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他咳嗽了聲,道:“老四,此番找你過來,是念著你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所以想讓劉寬再講講原曆史上大明之事。”
“希望你和標兒都能從中學到東西,免得犯了跟曆史上一樣的錯誤。”
其實朱元璋最初是想將朱棣叫過來揍一頓的——通過靖難即位就算了,即位後竟然還故意削減孝陵衛的錢糧用度,這不是不孝麼?
另外,還有件事,他沒有問劉寬,也不想問,怕傷了朱標、朱棣兄弟間的感情。
那就是,原曆史上朱棣是如何對待朱標後事的。
其實問朱元璋也能猜想到一二——朱棣都敢削減孝陵衛用度了,對朱標後事豈能有好安排?肯定是要削掉朱允炆給朱標的皇帝封號,甚至在朱棣之後,朱標陵前可能都不會有人去祭拜。
從劉寬口中的原曆史看,這種事朱棣一脈的皇帝絕對做得出!
朱元璋這一思考,又恍惚了好一會兒,回過神後便道:“劉寬,原曆史上大明曆代皇帝你講得差不多了吧?如今還剩幾個沒講?”
劉寬:“回陛下,若不算南明的那幾位,還剩泰昌、天啟、崇禎三位沒講。”
朱元璋道,“那今日便將三人的事跡都講了吧,讓老四了解明白,他這一脈皇帝是怎麼把咱大明江山作沒的。”
雖然早有預料,可朱棣聽見這話心裡依舊不好受,偏偏無可反駁,隻能神色尷尬地站在那裡。
劉寬回憶了下曾了解的明朝皇帝那些事兒,開口便道:“先說泰昌皇帝吧——這位是原大明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在位恰好一個整月,就有些滑稽地駕崩了。”
在位一個整月?
滑稽駕崩?
聽到這兩句話,朱棣就忍不住眼皮直跳,心道:俺的好妹婿啊,你就不能稍稍口下留情?就算事是那麼個事,你也可以稍稍美化一下的嘛?
唉,都怪俺回來忙忘了,沒有設法給劉府送一份大禮。
臨走前還是得彌補一下。
老朱、朱標亦聽得皺眉,又好奇劉寬為何用滑稽來形容那泰昌帝的駕崩。
“在後世人看來,泰昌帝朱常洛這個人可以說一言難儘,非要形容的話,那就是可憐又可氣。”
“朱常洛雖是萬曆長子,可生母王氏卻是偶爾被臨幸的宮女。這宮女可跟憲宗朱見深寵幸萬貴妃不同——朱見深跟萬貴妃之間是有真感情的,而萬曆皇帝大概隻是一時衝動,才臨幸王氏,事後就把這人忘了。”
“誰知王氏竟因此懷孕,並誕下朱常洛。剛開始,萬曆是不願承認這個兒子的。”
“後來萬曆兩任皇後王氏、劉氏都一直沒有子嗣,其他嬪妃也沒誕下皇子,李太後念孫心切,再加上王氏是她身邊的宮女,便逼迫萬曆認下了這樁事,在萬曆十年封王氏為妃。”
“再之後,萬曆也如先祖般遇到了他的‘真愛’,嬪妃鄭氏,對其寵愛有加,很快就將之晉封為貴妃,然後是皇貴妃——若非當時皇後仍在,估計萬曆能一口氣將鄭氏送上皇後寶座。”
“到了萬曆十四年,鄭氏生下皇子三皇子朱常洵,也即是後來的福王。她便借機乞求萬曆,希望封朱常洵當太子,她則晉位皇後。”
“萬曆對鄭氏愛得不行,不僅答應了此事,還跟她在廟宇中寫下合同,立誓為證。”
???
朱元璋雖然知道萬曆是大明原曆史上最不靠譜的皇帝,可聽到這裡還是忍不住腦門冒出三個問號,朱標、朱棣亦不例外。
隨即朱元璋就一拍禦案,氣道:“為這種事跟一寵妃立誓為證,還寫什麼合同?這是皇帝能做的事嗎?簡直胡塗透頂!”
朱棣趕緊跟著罵道:“確是糊塗透頂!”
劉寬則繼續道:“萬曆後麵在朝中將這事提了出來,於是就引出了在萬曆朝持續十幾年,並引發了後續黨爭的的‘國本之爭’。”
“也即是說,直到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這個長子才被立為太子,並且是在群臣逼迫之下萬曆不得已妥協才立的。”
“萬曆本就不喜王氏,再加上王氏、朱常洛成為李太後和群臣逼迫他的工具,他自是更加不喜。”
“因此,朱常洛在宮裡過得非常慘——他一直被養在李太後膝下,因不受萬曆待見,性格膽小懦弱。”
“另外,按照陛下定下的規矩,皇子最晚不能超過十歲,就要開蒙讀書接受教育···”
“等等!”朱元璋忍不住打斷了劉寬的話,老眼瞪了起來,道:“咱分明是讓皇子五歲就開蒙讀書,什麼叫最遲不得超過十歲?!”
劉寬搖頭,“這微臣就不知道了。”
朱元璋立馬又瞪向朱棣,“老四,這又是你纂改咱立下的規矩,對吧?你個不孝子,自己不喜讀書就算了,還縱容子孫,怎麼有臉自稱永樂大帝的?!”
眼見朱元璋氣得要站起來揍人,朱棣忙喊道:“父皇,兒臣冤枉,兒臣沒有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