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慎錐當即表態,這個案子三法司目前不適合馬上介入,畢竟誰都無法保證所抓的人中沒有漏網之魚的,更無法確保三法司內部是否有人卷入此案。
目前抓獲的人都已下詔獄,由錦衣衛負責,既然這樣那麼繼續由錦衣衛先查再說,等全部查完,確保沒有疏漏,整理完卷宗再由三法司介入明正典刑更為合適。
可此話一出,張瑞圖、範景文、王命璿三人頓時就急了,張瑞圖是都察院的實際一把手,目前被抓的人中可有不少言官,雖然張瑞圖心中也恨這些言官的所為,居然卷入此案中,可以他的身份卻不能不勸。
畢竟一旦案子鬨大了,都察院臉麵無光,他這個右都禦史也是無法對外交代。而且看過剛才皇帝給他們的案卷後,張瑞圖也能看得出來,這些言官中除少部分人是直接參與此事外,大部分都是被蒙蔽和利用的,就連之前身死的顧國恩也是一樣,他隻是親信他人之言,再加上利欲熏心做了錯事,雖有大錯,卻不至於有謀逆大罪名。
而且這件案子以都察院在朝堂的職責也應當提前介入,以避免事態擴大。所以張瑞圖對此表示反對,聲稱錦衣衛僅僅隻是天子親軍,雖有監察之權卻無司法之權,之前因為事發突然,皇帝動用廠衛緝拿人犯不算為過,可既然人都已經抓到了,接下來就應該由朝廷正式司法部門來跟進,而不是用錦衣衛繼續負責審訊和調查。
畢竟錦衣衛的手段大家都知道,詔獄是什麼地方大夥也明白。一旦錦衣衛為了功勞為拿到口供對人犯嚴刑拷打動用手段,天下幾乎沒幾個人能扛得住。假如是這樣的話,後續的案子發展就無法收拾了,到時候案子擴大化根本控製不住,等到那時候已來不及了。
至於範景文就更不用說了,他本就是刑部尚書,刑部執掌律法,謀逆大案刑部肯定是要出麵的。假如任由錦衣衛來負責這個案子,他這個刑部尚書還當個什麼?職責所在,範景文於公於私都要表示反對,據理力爭,要求刑部立即介入此案。
王命璿的性格向來強硬,為人也是正直,雖他如今已不負責刑部,可在這件事上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強烈要求三法司介入此案中,以避免後續的擴大化。
除去他們三人外,內閣中範複粹和孔貞運也表明態度,懇請皇帝以大局為重,把此案交給三法司協查。至於皇帝所認為的三法司中有人牽連此案,為確保對案情追查無誤,他們表示這實際上並不需要擔憂,完全可以讓三法司和錦衣衛一起查案,有錦衣衛監督,三法司內部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這還不放心,作為內閣閣老,他們願意以閣老的身份聯合三法司、錦衣衛一起徹查,如此就能確保萬無一失。
這個建議提出後,楊嗣昌等人也表示讚同。尤其是兵部尚書陳奇瑜,吏部尚書徐石麒同樣表明了態度,建議按照兩位閣老的看法來查此案,這樣一來更穩妥些。
“這……。”麵對眾人的強烈反對,朱慎錐不由得有些遲疑了,這和他最初的想法不一樣,如果現在就讓三法司介入的話,恐怕這個案子最終結果和自己的打算有些不同。
雖然心中不悅,但麵前的這幾位重臣說的也有道理,錦衣衛雖然好用,可畢竟不是朝廷正式的司法部門,謀逆大罪最終還是要司法部門來定罪審判的,這點錦衣衛根本替代不了。而且全部交給錦衣衛,雖然效率能得到保證,可一旦外麵傳言所謂的謀逆是錦衣衛屈打成招,對於此案最終定罪也有著不利。
“錢先生怎麼看?”目光落到了一直沒怎麼說話的錢謙益身上,朱慎錐開口詢問道。
錢謙益心中苦笑,說實話當他得知真相後真不想摻和這件事,要知道被抓人中有好幾個都是東林黨人,雖然現在東林黨已和之前的東林黨大不相同了,因為之前的江南案再加上這些年皇帝對東林黨的幾次動作,東林黨無論從影響力還是朝中實力都大不如從前。
何況自錢謙益上次負責江南案後,東林黨內部就已分裂,現在的錢謙益表麵上依舊是東林黨的黨魁,可實際上早就投到了帝黨那邊,成了皇帝的人了。
錢謙益隻想安安穩穩當好這個官,更期望著進內閣當閣老,至於其他事他已不怎麼關心。今天來養心殿,無非是因為這件事鬨的太大,而且錦衣衛還因為太學生和學子的緣故抓捕了不少人,作為禮部尚書,錢謙益必須出麵勸說皇帝,對太學生和學子網開一麵,以此表明態度,撈取政治好處。
可沒想之後的情況發生了這樣的變化,這是錢謙益沒有料到的。所以他在弄明白了起因之後就再也沒說什麼,開始隨大流減少自己的存在感,但誰知道他都不表態了,皇帝卻直接又詢問起了他,這讓錢謙益心中暗暗叫苦。
定了定神,錢謙益起身道:“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陛下心中所想臣能夠理解,畢竟此案重大,彆說陛下了,就連臣剛才看了卷宗也是觸目驚心,天下居然有如此駭人聽聞之事,要以臣個人來看,這些人死不足惜,就算陛下全處置了他們也是他們咎由自取。”
“不過陛下,臣有一言進諫,雖以情理而言陛下如此並不為過,但陛下是大明的天子,當今聖上,陛下一舉一動萬眾矚目,自陛下登基以來,我大明扭轉頹勢,內平叛亂,外禦建奴,安撫地方,輕搖賦稅,恢複生產,幾年中陛下施政有目共睹,我大明也在陛下手中已有中興之相,依臣所見,陛下乃不世之英主,上蒼把陛下賜於我大明,實乃我大明臣民之福,天下之幸啊!”
