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慎錐靜靜坐在那邊,也不說什麼,等到幾位重臣把話全說完了,他這才歎了口氣。
“諸位先生的話說的有理,朕當然明白諸位赤城為國之心,這一次動用廠衛原本也非朕之所願,可朕卻不能不為之。”
“陛下此言差矣,何事不能以三法司處置?臣身為刑部尚書,不能認同陛下所言。”
“臣為都察院右都禦史,同樣也不認可陛下之言,還請陛下立即下旨,召回錦衣衛,平息亂局。”這時候,刑部尚書範景文和都察院的張瑞圖反駁道,其餘幾位臣子也正要開口附和,表示自己的態度時,朱慎錐擺了擺手,讓他們稍安勿躁。
“你們來的正好,如不來朕也要派人去找你們,既然來了,那麼就先看看這些。”朱慎錐也不接前麵的話,直接拿起放在一旁的幾本冊子,太子朱敏瀾會意起身,從他手中接過,隨後幾步上前遞給了坐在最前麵的首輔溫體仁。
溫體仁不解地接過冊子,翻看其中一本當即就細看,看了沒兩眼,溫體仁的眼皮子一下子就跳了起來,臉色也突然就變了,整個人更是露出了極其驚愕的表情。
見他如此,其餘諸人對溫體仁所看的冊子大起好奇,為何首輔會是這幅模樣?溫體仁快速把第一本冊子看完後也不說話,直接順手遞給了最近的一人,然後繼續看另外幾本冊子,就這樣一本本冊子在諸人手中傳遞,很快所有人都看完了其中內容。
“怪不得皇帝如此大怒,更動用了廠衛如此緝拿這麼多人,鬨了半天原來如此啊!”溫體仁心中如此想道,同時也暗暗鬆了口氣。
作為朱慎錐任命的首輔,溫體仁從不結黨,他所追求的僅僅隻是首輔的地位和權力罷了。而且這些年中,溫體仁在首輔的位置上乾的不差,要知道在之前他雖然早就是首輔,可那時候是在崇禎皇帝手下乾活,崇禎皇帝可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在他手下乾活膽戰心驚,一不小心就會給皇帝背黑鍋,這個官當的可是不易。
而在朱慎錐手下,溫體仁可要舒心多了,這個首輔當的有滋有味,再加上溫體仁對政績還是有些追求的,哪怕他的人品有些不怎麼樣,可畢竟他是能乾實事的。
溫體仁最大的願望就是安安穩穩把自己首輔乾好,等任期到後安然退下來,再功成名就回鄉養老。如此一來,以後史書上也會重重給他記上一筆,寫明永明朝首輔溫體仁如何如何,這對於他來說是最大的期望了。
今天來之前,溫體仁對京師突然發生的事憂心忡忡,他並不知道皇帝為何會突然動用廠衛做這樣的事。以他在政治上的眼光和判斷,溫體仁猜測一定是出了大事,要不然也不會鬨成這樣。
可就算如此,溫體仁心裡是不想這件事鬨如此之大的。雖然前些天顧國恩在早朝中當眾對他彈劾,還直接在他頭上扣了一頂通敵賣國的帽子。可溫體仁自認為自己從未通敵賣國,就算有誤會也是解釋得清的,而之後顧國恩突然被人在街頭殺死,激起了京中激憤,這時候的溫體仁也僅僅隻是覺得這件事棘手罷了,卻從來沒想過用強力手段壓製下去,因為他知道一旦這麼做了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而他萬萬沒想到朱慎錐居然這麼乾了,毫無顧忌直接動用廠衛在京中大肆搜捕,這讓溫體仁憂心忡忡。在他看來朱慎錐這樣做是絕對不智的,這樣的手段強壓絕對不是什麼好事,一旦激起更大的反彈,不僅朱慎錐會陷入困境之中,而他這位首輔也會被所有人認為是始作俑者,自己本就不怎麼樣的名氣徹底臭了,未來彆說留名青史了,恐怕就算留名也是罵名,這是溫體仁絕對不願意看見的結果。
現在在看完這些冊子後,溫體仁之前的顧慮徹底打消,也明白了朱慎錐為何會以這樣雷霆萬鈞的姿態行這樣的舉動了。心中暗喜之餘也放下了心,心態一下子就平了許多。
除去溫體仁外,王晉武早就知道了一些內幕。雖然他沒有正式參與其中,為了避嫌朱慎錐也沒提前讓他介入此事,但京師出了這樣的大事,而且還調動了新軍在京師戒嚴,作為軍中第一人又是內閣閣老的王晉武不可能半點消息也不知道,何況他還是當今皇帝的表弟呢。
前麵說過,今天王晉武來就是打醬油的,跟著諸人湊個數罷了。另外他還有看熱鬨的嫌疑,反正皇帝在這件事上出手了,那麼接下來收尾的工作肯定是內閣和朝廷各部尤其是三法司來負責,他在內閣中排名第三,不前不後的位置沒必要出頭,安心在一旁瞧著就是了。
