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鮮內部的局勢發生變化的同時,又一個消息傳來,給了豪格當頭一棒。
原本以為死在王宮,就連屍骨都隨著火燒王宮被化為灰燼的朝鮮王子樂善君李潚突然在濟州島出現了。
誰也不知道樂善君李潚究竟是怎麼逃出的漢城,又是怎麼去的濟州島。但見過樂善君李潚的朝鮮貴族都能證明這位王子的身份是實實在在的,不僅容貌和年齡能夠證明,而且還帶著朝鮮王室的玉碟再加上他樂善君的印信等物。
隨著樂善君李潚在濟州島出現後,圍繞著樂善君李潚,一些貴族大臣們蜂擁而投,而且現在的濟州島不僅有原本朝鮮的駐軍,還有大明的水師駐紮,此外大明陸軍在濟州島也有好幾千兵力,協助朝鮮人拱衛濟州島。
隨著朝鮮國內的變化,大明那邊很快就做出了反應,一方麵堅決不承認豪格和薑成賢在漢城擁立的“偽王”,並且向外公布所謂的崇善君李澂是個假貨,是豪格和薑成賢不知從哪裡找來的一個娃娃,冒充已經死在漢城之變的崇善君李澂,頂替登基。
另一方麵,大明正式頒布旨意,鑒於朝鮮國內大變的緣故,大明冊封樂善君李潚為朝鮮國王,就這樣樂善君李潚在濟州島正式登基,重組了新的朝鮮朝廷,任命了新的領議政大臣和左右議政並六曹、兩司、五軍營等各部門機構。
登基之後,李潚以朝鮮國王的名義頒布詔書,公開說明當日漢城之變的真相,痛斥建奴對朝鮮王室的屠殺行徑,號召朝鮮臣民聯合起來反抗建奴暴政,驅逐建奴,恢複朝鮮王室的法理統治。
此外,李潚還下旨給了綾原大君李俌,封他為朝鮮兵馬大元帥,開府建牙,統領朝鮮各路兵馬,以抗清軍,反攻漢城,撥亂反正。
隨著這件事一出,朝鮮國內一片大嘩,而且李潚的身份和綾原大君李俌完全不同,雖然之前綾原大君李俌對漢城之變進行了貶斥,並且告知真相,號召朝鮮臣民不要輕信豪格和薑成賢的話。可問題在於綾原大君李俌作為宗室雖有影響力,可影響力畢竟有限,信他的人有,不信他的人也有,還有相當一部分朝鮮貴族和世家大族更是暗中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意圖左右逢源,為自己牟利呢。
但李潚的出現就完全不同了,李潚的身份不僅得到了大明的認可,還得到了聞訊趕去濟州島的朝鮮貴族和臣子們的認可。再加上大明宗主國為李潚站台,直接下聖旨冊封了李潚為新的朝鮮國主,這樣一來在漢城的那位國王就成了笑話,除去漢城的小朝廷承認李澂是朝鮮國主外,朝鮮各道對這位國主的身份都起了疑心,而且大明那邊也說過,真正的李澂已在漢城之變當日已經死了,這個李澂是假的,這樣一來李澂的影響力大大減弱,使得之前已經有意投向漢城的那些貴族和世家大族們心裡打起了鼓,暗中派人聯絡濟州島那邊,意圖得到濟州島的支持。
而且李潚在大明的扶持上登基後又冊封了綾原大君李俌為兵馬大元帥,以此拉攏了綾原大君李俌一黨,更得到了朝鮮臣民的認同。
隨著這些變化的產生,朝鮮的內亂非但沒有平息下去,反而越來越甚,而且在綾原大君李俌正式接任兵馬大元帥,開府建牙後,之前的叛亂性質徹底改變,已成為了朝鮮正統爭奪和舉國之力對抗建奴的行為,這把火點起來後,朝鮮再無寧日,豪格一時間焦頭爛額,暴怒之下動用兵力打算先掃平京畿道的叛亂,然後再聯合阿濟格的軍隊再對綾原大君李俌下手,直接一舉擊垮他的軍隊,滅掉李俌後,再想辦法一步步穩定住朝鮮政局。
“哈哈哈!”乾清宮,朱慎錐難得開懷大笑,高興之極。
一旁,穿著軍服的太子朱敏瀾也是同樣帶著笑容,他在軍校學習已有小半年了,這小半年來朱敏瀾和其他學員一樣吃住在軍校,接受著嚴格的軍事訓練和繁重的課業。
雖然朱敏瀾從小就跟著朱慎錐練武,從他這個年紀的年輕人來說,朱敏瀾雖比不上當年的朱慎錐,但也算得上弓馬嫻熟,能文能武了。
原本朱敏瀾以為自己去了軍校再怎麼著不能說數一數二也算是軍校學子中的佼佼者吧。但他萬萬沒想到等到了軍校後才發現和他差不多的學子數不勝數,他在這些人中根本就不起眼,尤其是同學中還有幾個特彆牛的家夥,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練出來的,小小年紀不僅武藝比自己強不少,而且力大無窮,幾十斤的大關刀在手上和玩似的耍的如同車輪,看得朱敏瀾目瞪口呆。
直到這時候,朱敏瀾才真正體會到朱慎錐說過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真諦,收斂起了自己內心的驕傲,踏踏實實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
