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昂四世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他所考慮問題自然是從葡萄牙的利益角度出發,雖然他的這些打算有些利用大明的嫌疑,但對於葡萄牙國王的他來說卻是為了國家。
而且從事實來看,眼下大明已經中興,一旦在遼東的戰事解決後,那麼接下來大明就徹底消除了最大的隱患。而按照大明的發展而言,呂宋的丟失的確是打了大明的臉,作為被大明庇護的屬國居然被西班牙占領,而且就連王室都被西班牙人屠殺了,大明如何能忍得下這口氣呢?
之前大明無力顧及其他,這是因為內憂外患的緣故。而當內憂外患不存在的情況下,呂宋的問題就到了解決的時候。而且王夫之心裡也清楚朱慎錐這個皇帝可不是庸碌之輩,這是一個和開國的洪武大帝還有永樂大帝一樣的強勢帝王,其他的不說,僅從這一次派他和鄭鴻逵來歐羅巴出使就能看出,朱慎錐已經開始把目光從大明一地轉移到了世界,開始著手之後的布局了。
未來大明必然會向外擴張,而且在向外擴張的情況下海洋的爭奪是第一位的,這也是在王夫之他們出使前朱慎錐特意向他們交代過的,這一次出使不僅肩負著外交的使命,還要肩負著和歐羅巴諸國合縱連橫的謀劃,此外還要從歐羅巴這裡獲得先進的造船技術,包括造船人員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呂宋的問題早晚都要解決。
所以在若昂四世試探著說出了他的打算,並且提出了他作為葡萄牙國王的和大明建交的意願後,王夫之也看明白了若昂四世的真正用意。
雖然他知道若昂四世真正要的不僅隻是他所說的那些,還有著其他一些不為人知的算計,可作為一個合格的外交人員,王夫之並不在乎這些,外交這個名詞在大明雖是新名詞,可在中國曆史上所謂的外交其實就是縱橫的另一種說法。
中國人古時候就有縱橫家存在,這些縱橫家在如今就是外交家的代名詞,玩這一手中國人可不是新人,甚至相比歐羅巴的這些人更熟練的很呢。
“陛下既然希望能和我大明建立外交關係,作為大明的使者自然不會拒絕,何況我們兩國早就有交往,如果不是當年的特殊情況,恐怕早就應該有官方的建交了。”王夫之笑著對若昂四世說道。
“這麼說,您同意了?”若昂四世驚喜問。
“當然,為什麼不同意呢?”王夫之道:“我大明使團能順利來到歐羅巴,多虧了貴國的協助,如果不是貴國的艦隊還沒這麼容易見到陛下您呢。另外,在我作為使者出使之前,我們的皇帝陛下就對我做了交代,來到歐羅巴後應當拜訪您,並對您之前的幫助感謝。而您今天提出的這個建議,在我看來也是我們皇帝陛下所期待的,對我個人而言很樂意見到我們兩國的建交合作。當然了,正式建交還需要得到我們皇帝陛下的批準,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陛下同意的話,可以先以葡萄牙王國的名義向我大明朝廷遞交一封國書,再派出正式的使者,就和阿道夫子爵出使大明同樣的做法,等到我們皇帝陛下認可,接受了您的國主後,我們兩國就可以正式建交了。”
“太好了!”若昂四世滿麵堆笑,心中喜不自禁。他原本還以為要說服王夫之是一個困難的過程,但沒想會如此簡單,更對王夫之的爽快大起好感。
當即,若昂四世就表示這完全沒有問題,他會儘快寫一封國書,然後挑選一位合適的貴族前去大明拜訪大明的皇帝,求得對方的認可,建立正常外交關係。
王夫之笑著點頭,還說他可以書信一封,讓若昂四世的使者連同國書一起攜帶前去大明,有了自己的書信,大明那邊會更順利許多。按理說應該由他回國時帶著對方的使者一起走的,不過他剛剛抵達歐羅巴,接下來還有很久的行程,尤其是要去瑞典和波蘭,最終的歸期還不確定,既然葡萄牙本就掌控著東西方的航線,葡萄牙有能力直接前往大明,若昂四世自行先安排即可,沒必要等他行程完畢後再一起出發。
當然了,假如若昂四世覺得派出的使者和自己一起走更合適,王夫之也不會勉強,但這時間就說不準了,也許半年,也許一年甚至更久,終究要等他在歐羅巴的出使全部完成後才能動身返回。
若昂四世笑著點頭,說既然這樣就沒必要一起走,他先派使者去大明就行。就得麻煩王夫之寫一封信一起帶去,並由衷感謝王夫之的幫助。
擺擺手,王夫之說這都是小事,也是自己應該做的,這副雲淡風輕的姿態,更讓若昂四世心中感激。
“閣下接下來的行程不知道安排好了沒?打算什麼時候動身?”若昂四世關切地問道。
“就這些日子吧,預計還會在裡斯本休整幾日,最多在下月初就會離開裡斯本進行後續的行程。當然,剛才答應陛下的信件我會儘快完成,到時候讓人送到陛下手中。”
“非常感謝您,按理說我很希望您能在裡斯本多停留些日子,和您的交流讓我身心歡愉,在您身上,我感受到了東方貴族和學者淵博的知識和氣度,這是歐羅巴所不具有的,讓我受益匪淺。”
“不過作為國王,我也能理解您肩負的使命,不便強留耽擱您的行程,但在此我希望等您踏上回程的時候,再一次來到裡斯本一定要來我這裡做客,您和您的使團是我本人和葡萄牙王國的貴客,辛特拉宮的大門隨時向您暢快,迎接您的到來。”
若昂四世的這番話情真意切,讓王夫之也頗為感動。王夫之真心誠意對若昂四世表示了感激,並做了承諾。
接著,若昂四世又道:“至於您後續的行程,我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不知是否合適?”
