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朝鮮國王李棩前往北京朝拜天子。
天啟四十七年正月初一,皇帝朱由校與李棩在華蓋殿見麵,朱由校以長輩身份教導李棩要寬容百姓,李棩連連點頭。
是夜,李棩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了皇帝朱由校的身體,稱“天子身體消瘦,食不下咽,吾身為臣子,尤為擔心。”
正月十五,李棩返回朝鮮,在漢城的南山修建“天聖廟”,廟中掛有萬曆皇帝的畫像。
正月二十五,齊王派遣世子朱慈烺、王太孫朱和埨與齊國國醫館三十名禦醫前往北京為皇帝朱由校治病。
三月初一,齊世子朱慈烺抵達北京,在齊國禦醫為皇帝朱由校診斷的同時,與皇帝談心。
齊國國醫館院使袁士棋判斷病情為機體老化,親自為皇帝輸液。
傍晚,齊世子朱慈烺與太孫朱和埨離開皇宮。
待他們走後,監國太子朱慈燃前往乾清宮看皇帝,皇帝言:“今日見了世子,朕心甚悅,身體覺得稍微好些了。”
朱慈燃聽聞,緩了一口氣,隨後與朱由校聊了聊,隨後便離開了乾清宮。
三月下旬,在齊國與大明禦醫的聯手調理下,皇帝朱由校的身體好了許多。
四月初二,齊世子朱慈烺上疏返回齊國,並留下國醫館三十名禦醫照顧皇帝朱由校身體。
皇帝朱由校欣慰,隨即賞賜齊世子朱慈烺珠寶十餘箱。
四月初五,齊世子朱慈烺返回齊國,太孫朱和埨留在京城就讀。
太孫在京期間,皇帝對其恩賞不斷。
據多年後的齊王宮留守太監李朝奉的《留守雜記》所記載,僅天啟四十八年,皇帝就賞賜了價值三萬兩的金銀珠寶給朱和埨,並派禦廚在齊王府為其做飯,多次召見他入宮與皇帝下棋。
六月初十,順天大學之中蜀太孫朱深圻與周太孫朱惠氾發生口角,兩方糾結所相識的子弟在順天大學內鬥毆,宗室子弟多達千人。
儘管衙役及時控製了局麵,但蜀藩德陽郡王的世子朱進堩卻死於鬥毆之中。
德陽國在印度廝當的封國有一府之地,民百萬口,兵馬萬餘人。
因此,事情發酵後,皇帝朱由校當即下令斥責周太孫朱惠氾,同時命周王世子朱敷溪前往德陽國,向德陽郡王賠罪。
得知消息的周王朱倫奎當即命世子朱敷溪前往德陽國賠罪,然而讓人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德陽郡王朱懋坤在見到周國世子朱敷溪的時候,居然在朱敷溪還沒下馬的時候就舉槍擊斃了朱敷溪胯下的馬匹,導致朱敷溪連人帶馬栽倒,將腿骨摔折。
在朱敷溪栽倒的同時,德陽郡王朱懋坤留下一句“一命償一命”後策馬離開。
周國護衛見狀,連忙護送世子朱敷溪前往德陽城的惠民藥局,哪曾想朱懋坤卻早早通知城中藥局,不得醫治朱敷溪。
周國護衛無奈,隻能將朱敷溪送出德陽國,前往隔壁的弋陽國治傷。
好在治療及時,不然朱敷溪恐怕要成為一個瘸子。
消息傳回周國後,周王朱倫奎怒不可遏,隨即命郡王朱倫圾點兵一萬,大軍向德陽國壓去。
幸好此時小西洋監察使張孟明此刻在周國附近巡視,因此及時阻攔了朱倫奎,不然大明天啟年間諸藩第一次內亂就要在他眼前爆發了。
事後,張孟明將此事上疏內閣,皇帝朱由校得知後大怒,下旨遷移司,將德陽國、周國從天啟四十七年的遷移名單剔除,第二年再恢複。
這樣的處置讓德陽國、周國敢怒不敢言,事情雖然告一段落,但兩國積怨且不提,就連蜀藩和周藩這兩個鄰國也因此積怨了起來。
似乎是為了化解兩國的矛盾,也似乎是為了報莫臥兒劫掠恒河之仇,因此同年十月,皇帝朱由校就上次平叛論功行賞,提拔王輔臣為東軍副都督,李定國為燕山侯。
十月二十日,皇帝命李定國率上直四衛兵馬南下恒河,節製北軍、西軍、印度廝當諸藩,討伐莫臥兒。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路易十四借口其妻是現任西班牙國王之姊,宣稱擁有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以此向西班牙索要比利牛斯地區作為費利佩四世的遺產。
由於過去兩年半的時間,這一要求一直被西班牙拒絕,因此路易十四向西班牙宣戰。
