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在歸化城召開的會盟規模宏大,不僅是草原蒙古各部自北元徹底滅亡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會盟,更是大明皇帝以宗主的身份親領草原主持的第一次會盟。
大明是中原王朝曆史上第一次由南向北統一中國的王朝,也是建立在驅逐北元基礎上建立的王朝。
自大明開國以來,蒙古人就是大明最大的敵人,這兩百多年中雙方的戰爭從未停止過,而為了解決蒙古問題,大明曆代皇帝一直和北方的蒙古人打個不停,哪怕其中有短暫的和平,但小規模的戰爭卻一直存在。
但在這其中,大明皇帝踏足蒙古隻有三人。
第一個是太宗,也就是成祖朱棣,朱棣靖難奪得皇位後就發動了多次對蒙古的戰爭,每戰親臨前線,打得蒙古各部叫苦不迭,直接摧毀了北元和大明抗衡的力量。
而朱棣駕崩也是在北征途中,可以說這位皇帝是大明開國後第一個踏上蒙古草原的皇帝。
而在朱棣之後,第二個踏上蒙古草原和蒙古人開戰的是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從小跟在朱棣身邊參加過多次對蒙古的戰爭,在他繼位後也發動過對蒙古的大戰,從這點來看,朱棣、朱瞻基祖孫是大明第二位親臨蒙古的大明皇帝。
而之的英宗朱祁鎮雖然也在蒙古生活過一段日子,但他這種是特例,淪落蒙古不是他所願,但從踏上蒙古草原這點來說,也勉強算是一個。
至於武宗朱厚照,雖然禦駕親征和蒙古小王子狠狠打了一仗,可他這一仗卻是在山西應州打的,實際上戰爭是在大明境內而不在蒙古。所以從這點來看,朱厚照沒有踏上過蒙古草原,不得不說有些可惜。
可無論是朱棣還朱瞻基或者朱祁鎮,他們來到蒙古不是開戰就是因為特殊原因,但這一次朱慎錐出現在蒙古卻是完全不同,朱慎錐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作為大明皇帝的身份來蒙古展現大明對蒙古的宗主姿態,並且君臨蒙古主持這場聲勢浩大的會盟。
現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如今的大明不僅掃平了內患,更解決了遼東的建奴。尤其是後者給蒙古人帶來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要知道在努爾哈赤崛起之後,建奴的勢頭極其凶猛,努爾哈赤不僅對大明開戰,還對蒙古各部開戰,當時的蒙古大汗林丹汗數次在努爾哈赤手下吃虧,而努爾哈赤也借著蒙古內部的分裂不斷拉攏和吞並蒙古各部,壓得蒙古人氣都透不過來。
等到皇太極繼位後,皇太極更聯合蒙古各部擊敗了林丹汗,把這位蒙古大汗直接從察哈爾本部驅逐了出去,最終導致西遷的林丹汗因感染天花的緣故病死於青海地區。
戰勝林丹汗後,建奴基本控製住了敖漢部、奈曼、內喀爾喀、喀喇沁、科爾沁等部,之後阿魯科爾沁部長達賚楚琥爾、四子部落台吉伊爾紮布墨爾根台吉、阿魯伊蘇特部台吉齊桑達爾漢、噶爾瑪伊勒登等各率所部先後也歸順了皇太極。
再之後,在皇太極強大的軍力下,巴林、翁牛特、阿蘇特等部也投靠了過去,此時建奴的實力達到了頂峰,可以說大半個蒙古都在建奴的掌控之中,或者成為了皇太極的同盟部落。
假如沒有朱慎錐的話,皇太極接下來壓製蒙古各部,征服整個漠南蒙古僅隻是時間的問題,可惜正因為朱慎錐的出現,使得土默特草原成了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的絆腳石,在出兵土默特,意圖完全征服整個漠南蒙古的時候,建奴卻碰了個頭破血流,隨著多爾袞兄弟在土默特一仗被擊敗,建奴西進的勢頭被遏製,而土默特也就此成為了漠南蒙古唯一正麵戰勝建奴的存在。
隨著之後的局勢發生變化,皇太極先後在長城之戰和後來的錦州之戰中無功而返,再隨著大明對遼東戰略的一係列調整和經濟、軍事雙重的封鎖,建奴的軍事力量開始逐步走了下坡路。
等到這個時候,土默特這邊在大明的扶持下不斷壯大,其勢力逐步向東延伸,通過幾次戰爭壓製住了察哈爾西部地區,再到後來由阿古達木領兵正式進入察哈爾,步步蠶食,把那些原本依附建奴的察哈爾各部收複,最終聯合明軍展開反攻,不僅打下了整個察哈爾地區,還直接攻進了科爾沁、內喀爾喀蒙古,這時候大明也在遼東發動戰役,一舉擊敗所謂的大清,攻破盛京(沈陽),強盛一時的建奴就此灰飛煙滅。