“陛下有什麼話儘管說就是,不必這麼客氣。”
“既然這樣,那我就冒昧了。”若昂四世道:“根據我所知,您和您的使團是打算從裡斯本向東,然後進入西班牙,再從西班牙直接進入法蘭西,隨後穿越歐羅巴腹地抵達波蘭,再從波蘭前往瑞典,是這樣麼?”
“怎麼?這有什麼不妥麼?”王夫之好奇詢問,這條路線是他們抵達裡斯本之前商議的,按照這條路線的行程,他們會直接經過好幾個歐羅巴的重要國家,比如西班牙、法蘭西、德意誌地區甚至奧地利然後進入波蘭,等到了波蘭後,先完成和波蘭的外交任務,然後再北上前往瑞典。
這樣一來,不僅能沿著這一路和諸多歐羅巴諸國進行接觸,還能通過沿途更好地了解整個歐羅巴的情況,這也是王夫之出使歐羅巴的使命之一。
若昂四世微微搖頭,神色凝重道:“您選擇的這條路線,如果是以前的話自然是不錯的路線,但現在這條路線對您來說並不算合適。歐羅巴各國的戰爭已打了二十多年,這場戰爭幾乎把所有歐羅巴諸國都卷入了進去,這戰爭究竟還會打多久,什麼時候結束,誰都無法預料。”
“而且這場戰爭的爆發主要是因為新教和天主教的緣故,歐羅巴大陸的各國信仰有所不同,以哈布斯堡王朝和羅馬教廷還有德意誌天主教成員國為主的天主教聯盟和信仰新教的聯盟之間水火不容,相互開戰,互不相讓。”
“從這點來說,這其實是一場宗教戰爭,戰爭的殘酷遠超過您的想象。由於這個原因,如果您按照這條路線穿越歐羅巴,這個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當然了,作為大明帝國的使者,我相信歐羅巴諸國不會把您和您的使團作為敵人,但戰爭中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有些時候許多意外不是為人的意誌所轉移的,一旦在旅途中遭遇些問題,這對您和您的成員都不是一件好事。”
“為了您的安全,我建議您和您的使團還是直接從裡斯本坐船直接前去北歐,抵達瑞典的首都斯德哥摩,以完成您在歐羅巴的外交使命。這樣的話不僅更便利些,也更安全些,至於船隻您不必擔心,作為大明的朋友,葡萄牙王國的國王,我可以為您的使團進行安排,希望您能接受這個好意。”
“這……。”王夫之聽完若昂四世的講述後有些遲疑了,行程之前已經安排好了,而且都已經在準備中,如果現在要調整行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從若昂四世的建議來看,一旦直接坐船前往瑞典,的確更為便利和安全,但這樣一來他出使的工作僅僅隻限於葡萄牙、瑞典和波蘭這三個國家,而計劃中他是打算直接穿越歐羅巴各國,借行程的機會好好接觸一下各國,了解歐羅巴的。
不過若昂四世說的也沒錯,目前歐洲的戰爭還沒結束,這場戰爭打了二十多年了,按照戰爭的激烈狀態誰都不知道會什麼時候才會結束。而且這場戰爭的起因是宗教原因,是天主教和新教之爭,同時也摻雜著許多其他各國利益的因素,萬一依舊按照計劃出行發生意外,的確是件麻煩事。
一時間王夫之有些猶豫不決,不由得沉思起來。他也不知究竟怎麼選擇更好,而隨著他的沉默,若昂四世也沒多勸,坐在一旁靜靜等著對方的決定,不管如何他已儘到了提醒的義務,至於最終怎樣還要王夫之自己來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