“馬屁精!”錢謙益的這番話讓在場所有人心中不恥,虧得你錢謙益是當今文魁,堂堂禮部尚書,還曾經是東林黨的黨魁,你的風骨呢?你的氣節呢?這樣的話怎麼是你錢謙益口中說出來的?雖然大夥也承認大明有今日氣象的確來自於朱慎錐,如果沒有朱慎錐,以當初崇禎皇帝那番瞎搞,大明究竟會是什麼結果誰都難以預料。
可就算這樣,你也不能如此溜須拍馬啊,這種說辭和諛臣又有什麼區彆?
不過心中雖看不起錢謙益這番態度,但誰也沒嘴上反對,因為大家都看見朱慎錐對錢謙益的這番話很是受用,一副笑眯眯的模樣。
錢謙益繼續道:“陛下乃我大明英主,更是明君。陛下威嚴不可犯,但陛下的名聲也不能被汙。此案重大,陛下一旦如此堅持,僅由錦衣衛來負責此案,就算最終查明事實,恐怕天下人也有非議,畢竟錦衣衛的名聲向來不好,以錦衣衛入手得到的證據,所信者實難保證。”
“如果這樣,哪怕最終再由三法司定罪也有了讓人先入為主的看法,這對於陛下來說不是什麼好事。臣為陛下著想,既然早晚都要定罪,臣建議還是讓三法司儘快介入此案為上,如此一來在律法和程序上就沒了半點問題,至於陛下所慮臣覺得不算什麼大事,把此案交給三法司同時錦衣衛可同時跟進,以確保後續推進和公正即可。”
“陛下如再不放心,就如同幾位大人所言,可由陛下指定重臣監督此案,直接向陛下負責,這就更杜絕了一些可能。這樣做更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讓天下臣民見識到陛下的氣度和雅量,以維護陛下名聲啊!”
“諸位先生覺得如何?”朱慎錐似乎真被錢謙益這番話說動了,神色中微有遲疑,開口對其他重臣詢問。
見朱慎錐的口風似乎有改變,眾人怎麼還不明白機會來了?當即一個個全表態表示錢謙益說的對,案情既然已基本明了,接下來就是繼續查實審案罷了,三法司介入的好處顯而易見,以朝廷出麵明正典刑更為合適,如此就能讓天下人看到大明司法的公平公正,也杜絕了有些不懷好意者借此給皇帝破臟水的可能,這樣一來兩全其美。
聽著眾人的這番話,朱慎錐凝神想了好一會兒,終於微微點頭。
“既然諸位先生都這麼做,朕也不能一意孤行,就依諸位先生之言由三法司介入此案吧。”
“陛下聖明!”這話一出,眾人心中歡喜,連忙起身向皇帝行禮。
不過朱慎錐雖然同意了三法司介入此案,但他也當著所有人的麵提出了條件。
條件有三,第一必須由錦衣衛來監督三法司,並由三法司主官負責此案,而且參與官員先要由錦衣衛核查,確定和此案沒任何關係才行。
對於此點眾人表示同意,畢竟誰也不希望三法司內部出現問題,一旦查著查著居然查到了辦案人的頭上,這豈非成了笑話?
至於第二,除去三法司外,內閣和六部也需重臣介入,對此案進行監督,以確保推行。這點大家也沒任何異議,而且內閣和六部介入本就是一件好事,這樣的話也能避免後續案情失控。
至於第三點是眾人沒想到的,就是朱慎錐要求太子朱敏瀾作為自己的代表參與此案,一切案情推進和所有信息必須彙報給太子,由太子來跟蹤案子的後續。雖然這個要求讓大家意外,可作為大明的太子,朱敏瀾有這個權力,再加上在三法司的問題上皇帝已經讓了步,如果在這件事上拒絕的話恐怕適得其反,最終眾人也表態首肯。
就這樣,在討論好對後續的安排後,朱慎錐當即就把此事給決定了下來,由太子和內閣閣老孔貞運為代表,再加三法司的官員聯合錦衣衛一同審此案,等案情繼續推進再以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要調整,至於所抓捕的人繼續關在詔獄由錦衣衛看管,但審訊等工作移交給三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