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要求,豪格一直都沒有答應。畢竟他心中還有當大清皇帝的念頭,打算等擊敗多爾袞,帶著軍隊打回遼東,回到盛京後廢掉福臨,以先皇長子的身份登上帝位。
這可以說是豪格心中的執念吧,在開戰之初他依舊是這樣想的,可事實卻給了他殘酷打擊,現在彆說贏得多爾袞了,就連守住都成了奢望,一旦擋不住多爾袞的腳步,那麼一切就全完了。
如果是在之前京兀兒同豪格說,豪格不是搪塞一番就是心中怒火頓起,可眼下形勢比人強,事實擺在眼前豪格不得不再考慮起了這個要求,而他也知道,一旦答應了下來,自己就再也沒退路了,而所謂的大清也將不複存在。
最終,豪格依舊和之前一樣沒有給出答複,對此京兀兒也不意外。畢竟這樣的大事再加上豪格的身份不同,要做出決定是很難的。
不過沒關係,京兀兒等得起,再等些日子也無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麵臨壓力的不是自己而是豪格,豪格都不急,他何必這麼著急呢?
幾日後,多爾袞的大軍逼近了平壤,主力直指平壤,而偏師由多鐸指揮掃蕩平壤以東地區,確保後路穩定。
多爾袞擺出了一副攻打平壤的架勢,至於多鐸指揮的偏師在解決平壤以東區域的朝鮮軍隊後不知所蹤。精於戰事的豪格心裡明白,多爾袞是用他們八旗對方明軍的老辦法,那就是“圍點打援”的戰術,一旦從漢城的軍隊來救平壤,那麼這支偏師會恰到好處地出現在某地,直接截斷對方的退路,聯合多爾袞的主力部隊夾擊殲滅對方。
之前豪格打算讓京兀兒出城野戰,牽製對方目的就是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可惜談判失敗了,京兀兒根本不肯出城,還提出了大明之前的條件逼迫豪格就範。無奈之下豪格隻能放棄這個計劃,收縮兵力駐守平壤,並向漢城傳去命令,交代那邊的軍隊隻需駐守漢城,嚴防偷襲,不得擅自來救平壤。
多爾袞圍困住平壤後,等待幾日見漢城那邊的軍隊沒有救援的姿態,接下來他就下令對平壤發起了進攻。
同豪格判斷的一樣,多爾袞的物資並不多,尤其缺乏糧草,相比豪格他多爾袞更拖延不起。雖然在打到平壤之後,多爾袞讓偏師在掃蕩和平定平壤周邊地區的同時向朝鮮民間征集糧草,以彌補不足。可朝鮮本就貧乏,再加上之前國內義軍反抗的緣故,朝鮮民間的糧食早就不多了,多爾袞雖收集了些糧草物質進行補充,可其數量根本滿足不了大軍需求。
為了速戰速決,多爾袞下令猛攻平壤。他手下的漢軍旗裝備的火炮朝著平壤猛轟,同時一路向南而來的時候抓獲了大量的朝鮮百姓,把這些朝鮮百姓組織起來,用刀兵驅趕著他們蟻附攻城。
一時間,城下哭聲震天,無數朝鮮百姓衣衫襤褸,手無寸鐵在多爾袞的驅趕下進攻平壤。
看著這一幕,平壤城中的朝鮮軍隊全傻眼了,臉色慘白雙手發顫,根本不知怎麼好。如果不是豪格果斷派出手下的八旗壓陣,逼迫這些朝鮮人下狠手的話,說不定第一天平壤就被多爾袞給攻破了。
短短幾日過去,平壤城的護城河就被填平,堅固的城牆也在火炮的不斷攻擊之下搖搖欲墜。城下更是堆滿了無數朝鮮百姓的屍體,依舊有數不勝數的朝鮮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冒著火矢攀爬猛衝。
經曆了殘酷的戰爭,兩邊的朝鮮人都明白他們麵臨的結局是什麼。守城的清楚如果平壤被打破的話,他們必然會遭遇多爾袞的屠殺。而攻城的也知道如果拿不下平壤的話,那麼多爾袞會用更多的人命往裡填,隻有早一天打破平壤,那麼自己或許能僥幸活下來。
等到第十日,戰爭更為殘酷,平壤城頭各處已是岌岌可危,見情況不對勁,豪格隻能把自己的八旗精銳直接派上去頂住,這才守住了防線。可這樣也僅隻是暫時的,隨著人死的越來越多,城外的屍體越堆越高,再加上攻城時多爾袞要求朝鮮人每人攜帶一袋泥土壘城,因為這個緣故,屍體和泥土混合的土堆從城外逐步延伸,最高處已快和城頭平齊了。
按照豪格的預算,現在的平壤繼續守基本是守不住了,短則半月,長則月餘,平壤必破。
這時候,豪格已沒了擊敗多爾袞奪回皇位的奢望,心中充滿了對多爾袞的仇恨。
“毀滅吧!毀滅吧!一切都毀滅吧!本王得不到的,你多爾袞也休想得到!”豪格咬牙切齒罵著,之前京兀兒同他說的那些話突然從腦海中冒了出來,表情糾結的他凝神想了好一會兒,終於下定了決心,讓人把京兀兒請來。
就在平壤展開大戰的時候,豪格和多爾袞都沒想到一直都沒動靜的大明卻突然發動了。
這一日,在遼東,在山東,在察哈爾,明軍三路大軍在約定的時間中同時發起了進攻。
遼東戰場上,祖大壽和吳三桂的遼軍和關寧鐵騎計三萬人,再加盧象升、左良玉和曹文詔的三萬多人,總計近七萬人作為正麵戰場主力向前線開拔,所有部隊先在錦州集結,然後沿小淩河、大淩河和十三驛一線直插杜家屯和西平堡,掃蕩周邊,再向盤山方向進攻。
因為大明這些年的以守為攻的戰術再加上封鎖政策,雖然遼西走廊的北部區域被建奴所占據,可在這些區域八旗並沒有派駐多少兵力,幾處地方加起來也不過幾百人而已。
幾年中一直沒有動靜的明軍突然發起了進攻,這是建奴那邊根本無法想象的。要知道自薩爾滸之戰後的二十多年裡,大明主動出擊的次數寥寥無幾,反而皮島那邊的毛文龍卻出擊的次數要比遼東那邊多得多,基本上每次遼東戰爭的爆發主動權都掌控在建奴的手裡,大明基本都是以被動防禦為主。
而且明軍不擅野戰的說法在建奴心中已是根深蒂固了,這些明軍守城還罷了,要野戰幾千明軍根本不是上百八旗精銳的對手,他們哪來的這麼大膽子主動出擊的?
