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孫聽了喃喃自語。”這,這也太巧了吧?爺爺剛去世,他便得到這個......“
”這才是天命啊!“張九思激動地說。
蕭全齡連連點頭。”對,傳國神寶不求而出於大功臣子孫之家,速由台諫耳目之司,直達皇太妃禦前,斯蓋皇天授命。皇太孫誕膺龍飛,以正九五之位。“
柴誌鼎也在一旁附和。三皇孫依舊沉默不語。
張九思見狀又說:”殿下即有皇太子之寶,又有傳國玉璽在手,誰敢說殿下非先皇所選之人?“
”可是......“三皇孫猶豫地說,“我這皇太子寶是這回出巡時才由月兒魯向爺爺求來的。月兒魯還向爺爺要冊封,爺爺卻不肯給。這傳國璽也是我娘送來的......唉,要是皇後送來的就好了,她才是大會主持。“
道一聽了在一旁心裡發笑,要是南必皇後得了傳國玉璽,早就送晉王了,還輪得到你?
張九思又力勸道:”此璽來之不易,皇後並非不想得到。太子妃遣臣下出發後,皇後還派大批宿衛來追。臣下在野狐嶺與之大戰,夏督夏真兩位國師一死一傷......”
“什麼?”三皇孫臉上大驚。
張九思隨即將事情經過說了。三皇孫聽後忍不住流下淚來,說兩位國師從前在真金太子手下時對自己很照顧。隨後,他又向道一和參戰的三位道人道謝,同時表達了對高盾的擔憂。
“張左臣,高盾此賊武功太高,他會不會再追來?他......他會不會行刺我?”
張九思連忙向三皇孫保證,說自己和幾位大俠會時刻保護他,一邊將傳國玉璽塞到他手中。三皇孫還是顯得很不安心,隻是草草收下了玉璽。
道一和張九思退出帳篷,道一忍不住對張九思說:“殿下似乎不大看重玉璽啊。”
張九思歎了口氣。“殿下從前沒聽過傳國玉璽之事,自然對其不甚看重。畢竟天命之說,玄之又玄,而諸王推戴就在眼前。”
道一想了想問:“這諸王大會都有哪些王爺參加?”
張九思道:“我也不能肯定,不過據東宮所藏文書記載,有王爺頭銜的都可參加。”
道一又問:“那麼誰能當上皇帝,是否看誰得到最多王爺的支持?”
張九思有些猶豫。“理應如此。不過各家王爺實力相差極大,小王爺隻會跟著附近的大王爺行事。
比如,前一回諸王大會時,東路諸王之長塔察爾大王先挺身支持蒙哥為帝,其餘東路諸王也跟著一同支持。西路諸王也同樣如此,拔都大王表態後,西路諸王也才都支持了蒙哥。”
道一聽了有些奇怪。”西路諸王?他們不是在造反麼?他們也會來?“
“這回當然不會。”張九思道,“西路造反後連先皇也不認,他們不會來。”
道一啊了一聲,心想,那麼隻剩東路諸王了,現在東路的頭是誰?啊,不就是廣寧王麼?廣寧王的爹翁吉昂正在晉王手下效力!
“東路之長廣寧王支持誰?”道一趕忙問道。
張九思一愣。“不,廣寧王並非東路之長,他雖在平定乃顏之亂時立下大功,先皇怕他勢力太大,並未讓他接替乃顏......啊,我明白少俠的意思了。廣寧王就算和他爹一樣支持晉王,東路諸王也未必支持他......
嗯,不過,他畢竟如今在東路中勢力最大,且是遼東平章,又有親爹身為晉王重臣......”
說到這裡,張九思停了下來,臉上露出憂慮之色。道一也開始擔心起來。
......
次日,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在張九思的督促下,眾人早早起來,正想出發。忽然間,有人大叫不好。
隻聽周圍響起陣陣的馬蹄聲,接著,薄霧中出現大批騎兵,轉眼間就將他們的車隊團團包圍起來。不用細看,都是晉王的人馬,為首之人又是翁吉昂。
眾人嚇得不知所措。三皇孫更是瑟瑟發抖,就差點跪倒在地了。
還是張九思鎮定些,拔出劍來厲聲喝問:“翁吉昂將軍,你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