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秋闈之同考官_官居一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 官居一品 > 第二四五章秋闈之同考官

第二四五章秋闈之同考官(1 / 2)

第二四五章秋闈之同考官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到了七月下,還有不到半個月,便該秋闈了。

各府的士子紛紛湧入杭州,省城內的客棧旅店,紛紛漲價幾倍,卻仍然無論近遠貴賤,一概爆滿。就這樣,還有許多考生要借宿在民居內,當然價錢隻貴不賤。

這時候走在街上,滿眼都是戴方巾,穿直裰的讀書人,要是不會說官話,話裡不帶‘之乎者也’,你都不好意思開口說話。一時間滿城拽文,酸氣熏天,吃餃子都不用醋哉。

這時候舉行的文會,規模自然大了很多,也有一些曾經取得極高名次的老前輩,會應巡撫、提學之邀,來登台授課,聽課士子竟達前人之多,蔚為壯觀。

當然這不是講什麼微言大義的時候,這種文會實際上是那些過來人,向考生傳授經驗的場所。從該如何準備赴考,到應試時的心得經驗,都是深受考生歡迎的話題。

關於考試內容的討論,自然是文會的重中之重。較之於童生試和歲考、科考,鄉試的試題量和考試科目都大有拓展,許多第一次參加鄉試的考生,往往不能適應其考試強度,身心崩潰,自此神神叨叨,終身再無中式希望。

所以考前一定要對考試的科目與形式充分了解,並做好完全的準備。其考試持續九天,共分三場,每場三天。其中八月初九日第一場,十二日第二場,十五日第三場。

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五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要是答不完,允許各減一道,但也彆指望會有好名次了。

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誥、表、內、科一道。

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減二道。

很顯然,第一場四書五經,是為了測試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熟悉及認識程度。第二場是為了考察生員判彆是非,撰寫各種公文行政的能力。第三場,是為了考察生員們在古今政事方麵的見識。

這一套考試內容及規定,從洪武十七年複開科,便一直沿用至今。如果考官能嚴格對待三場的試卷,全麵考察生員,無疑選拔出的舉人,大都是有文化、有見識、有能力的行政人才。為了避免選出徒具文采之徒,太祖皇帝還將唐宋都十分重視的‘試帖詩’取消,明確虧定隻靠應用文,不考詩詞歌賦,可見太祖皇帝和劉伯溫製定科舉細則時,確實是想為國家選出真正的實用之才。

但可惜的是,在實際閱卷過程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鄉試閱卷是出了名的時間短,任務重,神人也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

大明律規定,從八月十二頭場試畢,便由主考官掣房簽分卷,然後各房開始分頭閱卷。而錄取放榜的時間,不得晚於八月底,距開始閱卷時間不過十來日。再扣除中間酒席談笑,真正閱卷時間不過三四日。

再加上兩位主考官並不直接批卷,他們隻是為六位同考官推薦上來的試卷把關,決定取與不取。所以全部的閱卷任務,都壓在幾位同考官身上。這在明初還勉強可以勝任,因為經過多年的戰亂,人口銳減,讀書人更少,比如說洪武四年,隻有一千二百餘人應浙江鄉試,而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達到四千餘人。


最新小说: 武大郎與七位老婆 禪觀與淨土 紫嬗變 本座王重一 讀心狂妃,禁欲王爺他裝不住了 開門就是犯罪現場,罪犯想弄死我 重生另選繼兄被寵成寶,全家悔瘋! 謝小姐眼眶一紅,死對頭他跪地輕哄 搬空家產去海島,嬌小姐她贏麻了 這個快遞員,三界搶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