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多頭下注_苟在明末當宗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苟在明末當宗室 > 第九百四十七章 多頭下注

第九百四十七章 多頭下注(1 / 1)

朱慎錐摸透了鄭芝龍的心思,明白鄭芝龍是根本靠不住的。

讓鄭芝龍去剿滅小琉球的荷蘭人,最終的結果不用猜他也能猜的到。無非就是剿而不滅,戰時越拉越長,就和當年遼東的李成梁一樣,養寇自重數十年,官是越當越大,權是越來越重,可這個寇卻始終剿滅不了,而且李成梁死後努爾哈赤立即反叛,導致釀成了後來遼東的惡果。

相比之下,鄭芝龍的兒子鄭森(鄭成功)要比其父好上許多,至少曆史上驅逐荷蘭人是鄭森所為,也就此收複了台灣。

因為這件功勞,鄭森在後世也被稱為“民族英雄”可許多事也要辯證的來看,當時如果不是南明已沒了退路,鄭森知道自己恐怕無法在大陸立足了,一旦福建徹底被清軍攻占,南明包括自己就再無生路可走,在這種情況下鄭森必須要想辦法找一條後路,而這條後路就是被荷蘭人占據的小琉球了。

鄭森收複小琉球固然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得小琉球再一次回歸了中國懷抱。可也有著渡海保全自身的打算,而且這個想法更是實實在在的,這才會有後來的軍事行動。

而且從當時鄭芝龍、鄭森父子截然相反的態度和作為來看,朱慎錐還懷疑他們早就私下商議好了。父子各投一方,無論最終誰勝誰負,天下歸於誰都能保全鄭家的榮華富貴。

這種做法古來有之,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家就是這樣,諸葛亮兄弟三人各為不同的主公效力,諸葛亮在蜀漢,為劉備重用身居丞相之職。而他哥哥諸葛瑾效力東吳,最終當到了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的官職,其權勢並不亞於諸葛亮多少。

至於弟弟諸葛誕卻在曹操手下,一直當到鎮東將軍、揚州都督、山陽亭侯的官職。

諸葛一門三兄弟,各為其主無非就是分散家族風險,無論哪方麵勝都能讓諸葛家保全並延續下去。類似的情況曆朝曆代實在是太多了,那些世家大族誰不是這樣的?鄭芝龍父子雖是海盜出身,可也明白這個道理,大廈將傾之時必須要為家族找一條出路,父子假意反目各投一方是最好的辦法。

就這樣,鄭芝龍投靠了大清,鄭森領兵去打小琉球,帶著南明小朝廷遠走海外,如此萬無一失。

要不然以鄭芝龍對軍隊的掌控力,哪怕鄭森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把鄭芝龍的精銳軍隊大部全部拉走成為他的部下,這其中要沒鄭芝龍的安排和授意根本就不可能。

至於後來鄭芝龍投了大清後卻落了個被斬首身死的淒慘下場,這不是鄭芝龍走錯了路,而是當時大清出爾反爾,多爾袞等人雖是能臣,卻沒有皇太極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氣度,因為鄭森的緣故直接對鄭芝龍下手,前腳剛封了鄭芝龍海澄公爵位,後腳就找理由拿下了鄭芝龍。

這樣的結果是誰都預料不到的,也正是因為鄭芝龍的死導致之後鄭森對大清充滿仇恨,堅定了和大清抗衡到底的決心,這才讓南明小朝廷在小琉球繼續延續了數十年之久。

眼下鄭森還年輕的很呢,按照其出身,鄭森和太子朱敏瀾差不多大,現在還是一個少年。鄭芝龍受招安後就把鄭森從日本接了回來,然後養在福建,雖然鄭芝龍是大海盜出身,但對兒子的教育很是上心,鄭森去年的時候考上了秀才,算是武將之家極少出的文人之才。

原本鄭森中了秀才後會去南京繼續進學,不僅入了南京國子監讀書,還會拜錢謙益為師。可因為江南出了大案,鄭森北上的時間耽擱了,現在是否去了南京並不知道,至於拜錢謙益為師就更不可能了,現在錢謙益早就入京為官了,還是禮部尚書,怎麼可能在南京收這個學生呢。

“讓內閣給鄭芝龍下令,讓其驅逐小琉球的荷蘭人,守護島上大明子民。”

雖說鄭芝龍靠不住,可目前福建那邊能用的水師也就他了,而且這件事也繞不過鄭芝龍去,一旦朝廷不用鄭芝龍反而不好。不管鄭芝龍會是什麼態度,又或者是否真的養寇自重,這個命令必須要下。

溫體仁應聲答道,說內閣會遵旨給福建那邊下令,要求鄭芝龍儘快解決荷蘭人問題。既然這件事暫且就這麼先定了,朱慎錐也就不多說什麼,讓溫體仁儘快去辦,就當溫體仁準備告辭的時候,朱慎錐突然提了一句聽說劉宇亮這些日子身體有疾,每況愈下,恐怕難以再擔任內閣閣老,是否如此。

溫體仁心中頓時一動,劉宇亮在內閣中排名最後,但他的資格卻老,年齡也是最大。

而且皇帝說的也沒錯,劉宇亮的身體的確不好,從去年秋末起時常生病,對於政務已有力不從心,私下裡已有告老的打算。

不過劉宇亮還沒正式上書告老,畢竟他這一把年紀當到內閣閣老已是不易,能多在位置上留些日子也好。但現在皇帝這麼說了,表示皇帝已有打算撤換劉宇亮的想法,作為內閣首輔溫體仁心裡很清楚。

