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電影中般用‘黑幫橫行’形容那時的上海,絲毫不為過。”
“當時上海的大幫派不僅人多勢眾,而且有槍,甚至能搞到手榴彈、火炮等威力大的武器。”
“最主要的是,那些大幫派後麵不僅有上海官場上的人撐腰,更與租界夷人、日寇有所勾連,而大幫派首領本身也是大富豪,擁有眾多產業,影響力頗大。”
“譬如,當時上海最大的幫派圊幫,人數最多時有五六十萬之眾,而那時上海總人口也才三百多萬。據說當時九成的人力車夫、七八成的碼頭力夫都加入了圊幫。”
一個幫派擁有五六十萬幫眾?!
朱元璋、朱標等人聽了都十分震驚。
很快,他們就想到,這五六十萬圊幫幫眾都在一個城市中,很可能占據了該城市人口的七分之一左右!
不用劉寬多描述,他們便能想象這個幫派在上海有多大影響力,其首領有多麼的囂張。
回過神後,朱標忍不住問:“妹婿,這麼大幫派還能稱之為幫派嗎?”
劉寬莫名笑了笑,道:“太子殿下,圊幫的根源注定了它就是個幫派,即便後來走上政治舞台,幫派的底色也無法改變。”
朱標好奇地問:“圊幫有何根源?”
劉寬:“圊幫根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時負責漕運的漕工,或者說在百萬漕工中秘密流行的羅教。”
“清廷定都北京,所以依舊需要漕工,甚至後來漕工規模還有所壯大,並在清朝中期時於羅教下麵分化出各種船幫,統稱為漕幫。”
“到了清末,因清廷被迫開放諸多港口,海運也因之盛行,漕幫隨著漕運一起衰落。漕幫中的一支便到當時發展迅速的上海謀生,並成為後來的圊幫。”
“說起圊幫這個名字,還有段不知真假的野史——據說圊幫本叫做安慶幫,取當時鳳陽朱家崗附近朱安社、朱慶社之名合成。”
“當時是清朝中期,清廷得知安慶幫的存在後,認為他們有反清複明的性質,甚至可能是大明皇室後裔,於是安慶幫嚇得改名‘安清幫’,即把慶祝的慶改為清朝的清。”
“後來又改名清幫,等清朝滅亡,他們才再次改名,成為圊幫。”
老朱、朱標聽了都一時錯愕,沒想到這圊幫竟然還扯過朱家大旗,還被清廷一嚇就改名了。
甭管這圊幫創立者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都讓老朱有種被一坨屎蹭到的感覺,很不爽。
不過因為對圊幫了解還不多,老朱並未發怒,而是耐心聽劉寬後麵的話。
“圊幫能夠發展壯大,除了與當時社會環境有關,也跟它遠比先前幫派更為嚴密的組織結構有關。”
“據說圊幫設立四庵六部,四庵大概跟朝廷的都察院、內閣、通政院等相似,六部乾脆就跟原來朝廷的吏部、吏部、戶部等一個叫法。”
聽到這裡,朱元璋實在忍不住了。
“四庵六部?這不就是建立朝廷意圖謀反麼?當時的朝廷竟然允許?!”
劉寬解釋道:“陛下,首先在清廷被西洋列強用大炮轟開大門時,對地方掌控力已經相當低了。等到後麵清朝滅亡,更是軍閥割據的亂世。”
“更何況,上海可以說是當時西洋列強、日後在中國勢力最強的城市,租界區域也最大。也即是說,當時上海根本不受朝廷掌控,反倒是受西洋列強影響多些。”
“這種情況下,誰會去管一個幫派建立怎樣的組織架構?畢竟圊幫並未真的謀反。”
聽此,朱元璋隻能感慨道,“這清亡後的亂世還真是亂得很。”
劉寬則接著道:“圊幫除了有四庵六部這樣嚴密的組織結構外,還等級森嚴——據說有七十二個字輩之多。”
“並且製定了相對明確的入門規定、等級晉升製度。除此外,還製定了相對詳細的幫規、戒律。”
“然而,擁有相對嚴密組織結構、等級森嚴、詳細幫規的圊幫,除了以傳統航運等運輸業為謀生手段外,還多開設賭場妓院,在街頭巷尾收保護費。”
“甚至還有兼職賊匪綁架勒索的,當然,最過份的是那些開設大煙館,販賣大煙的。”
“而在清末及清亡後的三四十年,全國範圍內,除了圊幫外,還有天地會、洪門、哥佬會等勢力遍布大江南北乃至海外的大幫會,至於小幫會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對了,當時上海除了圊幫外,還曾出現過電影中同名的幫派,斧頭幫。”
斧頭幫?
老朱、朱標等聽了都感到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