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判斷明軍肯定沒憋著好,也許在自己回去的路上已設下埋伏等著自己往裡麵鑽呢。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先不說皮島的明軍必然會出動,彆忘了明軍還有強大的水師在。之前錦州之圍的時候不就是因為明軍出動水師渡海北擊,在遼東腹地攪的翻天覆地,這才迫使皇太極最終無奈放棄了錦州撤兵麼?
眼下明軍絕對會故伎重演,所以多爾袞在撤離平壤之後回師的一路上極其小心,為安全起見他特意改變了行程,沒有走鳳城——本溪這條直接回盛京的路,而是從北部繞行建州衛再折返向西返回盛京。
前腳剛離開朝鮮,後腳多爾袞就遇上了從盛京匆忙趕來的使者。在看完布木布泰派人送來的提醒信件後,多爾袞更堅定了明軍一定會在自己歸途上設伏的想法。
在改變回師路線的同時,多爾袞特意派了一支小股部隊按照之前的回師路線前進,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迷惑明軍,以防備明軍發現自己改變行程的可能。此外,多爾袞也是打算用這個方式來印證自己的判斷,看看明軍是否真的會在自己回師路上設伏。
當幾日消息傳來,這隻偏師還真碰上了一股明軍,雙方交戰後偏師損失了上百人,剩餘者依仗戰馬的機動性好不容易才逃脫。由此可見多爾袞和範文程的判斷是對的,明軍的確做出了這樣的安排,等著自己自投網羅呢。
聽到消息後,多爾袞徹底放下心來,同時心中有著幾分得意。在他看來,明軍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預判之中,明軍雖比之前強了不少,可強的也是有限,而那位永明皇帝的確比崇禎皇帝能乾,但真正的能力也就是這樣了。
現在明軍的企圖和謀劃都被自己預料判斷,並做出了對應,那麼接下來的仗就好打了。隻要等自己抵達盛京,以自己手中八旗的精銳主力再加調用大清的戰爭潛力,在盤山的明軍不足為懼。
等解決了盤山明軍後,自己再領兵救援科爾沁,兩部合並後打退察哈爾的蒙古人和明軍,順勢攻進察哈爾再一次掌控蒙古各部,就能徹底扭轉之前的戰況。
多爾袞的算盤打得啪啪響,可他萬萬沒料到很快當頭一棒就砸了下來。就他以為自己已繞開了明軍的阻攔,在接下來回師的路上不再會有問題的時候,剛剛走到建州衛以北靠近古勒寨的時候,一支騎兵部隊突然出現,直接打了多爾袞一個措手不及。
這支軍隊從哪裡來的,多爾袞根本就沒搞明白,仿佛從天而降一般突然就冒了出來。就在多爾袞的大軍準備渡過蘇子河的時候突然從後方出現,還沒等多爾袞後軍反應過來,對方的騎兵就萬箭齊發,並從兩邊掩殺過來。
多爾袞的後軍倉促應戰,好不容易才穩住陣腳。等準備發動反擊的時候,這支騎兵卻剛一接觸就轉身就跑了,丟下了一地的狼藉和幾十個受傷未死的八旗兵在地上翻滾嚎叫外,瞬間就沒了人影。
“王爺!”
多爾袞鐵青著臉,死死盯著手下的副將,這位副將就是後軍的將領,剛才一戰打的就是他所屬部隊。
那副將一副狼狽的模樣,身上還帶著傷,跪在多爾袞麵前道:“奴才該死,奴才沒能攔住那些人……。”
“啪”的一聲響,多爾袞抬手狠狠一鞭子就抽了下去,喝問道:“本王問的不是這個,本王問你來的可是明軍?”
副將吃痛卻不敢避,生生挨了這一下,忍著疼痛回答道:“回王爺,奴才剛同對方交了手,以奴才所見那些人弓馬嫻熟決非明軍。”
“不是明軍是何人?”
“奴才……奴才覺得這些人應該是索倫人……。”
“博穆博果爾的人?”多爾袞頓時一愣,急忙追問:“可留下了對方騎兵?”