“回陛下,劉閣老這些年操勞國事,身子的確有些不好,不過……。”

“既然身體不好,年齡也大了,還是早些休養吧。朕用人可不想落一個苛刻臣子的壞名聲,萬一他故於任上,世人說不定會拿朕如何評論呢。溫先生是首輔,當為朕分憂,而且如今皇太極已死,建奴那邊有了大變,眼下正是我大明的機會,萬一劉宇亮精力不濟,耽誤了國事這如何能使得,你和劉宇亮私下說一聲,就說為國事勸其告老回鄉,朕自當有加恩於他,不會虧待大臣。”

溫體仁應聲稱是,見朱慎錐再也沒交代,這才告退。

等出了乾清宮,溫體仁緊皺起了眉頭,回想著剛才朱慎錐的那番話,看來劉宇亮這個內閣閣老是做到頭了,他不辭也是不行,如果乖乖上折告老,皇帝還會留他一份體麵,假如依舊賴著不走,恐怕下場就沒那麼好了。

朱慎錐可不是普通的皇帝,溫體仁心裡很清楚。而且劉宇亮在不在內閣對溫體仁來說也不是太大的事,內閣中次輔張至發本就是溫體仁的人,一直唯溫體仁馬首是瞻,至於其他幾個閣老,範複粹的行政能力不錯,而且為人也相對正直。至於孔貞運乃是孔子後人,屬於文人的代表,但又和東林黨沒什麼瓜葛。

劉宇亮能力是最差的,性格也屬於牆頭草,他在內閣的作用並不大,所以就算劉宇亮離開內閣,對溫體仁也沒什麼影響。可關鍵一旦劉宇亮不在內閣,按照現在內閣的閣臣人數必然會增補一人,這個人會是誰呢?

“錢謙益?楊嗣昌?還是徐憲成?或者是張錫鈞?陳奇瑜?”溫體仁忍不住琢磨了起來,這些人都有可能。

其中概率最小的應該是徐憲成,畢竟徐憲成是外戚,一個外戚入閣難度很大,皇帝不會不考慮這點。張錫鈞在這一次江南案中立下功勞,而且他的官職也不低,已有資格入閣,至於陳奇瑜就更不用說了,他本是五省總督,官職在大明是頂尖的,而且平定了內患後陳奇瑜被調任至京,雖沒能入閣卻擔任了兵部尚書,這個職務在六部中也算極其重要,離著入閣也就一步之遙。

錢謙益和楊嗣昌就更有資格了,後者本就當過內閣閣老,要不是因為自己的緣故把楊嗣昌踢出了內閣,楊嗣昌說不定早就成內閣首輔了。而錢謙益當時入閣的呼聲極大,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錢謙益能夠入閣,可被溫體仁和楊嗣昌聯手擺了一道,最終非但沒有入閣反而被趕到了南京。

這兩人都有資格,而且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再加上他們和溫體仁向來不對付,甚至還有私仇,如果讓他們入閣的話對溫體仁來說可不是好事。

想到這,溫體仁不由得咬了咬牙,覺得就算是讓徐憲成入閣也比讓錢謙益和楊嗣昌入閣的好,現在皇帝還沒決定替代劉宇亮的人選,可以他對皇帝的了解恐怕心中已經有備用人選了。無論如何要把這兩個家夥排除在外,一旦讓他們入閣,自己這個首輔以後日子會很不好過。

就在溫體仁琢磨著內閣增補人選的時候,太子朱敏瀾忍不住也問了朱慎錐這個問題,詢問劉宇亮離開內閣後由誰來接替。

對此朱慎錐笑問朱敏瀾他覺得誰合適,朱敏瀾想了想後提出了幾個人選,這幾個人選和溫體仁所想的幾乎一致,在他看來朝廷中能入閣的人屈指可數,算來算去也就這些人有足夠的資格了。

“哈哈哈,如我不用他們,你覺得還能用誰呢?”朱慎錐笑著繼續反問。

這話讓朱敏瀾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凝神思索後詫異道:“爹您不會是想讓孫師傅入閣吧?孫師傅這把年齡了,您就算想用他也不肯啊!”

“孫承宗資格足夠,能力也沒問題,而且他本就當過閣老,再入閣天下人也挑不出毛病,假如他年輕十年,我必然會讓他入閣,可如今卻是不成了。”朱慎錐搖頭歎息道,這是他的心裡話,孫承宗的確是合適人選,可惜年紀太大了,他這樣的年齡入閣自己也於心不忍,萬一累死任上,自己心中也是不安啊!

而且前幾日孫承宗私下見了朱慎錐一麵,提出了打算回鄉養老的想法。孫承宗快八十的人了,這一年多當教習堂的總師傅任勞任怨,儘心幫著皇帝教育和培養太子、皇子。

而且孫承宗還幫著皇帝解決了軍隊中內部軍頭的問題,正是由於他的出麵才使得吳襄等人這麼容易放棄了手中兵權並且進京任職,這份功勞足夠大,也足夠讓皇帝滿意。

用人總不能用到死,何況孫承宗這樣的老臣。所以當孫承宗提出要告老還鄉的打算後,朱慎錐雖心中不舍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但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等軍校正式開學後,太子和皇子入校學習,孫承宗再離開京師回鄉休養,對此孫承宗也答應了下來,從時間來算也沒多久了。


最新小说: 同時穿越:繼承萬界遺產 大佬歸來,裴律師追妻從情人做起 湘西艋舺 鵲棲蘭因 真吵,朋友送我一隻珍珠鳥 欲吻春潮 凡塵紀 劍雪 百戰無雙 步步高升:從借調到權力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