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捷報!我軍在遼東大破建奴!拿下沈陽!建奴八旗一舉全殲!我軍大勝!大勝!”
就在王晉武率部入城的時候,傳回京師的八百裡加急正快馬一路接著一路遞了回去,隨著消息從遼東抵達遼西走廊後方,再入山海關,順著薊州直抵京師這路上,無數人為之大驚,瞬間又是大喜。
自萬曆年間努爾哈赤起兵,明軍在薩爾滸慘敗後,建奴就成了大明揮之不去的陰影,一直籠罩在這個帝國上空。
尤其是己已之變時,建奴在皇太極的率領下直接進入了長城內,兵鋒一直打到了京畿,並在大明京師門口耀武揚威,使得天下震動。
那時候的大明無論是皇帝、官員還是百姓們,都對此憂心不已,而且大明內部又因為流寇的緣故,整個國家千瘡百孔,已是搖搖欲墜。
許多人都感受到了大明的崩潰跡象,更擔憂朝廷在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就此崩塌。可誰都沒想到,僅僅過了十年左右,大明居然會有中興的一日。
隨著朱慎錐靖難起兵,直接拿下京師掌控朝政,之後又以崇禎皇帝禪讓登上帝位,大明就此變得不一樣了。
不僅解決了流寇問題,更擋住了兵峰正盛的建奴,整頓吏治,對外開海貿,通過一係列的手段緩解了財政,穩定地方,恢複生產,這些年大明國內日漸好轉,政局逐步平穩。
雖然大部分人都感受到了這一切,也承認朱慎錐當皇帝遠比崇禎皇帝要好得多,而且大明隱隱更有了中興的氣象。但對遼東建奴,許多人卻覺得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而且這些年來,除去最初長城之戰和後來的錦州之圍外,大明並沒有在遼東戰場上和建奴打過大戰,甚至儘量避免和對方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甚至為了更好的防守,在皇帝的授意下直接取消了原本袁崇煥時期在遼東的屯田之策,直接把在遼西走廊的遼民往關內遷移,導致遼西走廊除寧錦一線的主要幾處城池和堡壘外,其他地方都變成了無人區,甚至徹底放棄了原本大明采用的處處防禦戰術。
這種改變更讓不少人對此不滿,覺得皇帝在遼東戰事上表現的太過軟弱了。好不容易拿下來的地盤不派兵駐守,反而直接放棄,隻進行幾座城池和要塞的重點防禦,這樣的話怎麼能打贏建奴?
可就算這樣,朱慎錐依舊強行推行他在遼東的戰略部署,根本不為其所動。原因很簡單,遼東和關內不同,大明在遼東的軍力和戰鬥力有限,根本不具備和八旗直接對抗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處處防守必然陷入分散力量被各個擊破的可能。再加上袁崇煥所謂的遼東屯田,根本沒有半點好處,更會因為屯田的原因導致一到收獲就會引來建奴主動進攻,收割糧食,擄走百姓,這哪裡是以屯田為軍用?分明就是資敵嘛。
改變之前的戰略部署,重點防禦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彈性防禦,不計較一地得失,隻要山海關和遼西走廊的出口掌控在明軍手中,這樣一來大明就能對整個遼東實施軍事和經濟上的封鎖。
這個戰術在這些年中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使得建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而明軍在皇帝之後對軍製的改革和財政好轉後又解決了軍餉、物資的需求,這也讓明軍的戰鬥力開始得到了恢複。
在經過幾年時間的準備,這一次大明最終展開了對遼東的全麵進攻。在遼東戰場打響後,雖然明軍的進展不錯,時常也有捷報從遼東傳回來,可卻沒人會相信大明能真的一戰而定遼東,徹底解決遼東建奴問題。
所以當明軍攻破沈陽(盛京),殲滅八旗主力的戰報以八百裡加急送回來的一路上,所有人聽到這個消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麼?建奴被滅了?沈陽都被拿下了?這是真的麼?無數人心中帶著懷疑,但戰報卻做不了假,當消息傳開後,雖然還有不少人難以相信,可這時候因為大勝而帶來的喜悅卻讓所有人歡喜無比。
高陽,孫承宗已三日沒怎麼合眼了,自從傳來消息明軍開始進攻並包圍盛京後,孫承宗原本每日就不多的睡眠就變得更少了。他現在每日基本都呆在書房裡,牆上掛著的地圖上更增添了無數記錄,他的目光時不時在地圖上遊走,或者停留在盛京的位置凝視半天,嘴裡喃喃自語,整個人雖然又消瘦了不少,但精神卻始終在亢奮之中。
“差不多了……差不多了……。”短暫小睡了不到一個時辰,孫承宗就又醒來,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詢問總參議府可有軍報傳來,當得知軍報還沒到的時候,孫承宗依舊又盯著地圖看了起來,邊看邊念叨著,兩眼冒著精光。
現在遼東的局勢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隨著明軍攻到了盛京,遼東之戰已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一旦明軍拿下盛京,那麼遼東這一仗就徹底贏了,不僅能攻占建奴的京師,更能借此一戰解決掉建奴的八旗主力,哪怕遼東還有逃脫的建奴頑固抵抗,卻也沒了什麼氣候。
