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十五年,在朱慈烺為知縣治理方丈的時候,一場戰事也被點燃了。
和朱由檢估計的一樣,當“三十五年戰爭”結束,歐洲各國那已經建立起來的常備軍自然不可能裁汰。
常備軍既然存在,那就必須要有存在的意義,不然以各國的財政,很難一直養著常備軍。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幾個國家還能將國內部分常備軍調往了北利未亞,與摩洛哥、奧斯曼進行北利未亞爭奪戰,但其它國家就很困難了。
作為戰後國力尚存的幾大強國,法國陷入了馬紮然和孔代親王的內鬥中。
神聖羅馬帝國則是在斐迪南三世的治理下,努力想恢複戰前狀況而休養生息。
英國則是過去幾個月經曆了不小的震蕩,盤踞在威爾士的克倫威爾在蘇格蘭反叛軍和王軍交手的時候攻打了蘇格蘭。
六月,蘇格蘭被克倫威爾說服平定,英國形成了北部議會軍克倫威爾,南邊王軍查理一世的局麵。
雙方都在厲兵秣馬,準備著統一英倫三島。
幾大國都在忙於各自的事情,而高度集權的瑞典既沒有人敢挑戰古斯塔夫二世的權威,又沒有什麼政黨內鬥。
這樣的情況下,古斯塔夫二世沒有帶兵渡過波羅的海返回瑞典本土,而是帶著軍隊在波美拉尼亞休整。
就在眾人都以為古斯塔夫二世已經厭倦戰爭,不久之後將渡海回國的局麵下,六月十五日,瑞典對波蘭宣戰。
作為國王,六十一歲的古斯塔夫二世依舊披掛上陣,帶領五萬裝備大明燧發槍的軍隊向波蘭發起進攻。
七月一日,瑞典攻陷但澤港,還在使用火繩槍的波蘭騎兵在遭遇裝備五萬裝備燧發槍,並且擁有六百門六磅炮的瑞典軍隊襲擊。
他們節節後退,不久丟失了但澤港,還在後續的三個月裡陸續丟失了波茨南、托倫等地。
冬月初五,古斯塔夫二世占領了波蘭屬利沃尼亞的迪納堡。
對於瑞典軍隊的閃擊,波蘭軍隊沿著諾泰茨河布防。
冬月二十五,卡利什在中午升起白旗,投靠了瑞典,從此受瑞典國王保護。
此後,在古斯塔夫二世的帶領下,瑞典軍隊沒有遭遇抵抗就進入華沙,占領了整個大波蘭。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出逃至西裡西亞。
古斯塔夫二世得到消息,隨即準備向克拉科夫推進,並包圍兩個月拿下了該城。
天啟三十六年初,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前往波蘭南部,在當地重組軍隊。
似乎是上天不想滅亡波蘭,二月初五,被譽為北方雄獅,瑞典大帝的古斯塔夫二世在行軍途中突發高燒,瑞典軍隊停止了向南推進的戰爭。
由於古斯塔夫二世沒有死在呂岑,並且多活了二十四年,因此他並沒有像曆史上一樣隻存活一個女兒。
他在這二十四年裡生下了七個孩子,但有六個不幸早夭。
唯一存活下來的孩子是阿爾文,眼下的他年僅十四歲。
在得知父親病重的消息過後,他急忙乘船渡海趕往了南方,而古斯塔夫二世也在二月十九日被送回了但澤港。
父子二人見麵的同時,古斯塔夫二世交代阿爾文,希望他信任將領,學習大明的軍事和政治,要時刻警惕波蘭、丹麥和沙俄。
三月初五,古斯塔夫二世病逝於返回斯德爾哥摩的路途中,享年六十一歲,阿爾文繼位。
年僅十四的阿爾文繼位後,由於其年紀過小,因此他的姐姐克裡斯蒂娜為其遊走貴族之間。
此時,由於古斯塔夫二世的去世,瑞典停止了對波蘭南部的深入。
不過,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內,駐守在波蘭境內的瑞典軍隊不斷遭到遊擊隊追擊,因此民間和貴族們想要議和的聲音也不斷變大。
同時,沙俄由於不敢南下和東進來進攻蒙古、大明,因此隻能把矛頭對準瑞典。
四月九日,沙俄在利沃尼亞挑起戰爭,三萬射擊軍團將瑞典第二大城市裡加包圍。
不過由於此時西歐和北歐已經對東歐形成武器迭代,因此在兩萬瑞典軍隊抵達裡加後,沙俄三萬射擊軍團被擊潰,裡加之圍被解。
值得提及的是,由於《維也納貿易合約》,因此丹麥並沒有加入戰爭。
此刻,誰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隻有靠近大明宗藩體係的國家,才能在接下來的長期博弈中利益最大化。
丹麥國王在瑞典和波蘭、俄羅斯開戰的時候,心思都放在了和齊國建立外交上。
七月初二,丹麥和齊國在京畿府東京城簽訂《東京貿易合約》。
這其中,主要貿易物品是丹麥的牲畜和齊國的穀物。
此時的歐洲糧食自給率並不算高,加上丹麥在三十年戰爭中沒有取得曆史上那樣多的利益,因此平穩國內物價是它們急需做的一件事。
不過,當國內糧食和物價接近平穩,丹麥也不出意外的將加入戰爭。
阿爾文沒有曆史上卡爾十世那麼瘋狂,他繼位後主要還是以鞏固古斯塔夫二世的成果為主,因此北方戰爭沒有爆發。
