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提編
趙尚書坐著,兩位巡按站著。
將兩個剛見麵的屬下,劈頭蓋臉訓斥一頓,趙尚書才板著臉下令道:“沈巡按,你持我的手令,約請工部侍郎趙文華和浙江巡撫胡宗憲,於明後兩天過來談話。”
又對王用汲吩咐道:“王巡按,你持我的令牌,約請本地五位有名望的大戶,十位庶民百姓,五日內我要見完這些人。”說著根本不容兩人有疑問,便揮手道:“下去吧。”
王用汲輕聲道:“大人是否移駕驛館,那裡總之是方便些。”
沈默也附和道:“是呀大人。”
“不必了。”趙貞吉哼一聲道:“那裡儘是天南海北的官員,南都出了這種事,我沒臉去住。”
兩人討了個沒趣,隻好怏怏退下,出來那間客棧,走遠了才相視搖頭苦笑,都大感這怪老頭不好伺候。
沈默輕聲道:“老夫子好大的架子,讓趙侍郎來見他,這不是純粹找碴嗎?”
“攤上這種大人,也是有好處的。”王用汲兩手一攤,微笑道:“儘心辦差就是,其餘皆不必操心。”
沈默連連搖頭,便與他拱手作彆,各自完命去了。
沈默先去盧園,一問才知道,原來人家趙侍郎出去泡溫泉了,再問何時歸來,管家道:“這說不準,看大人的身體情況吧。”其實誰都知道,看的不是趙侍郎的身體,而是事態的進展情況。
看來趙文華鐵了心要置身事外了,沈默也沒有辦法,隻好去找胡宗憲,胡中丞倒沒有玩失蹤,也不可能違背欽差的意思,但沈默知道,趙貞吉不會從他那裡得到有用的東西的……他太了解胡宗憲了,雖然年紀不如趙貞吉大,但狡猾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果然在結束了與胡宗憲的談話後,趙貞吉把沈默找去了,麵色十分難看道:“你是浙江的巡按監軍道,有監察全省軍政之責,說說對此事的看法吧。”
沈默剛要開口,卻見趙貞吉一抬手道:“不要老生常談,不要敷衍塞責,本官可不是好糊弄的。”
沈默這才知道,原來方才胡中丞便是用‘老生常談’,‘敷衍塞責’趙部堂,怪不得老夫子的臉色跟丟了錢似的。稍稍整理下思路,他便稟報道:“此次陛下命部堂徹查此事,無非就是想知道三件事,誰做的,目的是什麼,以及誰該負主要責任。”
趙貞吉點點頭,不做聲的聽他道:“現在浙江這邊,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在王江涇吃了大虧的徐海,在出手報複,要討回場子;也有人說,隻是倭/寇迷了路,無頭蒼蠅亂撞上來的……”說著頓一頓,低聲道:“還有一種說法甚囂塵上……據說是‘提編’惹的禍,一些大戶出錢請的死士,給那位上眼藥呢。”
大明朝的中央財政寥寥,地方的困難都得靠地方自己解決,十幾萬抗倭大軍齊聚江浙,光人吃馬嚼每天就得兩千兩銀子,若再算上軍餉燒埋,兵器甲具,所耗費銀兩更是不計其數,早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的財政收入。
就隻好再額外增稅,但浙江的老百姓已經在田租地稅之外,畝出兵餉一分三厘了,再加上其它名目眾多的賦役征發和嚴厲的海禁,已經是家家皆淨,無以為繼了。如果再行盤剝,無疑會使黎民生路斷絕,被迫加入倭/寇行列。
但仗不能不打,餉也欠不得,必須要有一種立竿見影的法子,來保證抗倭的軍需不斷流才行。而為軍隊籌餉是趙文華除督戰之外的主要任務,但他顯然不具備解決這個天大難題的手段,便不出意外的將這個燙手的山芋丟給胡宗憲,讓他來想辦法。
彆無他法之下,胡宗憲隻好想出了個名為‘提編’的加派之法,便是按照人民的貧富,將其編為十等,然後從最富一等開始征稅。若富人所納稅額不能滿足需要,則向下征收次富階層,以此類推。
實事求是講,這個法子是十分合適的,畢竟誰都知道,大明朝的九成財富,集中在不到一成人的手裡,現在沒錢打仗了,不問那一成要,卻還問誰要?
但那些掌握著巨大財富的大戶們不願意了,他們已經習慣了百多年來,不納捐不交稅的日子,突然要讓他們拿大頭,當然沒法接受。
論說這些人家都是有權勢的,又同氣連枝,是惹不得、碰不得的。但現在非比平常,一切以抗倭為重,原先那些用來攻擊官員的借口,諸如‘擅殺’、‘恣橫’甚至‘專權’之類,統統可以被原諒,至少是暫時原諒。
而地方官府,則可以高舉著‘通倭’的大帽子,看誰家敢不聽招呼,便撲通一聲扣上,保準你家破人亡,滿門抄斬,誰也救不了。此消彼長間地方官們,在麵對這些大戶時,占據了前所未有的強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