“有!”副將連忙說剛才交戰雖自己這邊損失不小,但也僥幸留下了對方一人,不過是死人不是活口。
聽完副將的話,多爾袞毫不遲疑讓副將帶他去看看。片刻後一具屍體就擺在了多爾袞的麵前,多爾袞也顧不上其他,直接上前細看,對方是被弓箭射中受傷後墜馬而亡,身上穿著的是明軍的盔甲,從打扮上來看同明軍並沒兩樣,不過這不代表對方就是明軍,這點多爾袞心裡明白,因為大清的八旗所裝備的同樣也是明軍的製式盔甲,僅僅在細節上略有變化而已。
多爾袞不說話,先摘掉了對方的頭盔,然後伸手捏著屍體的臉龐仔細打量著,尤其還特意扳開對方的口牙細看。接著又讓人脫去了屍體的盔甲細看對方裡麵的穿著,還有手腳等部位。
等仔細查驗看完後,多爾袞的臉色陰沉到了極點,副將說的沒錯,這些人的確不是明軍,從對方的麵貌特征、發型和身體細節各方麵可以判斷,這些人分明就是久居在遼東的蠻子,而又從他們的作戰方式和熟悉弓馬的程度來分析,是索倫部的可能性極大。
“博穆博果爾!”多爾袞咬牙切齒,如果博穆博果爾現在站在自己麵前的話,他恨不能直接生吞了對方。索倫部一直都是大清的心腹大患,早在皇太極時候大清就一直在打壓索倫部,並把他們從之前的地方一直向北驅離,遠遠趕到了奴兒乾地區。
就算這樣還沒有滿足,索倫部驍勇善戰可是出了名的,皇太極不僅要打壓索倫部,更有收複索倫部吞並其入八旗的想法。可惜索倫部的首領博穆博果爾是一個頑固份子,情願帶著族人遠遁,並和大清多次交戰就不肯屈服。
為了解決索倫部,皇太極幾次派兵北征,最近的一次就是派豪格征伐索倫部了。而那一次北征索倫部豪格一開始占據了上風,打得索倫部節節後退,原本按照戰況豪格拿下索倫部的可能性不小,可偏偏那時候皇太極突然駕崩了。
因為皇太極的駕崩,豪格為了爭奪皇位丟下還沒解決的索倫部直接領兵返回,接下來就是大清的皇位爭奪,最終又以豪格丟掉皇位福臨登基為結果。而那次北征索倫部也鬨了個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而之後,大清一直忙於內部,沒能顧及北方的索倫部。就這樣大清上下幾乎把索倫部給忘記了,但多爾袞卻沒忘記,如果不是豪格反叛的緣故,他必須先解決豪格問題並平定朝鮮,要不然以多爾袞的想法恐怕已著手對索倫部用兵,和當年皇太極一樣徹底解決索倫部問題了。
可誰想到還沒等多爾袞出手,北方的索倫部就在現在這個時候冒了出來。雖然進攻後方的索倫部人數並不多,僅僅隻有幾千人而已,相比多爾袞的大軍根本不是對手。
可問題在於這些索倫人擺著一副不同八旗拚命而是不斷騷擾和偷襲的戰術,如果是在平時多爾袞根本不怕對方,隻要穩住陣腳調動兵力對其反擊,甚至布下戰術包抄對方圍而殲之,索倫人再能打也不是八旗精銳的對手。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多爾袞急於返回盛京,哪裡有時間和這些索倫人糾纏?一旦被對方纏住了,就算最終勝了對多爾袞來說也失去了時間。
時間不等人,盤山的明軍依舊在進攻,盤山隨時會被明軍突破,一旦丟了盤山盛京的門戶就大開了。盛京那邊的八旗數量不足,在擁有強大火器的明軍麵前想守住盛京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多爾袞必須儘快趕回盛京才行,哪裡有時間和這些索倫人折騰?
想了想,多爾袞下達命令,讓主力繼續渡河,後軍嚴陣以待以防索倫人再偷襲。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查明索倫人的蹤跡,以做好防範。
在接下來的兩日中,索倫人多次向多爾袞的部隊發起了偷襲,每次都是打一下就跑,雖說多爾袞的部隊有了防範後損失並不大,並且還在反擊中留下了幾十個索倫人,可這樣的仗實在難受的很,光挨打不能追擊,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八旗自建立到現在什麼時候打過這樣窩囊的仗?
不過多爾袞根本顧不上這些,抓緊時間渡河,等部隊全部渡河後他率領主力直接朝著西邊而去,一路往盛京趕。
可僅僅兩天時間,當多爾袞抵達薩爾滸的時候,那些索倫人又一次冒了出來。這一次索倫人不僅隻是偷襲這麼簡單了,索倫人分成了兩部,一部從側翼直插多爾袞大軍的中段,另一部居然依仗馬力繞到了多爾袞的前麵,趁多爾袞的軍隊應付中部索倫人的進攻同時衝了出來,一頭就撞到了多爾袞的前軍。
這一仗多爾袞吃虧不小,他沒想到索倫人會改變戰術和自己來真的。要知道索倫人雖然能打,可索倫人的人數並不多,經曆多年的戰爭,整個索倫三部能戰之兵隻有三千多人,可這一次索倫人幾乎把所有的兵力全拉了出來,三千索倫部再加上他們裝備了精良的明軍盔甲和弓箭、刀劍等等,其戰鬥力不言而喻。
一仗下來,多爾袞居然損失了六百多人,這六百多人中光八旗精銳就占了大半。而索倫部那邊雖也有損失,卻不過僅僅三百餘人而已,一比二的戰損,足以證明索倫人的能征善戰。
看著這個損失,多爾袞臉色鐵青,他沒想到索倫人這樣拚命,難道他們就不怕激怒自己同八旗拚一個你死我活麼?和自己的大軍相比,整個索倫三部才多少人?這樣的犧牲值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