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劉寬了解,去年僅是將報社地址設在京師的報刊便多達二十幾份,而大明全國官方、民間報刊加在一起,更是多達一百餘份!
就這,還是目前大明朝廷對刊物的創立、審核相對較為嚴格的原故。
如果能放鬆些管製,估計民間報刊會更多。
不過目前,大明雖然大力興辦學校教育二十幾年,又辦各種成人識字班,民間識字率已經提升了許多,但大多數百姓依舊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容易受公知言論影響。
畢竟在後世識字率那麼高,人均文化水平也那麼高的社會中,都有許多人受各種所謂的“新聞”、“媒體”“公知”影響對事物的認知,大明此時就更不必說了。
所以,在劉寬看來,大明朝廷以相對嚴厲的規則和方式管理報刊行業,是正確的。
舉個例子,在後世報刊如果刊登不實消息,隻要沒有造成特彆惡劣的影響,隻需向某人某群體公開道歉,至多賠些錢即可。
可以說報道假新聞,尤其是誇大事實的成本相當低。
而在大明,若是報道假新聞(時事),從報刊負責人到提供新聞線索的人,都是有可能麵臨刑罰的。若是造成特彆惡劣影響的,甚至可能被流放,乃至斬首示眾!
至於故意誇大事實,扭曲事實的,被判定後同樣會處以重罰,最輕也會罰款加勞役。
所以,雖然民間報刊越來越興盛,可到目前為止,劉寬還沒看到後世那種故意誇大事實、扭曲事實,乃至進行虛假報道的報刊。
這就讓劉寬覺得很舒服。
當然了,這也讓大明民間報刊對時事,尤其是涉及朝廷、官方的時事報道,沒有那麼熱衷。
目前大多數報刊要麼以文學性為主,如《時文選刊》、《詩詞月報》、《經義會論》等。
因為大明目前以儒學為主的傳統文人仍占相當大比例,這些人又不怎麼差錢,即便所謂的寒門也能算個大明中產階級,這類文學性報刊自是有著不錯的市場需求。
不過,更多報刊則是類似於《天下說》這種雜誌,以地理、民俗及地方上的奇聞異事,以及、戲曲、雜談為主。
畢竟大多數識字之人,都隻是識字而已,稱不上文人。讀得懂一些淺白故事,卻讀不懂那些以儒家經典、經義為主的文章。
反過來,那些有足夠文學功底的人,卻未必不喜歡看這類雜誌。
所以,這幾年來,如《海外風物》、《天下說》之類的雜誌,始終是報刊行業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受劉府找寫手根據劉寬所列故事大綱、細綱所編寫的《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這三部武俠影響,大明這幾年也湧現出了一批武俠。
其中甚至有幾部勉強可以媲美射雕、神雕!
劉寬聽聞後,曾讓人買來閒時觀看,當做娛樂。
如今,劉寬很期待大明行業進一步發展、興盛,這樣再過個一二十年,興許他就能在大明過上後世書蟲一樣的爽快看書生活了。
到了下午三點多時,一吏員敲門進來,道:“院正,燕王、楚王兩位殿下來了,說想見您。”
朱棣、朱楨都回來了?
他之前居然一點動靜都沒聽到,這倆人夠低調的啊。
劉寬心裡嘀咕了聲,便起身隨吏員出去——這倆位畢竟是親王,他如今雖然掛工部尚書銜,又封了侯,卻也不能在親王麵前托大,肯定要去迎一下的。
出了“辦公樓”,劉寬便瞧見了不遠處的朱棣、朱楨,然後他人就愣住了。
隻見倆人竟都站在一棵梨樹下!
眼下是二月,正是梨花盛開的季節,樹冠上掛滿了粉白的花朵,算是一美景。
可梨樹下站著倆個王,這景色可就不是美那麼簡單了。
‘這倆人是故意站到梨樹下的,還是無意?’
劉寬心裡犯了聲嘀咕,便露出笑容,迎上去作揖道:“燕王殿下、楚王殿下駕到,下官有失遠迎,恕罪。”
朱棣笑道,“妹婿怎麼還跟我們客氣上了?”
朱楨亦笑著道,“妹婿彆嫌我們在你上職時打擾便好。”
“下官不敢。”劉寬說著,做出伸手請的姿勢,“兩位殿下還是到裡麵說話吧,這裡可不是交談的地方。”
朱棣笑道,“春風拂麵、梨花香醉,怎麼不是說話的好地方?若是能在樹下置一涼亭,再配以美酒或香茗,那就更好了。”
聽了這話,劉寬頗有些無語,隻好提醒道:“其他人站在這滿樹梨花之下沒什麼,可兩位殿下就不太好了。”
朱棣、朱楨都很聰明,聽了劉寬這話先都是微愣。
朱棣心想:俺站梨樹下怎麼不好了?又沒有熟梨落下砸到俺。
不對,劉寬說的是梨花···梨花,俺和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