作為曾經的薊遼督師,孫承宗做夢都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親率明軍打下盛京,徹底解決建奴問題。可惜他這輩子沒能做到,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邁的孫承宗也不可能再回遼東領兵了,這對於他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因為這個執念,孫承宗對此次遼東開戰格外上心,也正是如此,他更明白此戰的關鍵所在,時刻關注著戰局的變化。
正當孫承宗看得聚精會神,心中盤算著拿下盛京還需要多少時日的時候,突然外麵傳來了一片喧嘩聲。
“怎麼回事?老夫不是說了,這幾日府中不得喧嘩?”孫承宗不悅,扭頭就朝著門口喝了一聲。
平日裡,但凡孫承宗在書房裡出聲喊話,書房外都立即有人回答,不是自己的小兒子孫鎬就是孫鎬安排的仆人。
可今天奇怪了,孫承宗的話音落後,外麵卻沒人回答他的問題,這讓孫承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站起身來,孫承宗大步走到門口,推開了關著的房門。放眼望去,平日守候在門口的孫鎬和仆人居然不在,孫承宗心中不由得隱隱有了些怒氣。而這時候,外麵的喧嘩一陣陣傳來,聽方向隱隱是從前院來的,因為離著遠,孫承宗又年老耳朵不好使,一時間也沒聽清楚為何事喧嘩。
正當孫承宗要繼續喊人,找人來問的時候,就見著自己的兒子孫鎬跌跌撞撞地從前院跑了過來,由於跑的太急,這小子在進後院的時候不小心還絆了一下,差一點摔了個跟頭,半跪著左手連忙在地上一撐,搖晃著身子站了起來,繼續朝著孫承宗這邊奔跑過來。
見到這一幕,孫承宗氣壞了,他平日對子女的家教嚴厲的很,堂堂他孫承宗的兒子讀書沒本事也就算了,怎麼性子也變得如此浮躁起來?這樣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正當孫承宗要訓斥孫鎬的時候,隻見孫鎬邊跑邊手舞足蹈喊道:“大捷!大捷!哈哈哈!遼東大捷!父親!父親!遼東大捷啊!建奴完了!建奴完了!”
孫承宗頓時一愣,已經到嘴邊的訓斥生生咽了回去,他瞪著眼望向孫鎬,急忙追問:“你說什麼?什麼大捷?什麼遼東大捷?”
雖然孫承宗心中已有預料,也聽清楚了孫鎬喊的那幾句話,可他依舊不敢相信這些是真的。在他看來,從昨日傳回的消息,明軍在盛京的確占了巨大優勢,打破盛京隻是時間問題,但以孫承宗判斷,真要拿下盛京明軍還需費些力氣,現在盛京八旗還有駐守的能力,真正的勝負遠沒到最終時候,就算再快,至少也要打近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行。
可現在孫鎬卻說遼東大捷,建奴已經完了,這怎麼可能?難道自己這麼多年的兵是白帶了?在遼東的這麼多仗也白打了?這建奴什麼時候這麼不中用了?成了紙糊的了?
“父親,是真的!是真的!”孫鎬三步並成兩步跑到孫承宗麵前,興奮無比道:“八百裡加急已到了京師,剛才總參議府也送來了遼東軍報,我大明在遼東大獲全勝,已拿下了沈陽!建奴八旗主力在沈陽被殲,建奴勳貴、大臣俘虜無數,王閣老已領軍進了沈陽了!”
“啊!”孫承宗驚喜萬分,整個人忍不住微微顫抖起來,他急切問:“軍報呢?軍報在哪裡?”
“在孩兒這,孩兒為您……。”還沒等孫鎬說要為孫承宗讀軍報呢,孫承宗伸手就把軍報給搶了過來。
打開軍報,孫承宗眯起眼細看上麵內容,這份軍報內容很是詳細,完全就是王晉武發給皇帝的軍報的撰抄本。孫承宗先是一目三行掃了軍報一眼,隨後就逐字細看起來。
軍報中詳細寫明了王晉武是采取什麼戰術爆破成功,打開缺口,然後揮師攻進盛京,並且贏得這場戰爭的。
隨著裡麵的內容被孫承宗看明白,並同之前的戰局對應後,孫承宗這才搞清楚為何王晉武會如此迅速地拿下盛京獲得大勝。
這種戰術,簡直是天馬行空,更從來沒有人用過。可偏偏王晉武用了,而且還起到了如此好的效果,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不過這都是旁者,關鍵在於遼東的大勝,雖然現在建奴的太後、皇帝和多爾袞跑了,但除去他們之外建奴的八旗主力和勳貴在此戰卻被一網打儘,而且明軍還在追擊多爾袞,同時尋找布木布泰和小皇帝的下落,就算他們能逃走估計也用不了多久被尋找出來。
而且此戰之後,遼東大局已定,建奴可以說已徹底解決了,哪怕多爾袞等人還沒抓到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可以說,困擾大明三十年之久的遼東問題從此解決,大明遼東收複,已沒了後顧之憂。
“好!好!好!”孫承宗笑逐顏開,連道了三個好字,更是仰天哈哈大笑起來。這一笑是如此暢快淋漓,建奴一直都是他的心病,如今建奴被滅,他再無遺憾,如何能不笑呢?
一旁,孫鎬見孫承宗笑的這麼開心也是高興無比,他太了解自己這個父親的心結了。現在終於看到了結果,放下心後自然是要高興的。可很快孫鎬覺得不對勁,因為孫承宗大笑了幾聲後就停住了笑聲,可他臉上的表情卻依舊滿是笑容,站在那邊一動不動。
“父親?父親?”孫鎬心中隱隱覺得不妙,連忙上前詢問,可孫承宗卻沒絲毫反應,依舊笑容凝結在臉上。見此,孫鎬連忙握住孫承宗的手,觸手間卻感受不到他的脈搏,再探手一試,發現孫承宗已沒了呼吸。
瞬間,孫鎬淚如雨下,抱著孫承宗的遺體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