經過兩年半的擴軍,法軍數量已經達到了二十萬,而西班牙僅有二十四萬,其中還有四萬負責在北昆侖防守。
於是,當戰爭爆發之初,比利牛斯地區很快淪陷,當地一萬駐軍僅逃回數百人。
此時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年僅七歲,國政基本被其母親安娜處理。
得知法國向西班牙宣戰的消息,安娜立馬向自己的故鄉……神聖羅馬帝國派去求援。
她認為同為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利奧波德一世會派兵支援西班牙,畢竟此刻神聖羅馬帝國和瑞典王國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半年之久。
然而,事實的結果無比打臉,利奧波德一世無情拒絕了安娜的求援,因此西班牙王國需要獨自麵對法國的進攻。
無奈的安娜,隻能將國內的軍隊派往北方,與法國爭奪比利牛斯地區。
雙方在邊境投入了合計三十萬的軍隊,足以吸引歐洲各國的目光。
不過,相比較他們,同一時間更為盛大的一場戰爭也拉開了序幕。
與皇帝朱由校所想的不同,李定國召集北軍十五營、西軍十五營,以及諸藩二十營的兵力,組成了達到十四萬五千餘人的討伐軍隊。
從臘月十五李定國抵達恒河行省的恒河城為止,各國陸陸續續的派出軍隊陳兵邊疆,同時北軍的五萬大軍也集結於坎大哈。
似乎擔心李定國一舉滅國,因此天啟四十八年正月十二,皇帝朱由校派遣定王朱慈炅、太孫朱和垠南下督軍。
各國集結的大軍給莫臥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皇帝奧朗則布向波斯、奧斯曼進行求援。
由於三國盟約,同時害怕大明覆滅莫臥兒後將矛頭對準自己,因此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四世與波斯沙阿蘇萊曼一世響應號召。
駐紮當地的錦衣衛獲知了消息,並及時傳回京城。
皇帝朱由校此時再度生病,朝政由監國太子朱慈燃處理。
麵對三國的同盟反擊,朱慈燃冷靜的下令,命李定國帶領上直四衛返回北京,授鎮西大將軍。
隨後,朱慈燃又命返回北京的李定國率領上直十二衛兵馬支援河中地區,與北軍共同防守。
同時,授南軍都督戚武隆為鎮南大將軍,節製西軍,南軍,以此進攻莫臥兒。
不過,從兩個“鎮”字不難看出,朱慈燃此時還並不想覆滅三國,因為此刻大明國內的經濟還沒有徹底恢複。
他更傾向的是打擊三國主力,讓三國保持虛弱,以此方便未來大明國內安穩後向外開拓。
李定國和戚武隆自然知道他的深意,因此兩人在分彆抵達河中和恒河後,他們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忙於儲備戰爭所需物資。
南方的軍隊還算好,軍中物資有六成由諸藩提供,但北方的軍隊情況就不算好了。
鑒於蒙古國國力不強,並且是抵抗奧斯曼帝國的第一線,因此李定國無法向蒙古索要物資,而是隻能向京城上疏。
由於國庫空虛,無奈的朱慈燃隻能下發國債三千萬兩來應對戰事。
兩方的準備從天啟四十八年的正月開始,一直到五月,明軍已經在兩線陳兵十四萬,加上諸藩的十二萬,合計是二十六萬。
同時,潛伏在三國的錦衣衛也傳回消息。
為了應對戰爭,奧斯曼帝國蘇丹默罕默德四世集結五萬騎兵,十萬火槍兵,以及五萬輕步兵的二十萬軍隊向高加索地區進行防守。
波斯沙阿蘇萊曼一世也集結六萬火槍兵,四萬騎兵,陳兵十萬在邊疆地區。
至於最後的莫臥兒帝國更是發動了舉國之力,奧朗則布在開伯爾山口陳兵十萬,拉合爾地區陳兵十五萬。
至六月十五,兩方陣營集結在各國邊疆的軍隊總數合計已經超過了八十萬。
這樣的戰爭烈度,瞬間讓歐洲的遺產戰爭黯然失色。
不僅亞洲各國注意到了這裡,就連北歐的瑞典和海上的英國也注意到了這場戰爭。
所有人都在等待戰事爆發,不過事實證明,意外總比明天來的更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