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擺在眼前,多爾袞不能不慎重。
如果繼續快速撤軍,索倫人恐怕會再一次故伎重演。可假如放緩回師速度的話,雖然能預防索倫人的進攻,但對於盛京那邊卻不是什麼好事。
思前顧後,多爾袞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放緩速度,以避免再遭到索倫人的偷襲。可就在這個時候,戰場上的情況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明明在南邊的明軍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居然和索倫人合流在了一起,雖然冒出來的明軍數量並不算多,僅僅隻有千餘人,可這卻不是什麼好兆頭,當多爾袞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眼皮子直跳,心中的不安更甚。
多爾袞沒想到自己雖有防備,也做好了應對之法,卻沒料到大明那邊早就預判了自己的預判,非但出兵遼東腹地,更大膽地直接北上,就連遠在北方的索倫人都在大明的支持下南下同自己交戰。
局勢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多爾袞已感覺到了大不妙。他清醒的知道接下來的回師路上絕對不會太平,而現在出現的明軍數量雖不多,卻是一個預兆,隨著時間推移,恐怕之後出現的明軍會越來越多,而自己的速度如果不加快的話,等大批明軍北上和索倫人聯合,自己返回盛京就沒那麼容易了。
就在多爾袞麵臨這種局麵舉棋不定的時候,遠在遼西走廊向東的出口方向,也就是盤山戰場這邊,王晉武正站在一處高地,手裡拿著千裡鏡看著不遠處的盤山。
遼東戰場的戰事打響到現在已近大半個月了,這段時間裡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戰爭,先掃蕩了整個遼西走廊,接著兵峰直抵盤山。
而且在盤山之戰爆發後,雙方就圍繞盤山展開了激戰,其中盤山的八旗兵兩次增兵,總兵力從最初的千餘人增加到了後來的一萬餘人,可就算這樣依舊不是明軍的對手,在明軍強大火炮和其他火器的壓製下,盤山八旗軍隊的損傷極大,現在的盤山八旗兵總兵力恐怕已不足七千餘人。
“距離上次盤山增兵已有幾日了?”放下千裡鏡,王晉武開口詢問道。
“回大帥,已過去四日了。”一旁的吳三桂回答道。
吳三桂率領的是遼東最精銳的關寧鐵騎,因為之前長城之戰的緣故,他早就認識王晉武,並同王晉武的關係很不錯。而且要不是因為吳襄調入京師的緣故,當年王晉武就有意提攜吳三桂,恐怕吳三桂早就成為王晉武的直屬部下了。
可就算這樣,王晉武對吳三桂的感官也一直不錯,這些年吳三桂在遼東帶兵,王晉武在中樞給他多次便利和幫助,讓吳三桂對王晉武更是感激不儘。這一次出戰,作為主帥的王晉武負責遼東正麵戰場,直接就把吳三桂編入了他的中軍。
“四天,這時間也不短了。”王晉武自言自語說了這麼一句話,接著問:“這幾日盤山派出了幾波人去沈陽求援?”
“至少五波人。”
“沈陽那邊來了幾波?”
“這個……卑職倒沒聽說,自從四日前對方援軍抵達後似乎沒再派使者來過。”
“嗬嗬……。”王晉武笑了起來,目光朝著前方盤山望去,心裡默算了下後收回眼神,落在了麵前的吳三桂身上。
“長伯!”
“卑職在!”
“去!把祖將軍、盧大人、左將軍、曹將軍等喊來,本帥要升帳議事!”
“是!”
吳三桂大聲應道,急忙轉身傳令去了。見吳三桂走了,王晉武直接下了高地,來到了位於下方的大營中,走進帥帳靜靜等待著。
約莫小半個時辰,眾人陸續急急趕來,除去祖大壽、盧象升、左良玉、曹文詔等大將外,還有一些中級將領,這些人一一唱名進入帳中,幾乎把整個帥帳擠得水泄不通。
見人到齊,王晉武的目光朝著眾人掃視了一眼,起身就道:“諸位!”
眾人挺了挺胸膛,目光朝著王晉武望去,眼神中都帶著期待和熱切。
王晉武道:“盤山開戰至今已有近一月時日,戰況如何諸位心裡都明白。本帥剛接到消息,蒙古那邊戰事順利,科爾沁部雖還同察哈爾的蒙古騎兵加我明軍交戰,卻已隻能勉勵周旋,敗亡在即。”
“至於朝鮮那邊,多爾袞已撤軍回師,李信李大人早就做好了安排,北方的索倫部也已南下,多爾袞想順利返回沈陽沒那麼容易。孫傳庭孫大人也已帶總兵高傑和小曹將軍率部渡海至遼東,大軍隨時北上,眼下盤山之戰已無繼續必要,本帥決定對盤山一戰而定,拿下此地殲滅其部,全軍出遼西走廊進攻海城,再北上直取沈陽!”
“太好了!”
“娘的,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老子這些日子可憋壞了!”
“大帥,讓我部為主攻吧,這些天末將已閒的身上快要長毛了。”
“你?你就算了,我部本就是主攻,當然還是由我部來,常言說的好,有始有終嘛。”
“你這什麼意思?前麵的肉你吃了,現在還想一鍋端把湯也喝了?事沒你這麼乾的!”
“好了好了,彆吵了,我等聽大帥怎麼安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