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十二表法》?”,沈默沉吟起來”這應該是蘇州通譯局出品,便細細看下去。
原來所謂西秦《十二表法》”便是他所知道的古羅馬《十二銅表法》,這部法典是由古羅馬人在西元前五百年左右,也就是我國的先秦時代”由市民階層主張的,一部由下及上的成文立法。它的立法背景是,當時羅馬共和體製確立以後,公民的境遇並沒有比從前好多少,他們大都是小農和商人,戰時必須衝鋒陷陣冒死作戰,平時又被排斥在官職之外,而且還可能因為債務被賣身為奴。那時候的法律是不成文法”解釋權在元老院的手裡”自然會被貴族利用,成為迫害和錄削平民的工具。
後來發生了長時間的平民聚眾造反,迫使元老院同意選舉保民官保護自己的權利。西元前四百五十年,平民要求的《十二表法》頒布於世,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定了公民在政治、經濟和法律地位上的權力。雖然十二塊銅片中,有十塊是用來保證貴族的權利,但畢竟還有兩塊,是反映平民意誌的,也多少限製了貴族們的囂張跋扈,向來被古羅馬人奉為圭臬。
到了羅馬帝國時代,《十二表法》被逐步完善為羅馬法。仍然明白無誤地認可了私有財產的買賣、合作與契約原則,尤其體現正義和公正的神聖性。法律淩駕於君主之上,已經成為全國公民的共識”任何反對這一原則的統治者將自行變成暴君!為千夫所指。
沈默所看的這篇文章,上來先簡單介紹了《十二表法》,然後便將筆墨集中在其中某一點上。它說:“(十二表)法有定規,公民之住宅地”及其周圍二尺半,乃屬個人私產。公民對此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其效力可謂天地之間無與倫比。至今仍為歐羅巴人奉為圭臬,西諺有雲“風能進、雨能進、唯有國王不能進”,便是此古法之延伸。”想我華夏先賢,亦有如此之意氣張揚”楊朱曰:,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孟子摘取此句,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一按記載”彼羅馬共和國與我先秦同處一時”可見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據說,楊朱和墨子的學生禽滑厘有過一場〖真〗實而直接的辯論。禽滑厘問他說:,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乾不乾?”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楊朱回答道。
禽滑厘又問,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楊朱不理睬他……因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謂,拔一毛以利天下”,其實是統治者的謊言”今天可以拔你一根毛”明天就能撕你一片皮;後天可以挖你一塊肉,大後天就能朵,你一條腿!今天可以傷害你的身體,明天就能殺了你。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口子一開,不可收拾。所以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必須從最細微的源頭上堵起一根毛、一毛錢,也不能被非法的錄奪。
可見楊朱反對的,是以大義的名義,肆意錄奪平民財產”他認為這樣隻是飲鴆止渴”解決不了問題。此文作者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了不起了。
沈默接著看道:“後世則不然,世人竟恥於言利,縱有人人為己之心,亦難以啟齒。而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以君為主,以民為奴,以天下之利儘歸於上,以天下之害儘歸於民!何也?皆因天下人不敢言己利,不敢自私矣”
,故而暴君獨夫”可敲錄天下之骨糙”離散天下之子女!小民無言以受”則最終失其產,亡其所”走投無路、揭竿而起,天下大亂矣!是以,吾乃言小民之利不保,為上者肆意侵占其財,實為天下之大害者!向使人人敢於自私,則人人各全自利也!則彼焉能苛捐雜稅”強取豪奪?繼而上下相安無事,天下稱治也”
,嗚呼,孟子不喜楊朱,曰:“處士橫恣,無君之言,!然今日觀之,向使楊朱之言盈天下,則吾華夏無百姓離亂、王朝更替之苦,天下早大同矣”
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看完這短短的五六百字,沈默的後背竟被汗水打濕了,他又反複看了兩遍”才想起去看看那作者的署名,曰“清都散客”顯然對方也知道這篇文章離經叛道,想要避免麻煩,便用了個彆號。
“我真是小瞧了古人啊!”沈默不禁連連歎氣道,胸中卻心潮澎湃、激動難耐。這飯是吃不下去了,他一摘掛在唇上的半截豐絲,走到鄰著湖的窗前,看外麵有水鳥戲荷。
他雙手抓著窗欞,使勁深吸口氣,使勁壓低聲音道:“我的路”沒有錯!一直以來,壓在心口的萬鈞巨石,終於有些鬆動,能讓他稍稍透一。氣了。
看著雙目通紅作癲癇狀的沈閣老,下人們全都嚇壞了,心說這是怎麼了?難道菜太鹹晌著了?