所以建奴方麵根本就沒想過明軍會主動開戰的情況發生,再加上現在多爾袞和豪格又在朝鮮打得熱鬨,多爾袞把遼東的主力抽調了大半放在朝鮮戰場上,遼東這邊隻是做了些普通布置而已。
由於這個緣故,當明軍大軍出擊後,建奴在幾處的據點根本來不及反應,等回過神來明軍已打到家門口了,這才匆忙組織反抗,並向後方發去求援,告知明軍進攻的消息。
但為時已晚,這一次明軍早就做了周祥的布置,目的就是要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意。雖然駐守據點的八旗兵戰鬥力不差,抵抗也極其頑強,可在明軍強大的軍力和先進的火器裝備之下,這麼點兵力根本就是螳臂當車,不到幾日時間,多處據點被明軍逐一攻破,駐守的八旗兵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而掃蕩了這些區域後,整個遼東走廊全部落到了明軍手裡,明軍再無後顧之憂,開始著手進攻盤山。
盤山是遼西走廊在遼東腹地的重要堡壘,也可以說是遏製住遼西走廊向遼東腹地區域往東的通道。這個地方建奴自然不會輕視,在這裡有近千精銳八旗和漢軍旗駐守,而且盤山的防線也是經過多番修繕的,極其穩固。
抵達盤山後,明軍沒有立即發動進攻,先是穩住陣腳攻占了盤山東西兩個方向的高地,以控製住盤山周邊區域擺開對盤山的鉗形姿態。隨後明軍以火器部隊為主力,對盤山展開進攻,關寧鐵騎和遼東還有新軍預防盤山的八旗兵可能的騎兵突襲。
戰況從開始就極為激烈,現在的明軍已不同往日,明軍之前因為軍餉和訓練各方麵原因戰鬥力的確不行,可現在的明軍已沒了這些後顧之憂,戰力提升數倍,依仗火器的銳利打得盤山的八旗兵叫苦不迭,而且在盤山八旗兵冒死出戰,意圖以騎兵破壞明軍火炮的時候,早就嚴陣以待的關寧鐵騎和遼軍、新軍等部瞬間出動,雙方展開激戰,打退了對方進攻。
眼看盤山快守不住了,守將急忙向盛京求援。這時候盛京的布木布泰接到消息後頓時大驚,連忙以皇太後的身份召集八旗勳貴和臣子們商議此事,商量來商量去,眾人也沒什麼好辦法,最終商量出了一個結果。
這個結果就是一方麵要求盤山的八旗繼續堅守盤山,必須擋住明軍的進攻。另一方麵從盛京派部隊過去,由大將索尼領兵增援盤山,協助防守,確保不讓明軍突破盤山。
此外,儘快把消息傳遞到朝鮮那邊,通知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讓其馬上結束在朝鮮和豪格的內戰,率領主力返回遼東,以對應明軍發起的進攻。
同時,在濟爾哈朗的建議下,布木布泰以大清皇太後的身份再以皇帝的名義下旨給西北的蒙古科爾沁部,讓科爾沁部儘快派蒙古騎兵前來增援,共同對付明軍。
一道道命令和旨意下達後,布木布泰這才略安下心來。在她看來,雖然不知道明軍為何會和吃錯藥一般突然主動進攻,可對於大清來說明軍不足為懼。隻要擋住明軍的猛攻,等多爾袞和自己娘家科爾沁的騎兵趕到,那麼擊敗明軍就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至於豪格,可以暫時放一放,解決了明軍後大清可以趁勢反擊,假如能就此再一次攻進大明腹地就再好不過。到時候從大明可以得到數不勝數的物資,有了這些大清就再無顧慮,無論是繼續打豪格,還是再入關進攻大明,主動權都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