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桂說完,才注意到朱元璋神色不愉。
果然,朱元璋哼了聲,道:“還一箭三雕,若真讓給你提前去西歐建藩,要麼就是你一敗塗地,小命不保;要麼就是你把地方給打爛了——咱大明是要向歐洲傾銷商品的,打爛了如何傾銷?”
朱桂聞言愣了愣,隨即不甘地道:“兒臣把握好度,不打爛歐洲就是了。”
朱元璋道,“那神聖羅馬帝國如今雖分裂為諸多小國,卻都受教廷影響,甚至有國家君主繼任需教廷許可。”
“便是那阿拉貢、法蘭西、英格蘭等國,亦受教廷影響——此前他們曾聯合對抗奧斯曼侯國,便是最好的證明。”
“你若真從西歐沿海登陸,除非信仰那什麼天注教,否則即便在當地立足,也會被周邊國家群起而攻之。”
“到了那個時候,你還怎麼控製好戰爭的度?當真是眼高手低!”
見朱元璋有些發怒的跡象,朱桂頓時蔫兒了——朱元璋諸子之中,最不怕他的大約就是朱標了,其他人不論平時性格怎樣衝,麵對老朱的批評都很容易蔫兒,或者說懼怕。
訓完朱桂,朱元璋點名道:“雄英,你有何看法?”
朱雄英沉吟了下,道:“皇爺爺,孫兒以為十三叔有句話說得對——要想讓歐洲那些國家跟咱們簽訂協議,必須先打服他們。”
“不過正如皇爺爺所說,要在歐洲建藩,戰事就很難控製,至少目前如此。”
“所以,咱們不妨往西海都司繼續增派兵力,選一二國家攻打,令其跟咱們簽訂協約,然後以之為突破口,讓歐洲其他國家都接受咱們的協約,乃至視為常理。”
朱雄英講完,朱元璋露出了頗為滿意的笑容,就連朱標、劉寬也不禁微微點頭,表示讚許。
“你這想法就合適多了。”朱元璋笑著道,“那你認為再增派多少軍隊過去合適?”
朱雄英看了朱桂一眼,道:“皇爺爺,孫兒鬥膽說一句。與其派朝廷衛所軍過去,不如讓十三叔這樣想到歐洲建藩的藩王帶領護軍前去。”
“一則可以作為曆練,繼續累積軍功;二則,可以讓十三叔先了解歐洲,為日後建藩歐洲做準備。”
朱桂原本對朱雄英有些嫉妒恨的——他跟朱雄英算是同齡人,可朱雄英每每說什麼就會得到朱元璋讚許,他說什麼就被朱元璋批評,他心裡當然不平衡了。
如今聽見朱雄英為他說話,意外之餘,不僅對朱雄英好感大增,甚至投以感激的目光。
朱雄英又接著道:“當然,僅十三叔一人極其護軍,哪怕讓他提前招募的移民,組建藩國衛所軍,人數依舊少了些,若是十二叔也想建藩歐洲就好了。”
朱柏聽了直接搖頭,“我準備到美洲建藩,不想去歐洲。”
肅王朱楧聽到此處,眼珠子轉了轉,起身抱拳道:“父皇,兒臣願意帶領護軍到西海都司效力!”
遼王朱植、寧王朱權跟先後起身,道:“兒臣也願往西海都司效力!”
朱元璋微微訝異,道:“怎麼,你們三個都想到歐洲建藩?”
朱楧道:“父皇,兒臣早有此意——這些年聽老師講了後世那麼多西夷欺我華夏之事,兒臣不能穿越時空去找後世西夷諸國的麻煩,還不能打擊下他們的祖宗?”
朱植、朱權當即又跟著道:“父皇,兒臣也是這麼想的。”
朱元璋看向劉寬,笑道:“你這個老師教的好啊。”
劉寬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他以前講後世之事時根本沒想那麼多好吧?
不過對於朱楧等人想要打擊西歐諸國祖宗,他還是樂於見到的。
他於是大膽建言道:“陛下,歐洲教廷勢力強大,代王既想到歐洲建藩,多幾位藩王過去,日後也可以互為援助。”
朱元璋摸著下巴沉思起來。
這時朱雄英又出聲了,道:“皇爺爺,歐洲教廷勢力確實很強,諸國皆受其影響。咱大明若想破局,不僅要多讓幾個藩王去建藩,還需引入外力,如奧斯曼。”
“就當今世界來看,除了咱華夏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文化圈,接著便是阿拉伯人的伊教文化圈,以及西方的天注教文化圈。”
“歐洲屬於天注教的基本盤,如果僅咱們帶著儒家思想進去,很容易讓歐洲諸國聯合針對。”
“若是同時讓伊教勢力也進入歐洲,那便是三足鼎立之勢,縱然不能讓天注教為核心的文化圈消亡,可也令其勢力大大縮水,為咱們分割歐洲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