“這怎麼可能!”王命璿看完這些冊子後驚呼一聲,臉色變得尤其難看。
其他諸人也是麵麵相覷,一時間難以想象這些冊子中的內容是真的,因為裡麵所說的這些實在是讓人太過驚愕了。
“這些是昨日朕讓內廷整理的實證,你們也看看吧,不過這是內廷的事,所牽連的宮人朕已處置了,但王承恩和幾個首要人物朕還留著,如你們不信可以去見上一見,聽聽他們說些什麼。”朱慎錐又丟出幾本冊子給他們,讓他們看其中內容。
眾人接過後連忙細看,等看完後更沒話了,一個個你瞧瞧我,我瞧瞧你,神色滿是震驚。
“此事觸目驚心啊!”朱慎錐起身,在殿中慢慢篤步道:“朕自監國後,自認對大明儘心儘力,為我大明這些年勤於國事,日夜操勞,這才有如今大明中興氣象。”
“平定內患,解決流寇,外禦建奴,朕之武功雖不能同太祖太宗比,但也算得上對得起我大明列祖列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了。朕登基之後,更是戰戰兢兢,為國操勞,除弊革新,富強國家。無論是朝中百官還是大明勳貴,朕自認一向善待,更做了不少實事。可偏偏有些人卻認為朕之皇位來之不正,心念前朝,意圖行複辟之舉,甚至還勾結內廷,行不軌之事,挑唆言官起彈劾重臣行徑,意圖擾亂我大明朝政,如此狼子野心,朕豈能容之?”
“爾等說說,對付這樣的人,朕動用廠衛有何不可?太祖設大明律,律法中有十惡重罪,其中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均為前者,如此大罪,難不成朕還先召開朝會,通報三法司再處之麼?假如這樣的話,大明威嚴何在?天子威嚴又何在?朕以雷霆手段行之,有何不可?”
溫體仁再不遲疑,當朱慎錐話音剛落,他起身就朝著皇帝大禮跪下,聲音中帶著哽咽道:“臣身為首輔居然對此事失察,此乃臣之過!陛下繼位後,我大明中興日漸,卻沒想朝中居然有如此狼子野心之人,意圖謀反,實是令人匪夷所思,陛下以雷霆手段處置,臣非但沒有異議,臣更讚同陛下所為,臣為首輔當為陛下,為我大明解憂,臣建議對此案嚴厲處置才是,這些亂臣賊子一個都不能放過,當誅!當誅啊!”
“混蛋!難不成你溫體仁為了討好皇帝要掀起天字號的大案不成?”溫體仁這番話讓在場中有的人讚同,但也有人表示反對,心中不由得暗罵起來。
這件事的確不小,在曆朝曆代謀反罪名是最大的,而且如果不是因為皇帝提前一步得知消息,並行事果斷動用廠衛,說不定再過幾日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但就算這樣,在有些人看來這件事也不便牽扯過大,如果按照溫體仁的建議那麼所有牽連之人沒有一個好下場,到時候人頭滾滾是必然的,而一旦殺了這麼多人,其影響更是巨大。
一時間有些人不由得想到了開國時期朱元璋手中的幾件大案。無論是胡惟庸案還是李善長案又或者後來的藍玉案,哪件案子不是牽連甚廣殺了個血流成河的?一旦朱慎錐也這麼乾了,那麼不知有多少人會死在屠刀之下,雖然其中有些人有取死之道,可畢竟還有不少人僅僅隻是牽連而已,全部殺了未免太過。
當即,張瑞圖等人站了出來,表示這件案子重大,現在既然廠衛已經把人給抓獲了,那麼接下來應該由三法司介入才對,對於此案細細審查,絕對不放過一個大逆不道之人,但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殺人可以,但不能牽連,能少殺就少殺,不殺更好,絕對不能把此案弄成開國時的那種大案,要不容易動搖國本。
對於這些人的態度和看法朱慎錐心知肚明,他明白他們的想法,可卻不認可他們的建議。要知道牽連中的這些人中不僅有官員還有勳貴,此外還包括其他一些群體,這些群體既然敢做這樣的事,那麼就要承擔事敗的嚴重後果。
哪怕這些人中有不少親朋好友或者故交,朱慎錐不直接牽連就算不錯了,至於網開一麵根本不用想,自從發動一刻起朱慎錐就有了考慮,這些人必須狠狠處置,絕不放過,他要以鐵血來震懾天下,再用這個機會對大明政局進行洗盤,徹底扭轉之前大明的政治格局,以杜絕類似的事往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