,拿的工錢也都差不多。

一年下來,如果能找個包吃包住的,那也隻能存下二三兩銀子。

二三兩銀子,在萬曆三十年以前,購買力還是比較穩定和堅挺的,買上六七石糧食不成問題。

省著點,算上家裡的田地糧食,或者作為佃戶,給地主家交了田租所剩的糧食一起,養活五口人還是不成問題的,偶爾碰碰葷腥也不是不可以,就是這種“偶爾”是以月來計算的。

到了萬曆三十年以後,單純打工就養不飽家裡人了,吃肉更是這個階段出生孩童隻有在過年時才能達到的奢侈願望。

平日裡,孩子和留在家裡的母親都得上山挖野菜,或者下河摸魚,下田摸泥鰍,總之就算是七八歲的孩子,也得為了填飽肚子而獻一份力。

所有的所有,是從天啟四年開始改變的。

這一年朝廷開始分田,數量多達九千萬畝的軍屯田被分給了七千多萬百姓。

他們有的是地主的佃戶,還有的是自耕農,但是這都不妨礙他們獲得土地那一刻的高興。

一畝幾分地看上去沒有什麼,但七千多萬百姓,實際上是兩千萬、乃至一千多萬戶人。

折算下來,每戶家裡多了四五畝土地,哪怕上交三成收成給禦馬監,他們依舊能獲得六七百斤糧食,每個人平平多出了一百多斤口糧。

這麼一來,很多七八歲的孩童就很少被要求去主動乾活了。

到了天啟六年,隨著南方舊港、北方河套、漠東的收複,移民和分地所帶來的浪潮讓許多佃戶徹底轉化為了自耕農。

到了這個時候,百姓們才勉強回到了萬曆三十年的水平,可以每隔一兩個月沾沾葷腥。

再往後,便是經曆不斷地遷移,各個地方人口走的走,留的留,分地的分地,百姓的生活進一步上升,直到眼下朱慈燃這一路所看到的人均五六畝,乃至十幾畝的現象。

吃肉雖然還困難,但除了山西外,其它地方的百姓每隔五六天還是能嘗嘗葷腥,發放耕地後的成效開始顯現了。

諸如四川、雲貴、兩廣等地廣人稀的地方,每天吃上一頓肉都不是難事,問題在於舍不舍得,以及吃多吃少罷了。

拿眼下朱慈燃正在經曆的廣東來說,當地兩千九百多萬畝耕地,僅有三百二十萬人生活,其中還有六十幾萬人生活在各地縣城之中。

兩千九百多萬畝耕地裡,除去屬於士紳豪強的九百多萬畝耕地,剩下的兩千萬畝土地,基本上被二百五十幾萬人平分了

單單這些土地,就讓廣東百姓達到了每個人都有七畝的程度,而士紳豪強的九百多萬畝土地雖然存在他們手中,但他們也需要繳納田賦,並且需要農民來幫忙耕種。

雖然要上交三成田租,但到手有七成,等同於兩廣田地總產出的五千多萬石糧食中,除去五百萬石必須繳納的田賦,以及五百多萬石田租,剩下的四千萬石都歸二百五十幾萬百姓所有。

哪怕加上城池之中的六十幾萬人,四千萬石米麥給三百二十萬人吃,卻是怎麼胡吃海喝也吃不完的,隻能販賣後買取飼料來養牲畜。

朱由檢十五年的努力,讓天啟元年還在鬨饑荒的廣東,成為了天啟十六年每日能嘗葷腥的富碩之地。

朱慈燃一路聽著這些事情過來,心裡對自家叔父愈發欽佩,但心裡也愈發不舍。

古往今來,能如自家叔父這樣,十五年時間讓天下三分之一百姓吃上葷腥的名臣賢王基本不存在,哪怕是管仲蕭何,也不過隻能讓百姓吃飽,而自家叔父,能讓百姓吃肉。

想到這裡,朱慈燃將手中的報紙遞給了在旁邊狂炫水果的劉順,帶著一抹憂愁看向了遠處的大海。

“若是叔父走了,我能維持百姓們眼下的生活嗎……”(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頂級溺寵,京圈太子低頭誘哄 頂流前男友今天又在求複合 迷霧之城,窺探者背後的秘密 協議結婚曝光?她直播時孕吐了! 大道至簡 開局兩億美金,打造世界級豪門 風雨話東周 規則怪談:開局被誤認為是大佬! 農婦修仙:我靠彈幕殺成神! 是,女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