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要他老命了。
他當初之所以急著海外建藩,一大原因不就是為了能自由自在地打仗嗎?
這兩年,他還真被文臣們勸住了,收斂了很多,可心裡卻一直在發癢。
如今有了劉寬這計策,他終於又可以名正言順地率領燕軍四處征討了。
接著,朱棣向劉寬詢問了幾個藩國治理的其他方麵問題,不怎麼重要,解答起來也比較簡單,而且也不是所有問題劉寬都能回答,所以沒多大會兒就談完了。
接下來輪到朱楨說楚藩的治理問題。
相較於燕藩,楚藩接手的地盤雖然也受婆羅門教思想影響嚴重,但相較於印度次大陸就輕了很多。
一則,婆羅洲、爪哇在千年前還是屬於佛教文化圈,並且兼受華夏文化影響。
婆羅門教是近千年才傳入並成為主流的,這一點,從婆羅洲上還有佛教國家便可知。
二則,當地人骨子裡其實跟印度土人不一樣——印度土人多次被外族征服,已經習慣被征服了,也因此更習慣種姓製度。
而爪哇土人在楚藩建立前,還沒多少被外來族群征服的曆史,相反倒是有兩三次反抗外來征服者成功的例子。
因此,爪哇土人比印度土人更具反抗精神,雖然不利於統治,可也讓爪哇人骨子裡對種姓製度那一套並不忠信。
事實上,原來滿者伯夷國的種姓製度就沒那麼森嚴。
那麼朱楨所麵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呢?
作為基本盤的人口太少。
如今楚國所占據的婆羅洲、爪哇島部分區域,土人總數高達一兩百萬,而作為基本盤的漢人則隻有幾萬,尤其爪哇土人又不像印度土人那麼好統治,所以在過去的一年多中,楚國也出現過幾次地方叛亂,讓朱楨好一通忙活。
叛亂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楚國目前需依賴爪哇地方貴族(其實就是大地主)展開收稅、教育等統治行為。
而不少地方貴族表麵順服,心裡其實仇恨漢人,縱然不敢叛亂,可在落實各種政策時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陽奉陰違。
這種事,比叛亂更加阻礙楚藩的發展,也令朱楨和楚藩大臣很是頭疼。
聽了朱楨的敘述,朱棣不禁暗暗慶幸。
‘幸虧印度土人習慣了順服,不像爪哇人那麼有反抗精神。不然以印度人口之眾,隻怕俺如今麵對的麻煩比老六還大。’
‘如今看來,當初俺選印度建藩還真是選對了!’
劉寬聽朱楨講完,則沉吟了會兒,道:“實話講,對於這類事我也沒有什麼特彆好的建議,隻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供楚王殿下參考。”
朱楨道,“妹婿講來便是,能幫助我楚藩一二也是好的。”
劉寬先問:“殿下目前是以東爪哇當做領土基本盤吧?”
朱楨點頭,“不錯。”
劉寬道:“楚藩在爪哇是以少禦多,首先可以借鑒蒙元、燕藩乃至後世滿清的經驗,建立種族階級。”
“比如像燕藩一般,以跟隨殿下過去的移民為貴族,以主動歸順和不曾叛亂者為普通國民,將戰俘及曾叛亂過的土人貶為苦役、賤民。”
“正好爪哇之前受婆羅門教種姓製度影響,推行這一套應該不會有什麼阻力。”
“至於第二點,殿下一直都在做,那就是增加基本盤,然後就是擴大基本盤和爪哇人之間的第三大群體,可以稱之為附屬移民。”
“如殿下之前一直從日國、偭北、安南弄過去的移民,以及將來從印度等地弄過去的移民。”
“附屬移民數量多了,既可以充作大明移民的幫手,也可以緩衝大明移民和爪哇土人之間的矛盾——就好像當年蒙古人用了大量色目人一樣,後世滿清也曾用大量歸附的所謂漢軍旗人,都是類似辦法。”
朱楨聽得眼睛又亮了。
他之前雖然在做劉寬說的第二點,可思路卻沒有這麼清晰。如今聽劉寬分析了一番,便更加自信,可以更堅定的執行該政策,也可以說服麾下個彆反對此政策的大臣。
同時,他不禁滿眼期待地等劉寬後續建議。
“第三點——多和少是相對的,既然殿下覺得東爪哇土人太多,為何不設法減少一些呢?”
“妹婿是讓我搞屠殺?”朱楨先眉頭微皺,隨即醒悟道:“部隊,妹婿是說我可以將爪哇島的土人遷走部分?!”
劉寬微笑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