他們哪裡知道,沈默為這一刻等了整整十年,當他在東南種下第一粒種子時,便期盼著能有這樣一天他能夠打開國門,可以引進西方的科學思想,也能通過報紙來傳播新思想,但他沒有能力強行改變人們的思想”他隻能在做儘自己該做的事情後,等著那種子萌發,等著人們的心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火hua!
沈默原本擔心,國人會不會妄自尊大,寧頑不靈,永遠固執在祖宗法度”聖人之言裡呢?但事實證明,是他小瞧了古人,就像沙勿略所說:,〖中〗國人的妄自尊大,源於他們的無知,一旦了解到彆人比自己強的東西後”便會以最大的熱情學習。,他本以為,要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後,自己所作的才會有效果。但現在,僅僅過去了十年,就有人開始“討論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問題了這是實現他,保障民權,限製獨裁,的夢想的最本源火種!
因為一切權利最後都可以歸之於財產權”隻有當,個人財產不可侵犯,的思想深入人心,大明才會過渡到契約社會。而隻有在契約社會,才不會出現無限製的權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隨著大明商品經濟的發展,個人財產不再專屬於權貴階層,大量的小商人、熟練工人,擁有了自己的財產,沈默相信,保護私人財產的思想,必將在中國出現!
然而在曆史長河中,這種思想和它的提出者楊朱,都被統治階級不遺餘力的妖魔化”將捍衛自身利益的呼喊”說成是墮落的自私自利遺憾的是,這個“清都散客,的觀點也是片麵的,並未走出慣性思維的窠臼,如果人們真按他說的,一味打著“貴乎自我,的旗號,結果很可能隻知自身享樂”毫無犧牲精神,連社會〖道〗德也淪喪了,那這個世界非亂成一團不可。
其實楊朱的真意,絕不能片麵理解。他的全話中,不但有,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緊接著還有,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而且這兩句話是連在一起的,必須同時理解在捍衛自己利益的同時,還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更不要說犧牲整個社會,來滿足極少數人的私欲了。
楊朱看穿了小民犧牲個人的結果,竟不過是來滿足另一些極少數的個人,這才叫“極端自私,!問題是,這種極端自私的行為,卻又是打著“天下為公”,大公無私,的旗號來進行的。而楊朱所主張的“自私”本質上卻才真正的無私!
楊朱思想難以被人接受之處就在這裡,然而其深刻之處”卻也在這裡。這就是實現任何社會目標,不能以犧牲每個人的個人利益為代價。因為“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個人的幸福構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總和。如果每個人都不幸福,卻說天下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集得住嗎?如果說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須每個人都不幸福,都做犧牲”那樣的,幸福”又要它乾什麼?
無私奉獻當然崇高而偉大。作為每個人,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你真誠地這麼做了,我將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彆人,要求所有人都這麼做,那我就隻能說,你不能這麼要求”也沒有權力這麼要求!
因為無私奉獻是一種美德”一種崇高的精神,隻能提倡,不能以法律強製。一旦強製就變了味”就不能叫無私奉獻,而是叫強行索取了,隻有每個人的生命都能夠不受傷害,每個人的利益都能夠不受損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這就叫“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才是楊朱的真正觀點,也是老子和莊子的觀點。
說白了,楊朱也好”《十二銅表法》也罷,都是在捍衛普通民眾的利益一彆把小民不當人!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不要動不動就以,國家大局,的名義,任意侵犯和錄奪人民群眾個人的權利!
如果那,清都散客,能將其中暗含的哲理理順,那麼這篇文章”甚至可以被看做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份《人權宣言》了。然而他並沒有說清楚”所以等待他的,必將是鋪天蓋地的攻擊和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