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三八章大閱兵(上)
@@@@@@@@@@@@@@@@@@@@@@@@@@@@@@
散會之後,吳兌直接黑著臉找到沈默道:“按照這個花錢法,最多本月,今年的預算就要告罄了,下半年如何支撐?”
“不要緊,”沈默笑著安慰他道:“你隻管花錢,到時候不缺著你就是。”
“不是我對你沒信心,”四下無人,吳兌也不跟沈默客氣,歎氣道:“隻是這才戰備階段,就花錢如流水,要真是打起仗來,朝廷怎麼頂得住?”
“不用擔心,”沈默微笑道:“兵部隻管打仗,出錢是戶部的事兒。”
“那還不都是朝廷的錢?”吳兌苦笑道:“算了,我這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瞎cao個什麼心?”說完要起身告退,但動作稍有些遲疑。
“你我之間,有什麼不能說?”沈默看出他的yu言又止。
“聽說,唐汝楫要回來當尚書?”吳兌說完又解釋道:“我對這個位子沒想法,隻是此人從未領過兵,能勝任嗎?”
“他的特長在於統籌後勤。”沈默淡淡道:“之前我們都是在國內防禦作戰,後勤的壓力還不算大,可一旦要主動出擊,深入草原,對後勤的壓力就恐怖了。”頓一頓道:“不誇張的說,後勤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以我寧肯被人說是安cha親信,也得讓他來當這個尚書,”說著看看吳兌道:“你倆通力合作,一個負責軍需生產,一個負責後勤供應,我才能放心的上前線。”
“上前線?”吳兌一驚道:“用得著親自出馬嗎?”
“怎麼用不著?”沈默眉頭凝起一絲憂慮道:“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吃。咱們也差不多……邊軍是山西幫的,京軍是勳貴們的,客軍是東南來的,三家都不是善茬,要是沒個人鎮著他們,恐怕還沒和蒙古人打起來,自個就先火並起來了。”
“也是……”吳兌點點頭,突然想起最近的傳聞,試探著問道:“是不是也跟他們,嚷著要給你封爵有關?”
“嗯……”沈默點點頭,沒有說話,但能看出心情很不好。
吳兌所謂的‘封爵’之事,還要從今chun說起。101nove.comhun天,俺答汗再次卷土重來,許是為了擺脫近年來的疲軟,重新樹立在蒙古諸部的聲威,這次的烈度強於以往,連續對薊鎮,宣府,大同,固原諸重鎮發動了七次侵擾,但都無功而返,甚至接連吃了小虧。
究其原因,是因為自沈默主管軍事以來,對邊關事務,即便微末小事也十分關注、絕不存絲毫馬虎。他很清楚,大明是天子守國men,北方邊防即是國運之所係,什麼都可以玩虛的,就是這件事萬萬不能nong虛作假。
首先是調兵遣將,他將天下的jing兵強將,大半都調到了九邊前線,陝西那邊文有王崇古和陳其學,武有劉顯、李錫、薑應熊等;宣大那邊文有譚綸和方逢時,武有馬芳、尹鳳、趙苛、麻貴等,薊遼那邊,文有曹邦輔和張學顏、武有戚繼光、李成梁、盧鏜、湯克寬等人,絕對是帥才雲集、將星薈萃,乃永樂以後所未見。
同時,他也十分注意傾聽邊帥邊將們的聲音。執掌兵部不久,薊遼總督的曹邦輔建議,要在薊鎮前線修建敵台,也就是碉堡,每一裡一個。台內駐紮兵卒,平時負責了望,戰時可以出擊……薊鎮是京師的men戶,薊鎮防線被突破,京畿就袒露無餘。當時舉朝都在痛定思痛,想要避免京師年年響警鐘的局麵,曹邦輔的提議正是為了加強薊鎮防線。
雖然曹邦輔一直和沈默不太對付,然而接到他的奏疏,沈默立即回複道:‘昨天看到你的建議疏奏,這的確是個‘設險守要’的好辦法。兵部馬上就可以批複了。但你說一個敵台需要五十名士兵,那麼一千裡就需要五萬人。不知這五萬人是讓原來鎮守的兵充當呢,還是用客兵。要是用原來的兵的話,那麼城裡的防務就得jiao給客兵,會不會引起矛盾?’又問道:‘看了你所附的敵台樣式,周長才一丈二,雖然說的是收頂之式,但我揣測基礎也不過比這大一倍多而已,這麼小的地方,這麼多人怎麼周旋得開?還有士兵的衣、糧、柴、水之物充塞其間,不是太狹窄了嗎?如方便的話還請給予解答。’
當曹邦輔給出了恰當的解決方案後,他便立刻拍板接受,並親自督辦,用了一年時間,便修好了全部的敵台,並派兵進駐,在京畿之前築起了一道嚴密的防線。這正是這條防線,擋住了俺答進犯的鐵蹄,使京城第一次整年未聞警訊。
這件事,也使曹邦輔對沈默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再像以往那樣抵觸了。
沈默對邊防的關注是全方位的,那些以往的大臣不會關注的地方,他都給予高度重視。比如當他得知,榆林的軍糧,要求士兵到一二百裡之外去支取時,就寫信給王崇古道:‘我聽說士兵一戶數口之家,就依靠每月一石糧食活命,不僅發放得不及時,且斤兩還不足。同時又要他們到數百裡之外去等候領取,往返道路,雇人雇車,這錢是誰出?況且近來又有一些攤派,都在這糧食裡出,這麼乾,想讓士兵吃飽、為國家折衝禦侮,那能成嗎?我查閱典籍,發現過去各區駐地都有官倉,命人前去查看,得知倉庫如今雖然有損壞,但製度還在,官員也還在。能否修理一下,就近發軍糧呢?此事你也不必上疏了,直接和管糧郎中商量個辦法就是了。’
沈默就是這樣,對下麵有報告上來,不是簡單批一個‘同意’、‘不同意’就算,而是舉一反三,窮究根底,心細如同老農一般,且當日事當日畢,絕對不會拖延延誤。內閣大臣尚且如此認真細致,那些與他打jiao道的總督,又豈敢有一絲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