倒是相比大北方戰爭,奧斯曼帝國和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西歐三國的戰爭可以說打的不可開交。
在默罕默德四世的指派下,五萬奧斯曼軍隊抵達了埃及地區,而此時,埃及以東的沿海疆域已經被三國瓜分殆儘。
西班牙吞並了最接近埃及的城邦土地,並在那裡駐紮了三千燧發槍軍隊,擁有五十門大明製造的六磅火炮。
儘管這個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已經引進並生產了燧發槍,並且模板還是大明的“步銃”,但他們的冶鐵技術和產量相比大明,實在是太低、太差了。
因此即便十年過去,奧斯曼帝國的燧發槍的裝備量也不過僅僅四萬支罷了。
歐洲“三十五年戰爭”結束後,麵對需要發泄的各國,奧斯曼帝國的力量顯得十分虛弱。
九月,西班牙費利佩四世集結兩萬西班牙軍隊,對奧斯曼帝國手中的埃及發動進攻,葡萄牙加入戰爭,史稱“南方戰爭”。
歐洲在經曆變化,大明同樣。
以朱慈烺治理的方丈縣來說,朱慈烺根據方丈縣的氣候、土壤情況來對症下藥。
考慮到運輸的問題,朱慈烺對當地以經濟以畜牧業同時,加大了羊群的圈養數量。
不僅如此,他召集工匠們在當地建立了羊絨加工廠。
羊絨工廠的出現,讓方丈縣的歲入從原本的七千多兩,直接上升到了八千五百多兩。
隻是朱慈烺還是不太滿足,他根據方丈縣地廣人稀,糧食太多而賣不出去的困擾開始進行研究。
這期間,心軟的朱由檢在給他的家書中寫下了關於真空罐頭的事情。
得到啟發的朱慈烺自己動手,將自家父親所說的罐頭付之行動。
從天啟三十六年正月到天啟三十七年二月,朱慈烺在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下進行不斷的研究和實踐,最終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他將食品裝入薄鍚鐵製成的鐵皮罐,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鍋加熱,再將木塞塞緊,並用蠟封口,最後放入沸水鍋中加熱半個時辰。
這種辦法,能保證食物三個月不變質,不管是對於民生還是軍隊都是突破性的研究。
朱慈烺在朱由檢的指導下研究出真空罐頭後,他第一時間就是給朱由檢回信,同時也在方丈縣開設相應的工廠。
原本因為航運時間太長而販賣不出去的乳製品、蔬菜、水果,現在成為了方丈縣的主要經濟來源。
方丈罐頭的工廠占地一百畝,有一千五百個工作崗位,而這些工作崗位的背後是一千五百個家庭。
截止天啟三十七年九月,朱慈烺運營建設的“方丈罐頭”投產,年產量九百萬個罐頭。
在投產後,“方丈罐頭”成功被五軍都督府采購,作為河中、嶺北等地駐軍的軍需品。
臘月初三,五軍都督府上直都督李定國上疏,建議明確士兵的戰時軍需問題。
臘月初九,經過五軍都督府商議,監國太子朱慈燃拍案,大明製定了大明士兵的戰時軍需標準。
參與作戰並出征的士兵,戰時每日的軍需標準是重量一斤的肉罐頭,以及重量半斤的蔬菜或水果罐頭和重量半斤、含糖不低於一錢的方塊餅乾,重量半斤的軍糧米。
兩斤半的物資便是一個士兵作戰時一天的夥食,餅乾罐頭往往是第一個需要吃光的東西。
隻有將它吃光,才能將袋裝的軍糧米倒入鐵皮罐中,隨後摻水煮沸,同時對肉罐頭和蔬菜罐頭進行不同的摻水加熱。
這個過程差不多需要一刻鐘,煮出來的東西味道也不好,但如果是在作戰,想來不會有誰對這樣的夥食產生抱怨。
至於這樣的物資價格,差不多是在三十文左右。
也就是說,維持一個士兵當日口糧,最少需要三十文。
對於常年僅保持兩到三萬對外作戰部隊的大明來說,這點支出不算什麼。
倒是對於方丈縣來說,罐頭工廠的建立不僅讓當地的百姓獲利,也讓縣衙的稅收從每年的八千多兩,增加到了三萬六千餘兩。
之所以那麼低,主要是大明百姓目前對罐頭還不了解,罐頭還沒有推廣所致。
因此,朱慈烺雖然建設了罐頭工廠,工廠的年產量也能達到九百萬罐,但市場上的需求卻還沒有出現。
不過,未來可見的是,諸如水果一類的罐頭,隻要傳播出去了,那將會成為北方農村百姓的最愛。
因此,朱慈烺在方丈縣取得成功後,主動上疏朱慈燃,建議對擁有和方丈縣同等條件的縣城進行罐頭工廠建設。
朱慈燃看過奏疏後也覺得沒有問題,當即對六十七個地廣人稀的縣城進行了建設。
經過朱慈烺長達三年的試錯,加上其他踴躍而出的人才,大明負支出的縣城數量從二百餘個降低為一百四十二個。
當三年的任期結束,朱慈烺被吏部評功為三年連續甲等,升調南州平西府知府。
隻是,麵對這一份調令,朱慈烺隻是輕描淡寫的一笑,隨後上疏辭官,準備前往齊國就藩。
對此,朱慈燃還沒有做出任何安排,躲在深宮裡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便被驚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