在這期間,騰格爾還在西邊協助漠西蒙古各部打贏了對漠北蒙古的戰爭,朝克圖台吉在此戰中陣亡,漠北蒙古各部大敗。
之後騰格爾多次向漠北蒙古用兵,打服了漠北蒙古各部,使得大半個漠北蒙古已落入土默特的統治範圍,由此一來,整個蒙古草原局勢大變,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大明的軍事力量空前強大,對蒙古的震懾力也不同往日。再加上傳聞中騰格爾兄弟和大明皇帝的關係,這些不得不讓蒙古各部承認大明對蒙古的影響力和宗主的身份。
騰格爾兄弟的存在更讓蒙古各部無法忽視,現在可以說整個蒙古騰格爾兄弟的實力最大,尤其是騰格爾本人更成為了林丹汗之後有資格號召蒙古各部的強大力量。
再加上阿古達木占據察哈爾,前不久又拿下了科爾沁和內喀爾喀蒙古,整個漠南蒙古都在他們兄弟的掌控之中。此外騰格爾的福晉是林丹汗的女兒,他們的兒子身上流著黃金家族的血脈,從這點來說,雖然騰格爾被稱為“菊兒汗”,可如果真的要稱大汗的話未嘗不可。
不過騰格爾一直沒正式稱蒙古大汗,畢竟他不是真正的黃金家族成員。而且對於蒙古各部的問題朱慎錐早就有所安排,未來蒙古草原不再需要一位能夠號令整個蒙古的大汗了,蒙古大汗這個稱呼可以說自林丹汗去世後就徹底消失了,未來蒙古也不可能讓其統一,將來整個蒙古是分而治之,掌控蒙古的不再是蒙古人,而是大明。
這就是朱慎錐這一次來到歸化城的真正原因,這次會盟不僅要確定大明對蒙古的統治和宗主地位,更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劃分現蒙古各部的區域。
大明不需要一個強大統一的蒙古,更不需要有一個能號令蒙古各部的大汗存在。大明需要的是一個分治的蒙古,而且必須把蒙古人隨水草而息,邊界模糊的情況徹底改變,換句話來說就如同周王朝的分封製一般,把整個蒙古拆得七零八落,劃分好蒙古各部的疆域,把他們限製在所占據的草原地區,如此一來未來蒙古就會成為一片散沙,再不可能對大明造成威脅。
但這其中騰格爾和阿古達木是兩個例外,他們會依舊占據土默特和察哈爾兩片最大的草原,而在他們下麵就是各部落的首領、台吉等等,作為大明在草原的代理人的地位存在。
這樣的統治對蒙古人來說或許不是什麼好事,可對大明來說卻是最合適的方案,而且還有土默特和察哈爾在大明北方,更能確保大明對蒙古各部壓製和管理,這才是朱慎錐的真正目的。
到達歸化城後的日子裡,各蒙古部落陸陸續續來到此地的不少,等即將約定好的會盟時間快到的時候,絕大部分部落首領、台吉基本都已到了,當然也有沒來的,其中就包括固始汗和準噶爾領主巴圖爾洪台吉,還有其他幾個部落的首領。
前者對於朱慎錐已有預料,畢竟固始汗和準噶爾領主巴圖爾洪台吉不是普通人,他們的勢力範圍在漠西甚至更西方和西南方向,一個占據青海南部和藏地,另一個占據漠西蒙古西部地區包括更西的中亞地區。
這兩個部落的實力強大,無論是地盤還是人口都不亞於土默特和察哈爾,再加上雖然當初聯手對付漠北蒙古,可正是因為那一仗也讓他們看清楚了土默特部和大明的聯合,使得這兩個部落對土默特部有了防備之意,這些年趁著騰格爾兄弟集中全力對付漠北蒙古和東進察哈爾的間隙,他們的力量繼續向西和西南方向發展,已隱隱有脫離蒙古本部的跡象。
所以從這點來看,固始汗和準噶爾領主巴圖爾洪台吉不僅不鳥騰格爾以菊兒汗和大明順義王身份發出的會盟請求,甚至還對其極為防備。不僅沒來親自參加這次會盟,就連使者都沒派出一個。
“這幾個部落是怎麼回事?”朱慎錐沒有去關心固始汗和準噶爾的情況,他們能來固然是好,不能來也沒關係。而且大明現在也沒精力去對付他們,暫且可以放在一邊。
但其他幾個蒙古部落的首領和台吉一直沒出現,就連使者都沒來,這就有些意外了。朱慎錐看著手上的名單,微皺眉頭開口詢問。
“回阿布,這些部落中有幾個在漠北以東,當初進攻漠北的時候並沒能顧及到這些部落,估計是沒有身同感受,自以為離著我們遠心存僥幸就沒有來的緣故。至於還有兩個部落具體的情況我也不知,這個還需詢問一番才能知曉。”騰格爾在一旁如此回答。
朱慎錐笑了笑,把名單往麵前一丟:“不必詢問了,離會盟還有兩日的時間,他們也罷,不來也罷,都是無妨。到時候會盟繼續進行,如果人還不到以後也不用來了,他們的草原,他們的部落,到時候另行處置即可。”
這話一出,騰格爾也笑了起來,他頓時明白了朱慎錐意思。的確如此,幾個小小部落來不來都是一樣,隻要會盟完成,他們的生死還不是在一言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