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處理沈默與皇帝的關係時,他還是腳踏兩隻船。但通過這件事,他決心成為鐵杆保皇派!因為他已經看清楚了,皇上想親自柄政,當那種事必親躬的社稷之君的決心。然而在沈默和百官的挾持下,萬曆隻能繼續當那種誠惶誠恐的‘影子皇帝’。
不過張四維堅信,皇權的低潮隻是暫時的,隨著皇帝的成長,早晚一定會搬掉沈默這塊絆腳石。當然想做到這點,僅憑小皇帝自身是做不到的,還需要自己幫忙。然而他絕對不想為皇帝衝鋒陷陣,成為沈默報複的對象,他希望的是,煽動皇帝親自動手,自己隻在暗中提供幫助,儘量避免引火上身,這樣將來才有周旋的空間。
當初他給皇帝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就是派人潛伏到紹興,伺機暗殺沈賀,逼得沈默丁憂。但有道是‘人心隔肚皮、話分兩層說’,尤其是他這種老謀深算的政客的話……要知道,張四維說這話時的背景,是皇帝接連遭到打擊,鬥誌正萎靡的時候,他必須要給皇帝打氣,所以才放開大炮,說滅掉沈默並不難,自己有三策,任何一策都可以成功雲雲。
其實張四維很清楚,如今的沈默,已經是近乎於無敵的存在,唯一可以消滅他的地方是皇宮,然而張四維隻將其說成是中策,反而把派人暗殺沈賀說成是上策……因為他看穿了皇帝多疑又怯懦的本性,知道萬曆還沒有膽量親自動手除掉沈默,肯定會選擇暗殺沈默他爹,這種不用親自動手的間接辦法。
還有一層,就是高超的心理戰術了。他雖然明明是想讓皇帝親自動手,卻不能表露出這層意思,因為天生金貴的皇帝陛下,是不會像傻小子似的衝鋒在前的。也許他能被忽悠一時,但回去一想,便能琢磨過味來……哦,你攛掇著我跟沈默死掐,是不是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呢?一旦皇帝這樣想了,那自己就彆想再利用他了。
所以張四維才會把不用皇帝動手的暗殺沈賀定為上策,並大包大攬下來。這副不避罵名、為君分憂的忠臣嘴臉,果然讓還很稚嫩的萬曆皇帝深信不疑,從此日複一日的等著他的好消息。
然而張四維知道,除非沈賀自個病死,否則皇帝是等不到沈默丁憂的那天的。因為他很清楚,以沈默的實力,想要保護一個人,基本上就沒人能傷害到他。何況為了保護沈賀,他連自己的侍衛長都派回去了,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況且張四維更沒有親自動手的意思。爭鬥再凶,禍不及家人,這是一條官場的潛規則,縱使已經被許多人暗中踐踏,但沒有人敢做在明初。道理很簡單,誰都有家人,你敢這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敢殺你全家。以雙方的實力對比看,沈默想殺他爹,絕對比他殺沈默爹的難度小很多,所以就算為了自己的爹,他也不可能去殺沈默的爹……
雖然為了糊弄皇帝,他派人去了紹興。然而他對派出去的人手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能暴露,要安全第一,一定要保持耐心,機會不好千萬不要貿然動手……如果不是因為皇帝派了內廠的人監視,張四維能直接對他們說,到紹興去玩兩年吧,啥也不用乾。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將近兩年過去,沈賀仍然活蹦亂跳的活著,他派出去的殺手亦沒有暴露,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萬曆皇帝,對‘防備嚴密,無從下手’的反饋都聽得耳朵生繭了,終於對在宮外行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這時候,張四維讓宮裡的太監給皇帝演出《華嶽賜環記》,讓戲裡的君王狠狠刺激了一下敏感的皇帝。不出所料,果然萬曆‘退而求其次’,決定執行中策,在宮裡鴆殺沈默!
見衝突轉回到皇帝和沈默之間,張四維終於鬆了口氣。後來事態的發展,也算差強人意,皇帝沒有用鴆酒,而是派了刺客,雖然沒有立斃沈默與當場,卻也將其重傷。
張四維估計這次之後,就算沈默痊愈了,和皇帝鬨到你死我活,也沒臉再待在北京城了。當然也不排除沈默一時糊塗,想學王莽霍光,那樣張四維更高興,因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自己勝利的把握,不是變小了,而是變大了。
----------------------------分割-------------------
諸位,這是以第三人稱寫書,不能因為自己知道真相,就要求沈默也得第一時間知道,沈默沒那個本事,我相信fbi,克格勃也不行。
先寫三千吧,明天多寫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