雖然朱敏瀾是太子,大明的儲君,可在軍校中一切身份都是沒有的,所有的僅僅隻是一個代表學員的編號罷了。哪怕他的身份不同,在軍校中也沒任何特殊待遇,大家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在學習中犯了錯誤,就算是朱敏瀾也一樣要受到懲罰,這點可是朱慎錐特意叮囑過的,如果軍校的教官私下敢網開一麵,朱慎錐絕對不會輕饒,在這種壓力之下,教官根本不敢放水,再者誰也不知道軍校中隱藏著的錦衣衛真正的身份,又躲在哪裡觀察著所有一切,每日都有詳細的報告送到朱慎錐的案頭上,朱慎錐對軍校中大小事務了解的清清楚楚。
經曆了軍校小半年的曆練,朱敏瀾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了起來。再加上之前他已經大婚,更褪去了少年的氣息,變得成熟了起來。
雖然從武藝來看,朱敏瀾在他這一屆同學中僅僅排在中等的位置,畢竟有些天賦是靠之後的努力無法彌補的。比如天生神力這種,這可不是靠鍛煉能及上的,而且朱敏瀾的優勢也不在這點上,他更多的是比同齡人更強的謀略和對問題思考的角度還有判斷力。
由於這個緣故,朱敏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軍事的研究上,包括從軍事角度出發的諸多科目。比如軍隊訓練、後勤、排兵布陣和對戰略的判斷等等,這些讓他在同學中脫穎而出,雖然沒能達到超越所有人的程度,但在同學中也算是排名前列了。
此外,哪怕朱敏瀾在軍校再低調,軍校也以一視同仁來對待他,但他作為太子和儲君的身份卻是改變不了的。而且軍校的學子中大部分都是勳貴子弟,還有部分是將門子弟,另外還有一些因為讀書不成,意圖通過軍校來搏一個前程的世家子弟。
這些年輕人雖然都年紀不大,可出身卻都不是普通百姓,他們為人處世自然和普通人不一樣,哪怕朱敏瀾再低調,可軍校中知道他身份的人依舊知道,雖然限於校規不敢給朱敏瀾光明正大的照顧,可平日裡適當地靠近甚至交好卻是沒問題的。
久而久之,在朱敏瀾身邊就形成了一個小團體,這樣的情況朱慎錐並不阻止,因為這其實是朱慎錐早就預料到的結果。之所以把皇子包括儲君送進軍校,並且以此作為以後大明皇室的定律,朱慎錐就是想通過這個方式讓太子自己去培養他的班底,借用這個機會讓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年輕人圍繞太子形成他們的團體,未來這些人都能為太子所用。
此外,這樣做也能給勳貴、將門和世家子弟施恩,讓他們圍繞太子形成新的利益團體,同時也增強他們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這些人以後的培養。
說白了,皇權和貴族階級是沒有太多矛盾的,或者說皇權和勳貴之間本就是依附存在。得到了貴族們的支持,包括其他世家的支持,皇權才會擁有更大的實權,這對大明未來是有極大好處的,而這個改變也會從朱敏瀾開始。
“溫體仁和王晉武他們乾的不錯,沒想到居然把朝鮮搞的翻天覆地不算,還弄出了兩王之爭,現在朝鮮大亂,接下來豪格可有苦頭吃了。”朱慎錐心情極好,朝鮮的變化已超過了自己的預期,原本隻是想讓朝鮮亂起來,搞出朝鮮和建奴之間的矛盾,大明再在其中撈取好處。
但沒想溫體仁和王晉武聯手把事做到了這樣的結果,這出乎意料,甚至更超過了朱慎錐的期待。
“首輔雖然不懂軍事,但做這些卻是無人可及。至於王將軍就更不用說了,他當年跟著您可是您一手教導出來的,有他們兩位出手,朝鮮不亂才怪呢。”朱敏瀾笑嘻嘻地在一旁附和道。
“你這小子,什麼叫做這些無人可及?難不成你是腹誹溫體仁奸詐?彆忘了他可是堂堂首輔,這話可不能外傳,要不然被外人聽見還以為你我沒有容人之量呢。”朱慎錐微皺眉頭,板起臉訓斥了太子一句。
朱敏瀾連連點頭稱是,承認了錯誤。不過他心中卻不以為然,自己老爹是什麼貨色他還能不知?如果說溫體仁腹黑不假,可溫體仁在朱慎錐就是一個工具人,自始至終都被朱慎錐如同耍木偶一樣擺弄。要說真正腹黑的是自己這個老爹才對,可在表麵上朱慎錐反而是人人誇讚的明君,而幫著朱慎錐乾事的溫體仁卻成了奸相,一切問題追究全是溫體仁的,有時候朱敏瀾也不由得為溫體仁覺得可憐,但又看溫體仁依舊神采奕奕樂此不疲的樣子,朱敏瀾又不得不承認自己老爹用人的手段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