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一場交卷之後,試卷被收卷官集中起來,從號舍沿著甬道往北,送到明遠樓後的一個獨立的院落中,這裡是閱卷場所的外簾部分。其核心建築是威嚴的至公堂,負責考場紀律的外簾官在此地坐鎮,監督著試卷的前期處理工作。
在監臨官的主事下,試卷先被送到至公堂東側的收卷所,在其中整理碼放,清點數目,並進行初步的剔選……但凡破損、汙漬的試卷都會直接被拿出來,送回至公堂中,由監臨官審核之後,藍筆謄錄。其餘合格試卷則用印鈐記,再命人轉送左側的彌封所,由其將試卷上的考生信息,用厚紙嚴密糊住……在錄取榜單公布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拆看。
完成之後交給規模最大的謄錄所,由其中百多位善書文吏,把考生的試卷用朱筆謄寫出來,如果考生的卷子出現錯彆字,這些書吏必須照寫,並在頁頂標注出來。
謄錄完畢,還要交給隔壁的對讀所,由負責對讀的書吏,檢查謄錄的‘朱卷’與考生親筆的‘墨卷’是否一致,標注是否正確。檢查無誤後送至緊挨著至公堂的掌卷所,由其中的書吏將朱卷與墨卷統一編號後,送回至公堂中。
監臨官留下墨卷封存,再根據內簾同考官的人數,將朱卷分為相應的捆,本次鄉試是八位同考官,便分為八捆,並在上麵寫上‘第一束’、‘第二束’,直到‘第八束’,用印鈐記之後,親自送入內簾之中。
監臨官從外簾門出來,徑直往北走,在一道飛虹橋前停住,對麵的內簾早得到通知,主考官會同內監臨來到橋的另一端,雙方並不上橋,隻是由一隊軍士,將試卷送過去,又對麵的軍士接過來。雙方互施一禮便各自回去了,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
這當然不是雙方沒有禮貌,而是為了防止承擔不同任務的考務人員勾結舞弊,前後簾之間是嚴禁相互接觸的。負責閱卷的後簾院,更是絕對獨立於整個貢院,除了接卷,不準任何人進出。
後簾院的中心建築是衡鑒堂,與至公堂、明遠樓、大門、龍門在一條中軸線上,乃是主考官和同考官分房閱卷的場所。除了閱卷錄取之外,後簾還有個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在每場考試前一天,由主考官命題,並在其中的刻字房和印刷房中刻印出來,在翌日一早送交外簾。
當試卷送入內簾之後,主考官阮鶚便對八位同考官道:“諸位,掣簽吧。”幾位同考官便上前抽簽,抽到幾就把那一捆卷子拿走。
但不能帶會房間去,必須要在鑒衡堂中閱卷。主副考官坐在堂上,八位同考官分坐左右。負責監視閱卷的內監臨,帶著一乾監視官,坐在眾考官的邊上,瞪大眼睛監視考官的閱卷過程。
在監視官的虎視眈眈下,整個鑒衡堂都靜悄悄的。因為這些監視官一般由錦衣衛充任,保管把考官盯的毛骨悚然,不敢生出雜念。當然,隻要考官不交頭接耳,不擠眉弄眼,監視官們是不能出聲乾擾閱卷的。
同考官們都是進士出身,四十歲以下,年富力強,眼神特彆好。他們必須先認真的給每篇文章加注標點,同時看文章是否通順,如果讀起來磕磕絆絆,毫無韻律可言,直接擱到一邊,判其死緩。
隻有文筆通順,且錯彆字不超過三個的卷子,才有資格被同考官看第二遍。在這一遍中,同考官主要從‘理、法、辭、氣’四方麵來,來評判一篇文章的優劣——‘理’是對經書的掌握和程朱注釋的理解。‘法’是八股文的文章結構。‘辭’是考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氣’則是文章思想性的濃度。
這四方麵的衡量標準是‘清真雅正’,意思是,一篇好的八股文,應該用簡潔、典雅、順暢的語言,來正麵闡述所領悟到的孔孟之道、程朱之學。
同考官便根據這一標準,判彆考生文章的優劣,並給每份卷子寫評語,陳述是否薦卷的理由,無論取與不取,他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