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各種實驗及動畫畫麵,講述了磁懸浮列車是如何利用電流方向的迅速變化,不斷改變磁場,持續地利用移動的磁場推動列車前進的。
如果說,前麵朱雄英等擁有一定科學知識的人尚且能理解的話,那麼這一段內容,朱雄英等人理解起來就有些困難了。
並非聽不懂,而是似懂非懂。
至於朱元璋、徐達、湯和等原本就不了解這些科學知識的,自然是“如聽天書,不明覺厲”。
視頻的第四個小章節則是“再見,速度極限”。
“當列車速度超過400公裡每小時後,空氣將成為影響列車前進的最大阻力,能占到運行總阻力的80%以上。”
“這些形形色色的車頭形狀,就是為了儘可能減少氣動阻力而設計出來的,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視頻中出現了高鐵、磁懸浮等高速列車在現實中運行的場景,隻見列車飛馳而過,周圍畫麵都被拉扯得模糊,甚至讓一些年紀較大的人看得頭暈。
年輕人雖然感覺好點,卻也一陣不適。
隨後眾人便都恍然——他們之前還以為後世列車車頭設計成那種樣子純粹是因為審美呢,沒想到竟是為了減少空氣阻力。
朱元璋雖然不了解這些原理,可空氣會成為高速行駛之阻力他卻是能理解的——騎馬疾馳時,可不就是會有迎麵之風阻攔麼?速度越快感覺到的風越大。
這風應該就是視頻中所講的空氣阻力了。
“於是,一個更大膽的想法被提了出來——讓空氣消失!”
“這就是真空管道運輸,也被稱為超級高鐵,它的速度甚至可以超過1000公裡每小時,比現有的民航飛機速度還要快!”
隻見視頻中,列車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管道中疾馳,速度越來越快。
朱元璋等人隻覺得這想法大膽、奇妙,而朱柏、朱雄英等了解一些科學知識的人則更感不可思議——據他們所知,人類是需要生活在有空氣的環境下,真空不僅沒有人類所需的氧氣,甚至還會產生內外壓力問題。
所以,讓列車在真空管道中行駛,想想便知道很難達到。
果然,那個做實驗的女子又出現了,在虛擬實驗室中講解:
“但彆高興得太早,常規的磁懸浮並不足以達到這樣的速度,因為阻礙它加速的,竟是它自己!”
“這是一塊電磁鐵,在紅外攝像儀下,你會發現它比普通磁鐵的溫度更高。這是因為線圈存在電阻,通電後發熱產生損耗,這樣的高溫不僅威脅列車係統安全,同時還會削弱磁場強度。”
“那麼有沒有不發熱的材料呢?有!”
眾人隻見視頻中女子提出了一個藍色大桶,用長柄勺子從裡麵舀出了什麼液體,便見濃鬱的冷氣滾滾而下,看著就知道超級冷。
“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這種材料電阻就會突然降低為零,這就是超導體!”
“隻要給超導線圈通一次電,就能將電流永久鎖在裡麵,成為一個超級磁鐵!”
隨後男子解說又講到,“利用與上海磁懸浮列車不同的原理,2015年日本的低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在零下269℃的環境下,載人跑出了603公裡每小時的高速。”
“2021年,由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研發的世界首台高溫超導高速磁懸浮工程化樣車成功下線,設計時速620公裡,將工作溫度提高到了零下196℃。”
“但要維持這樣的溫度,仍需要額外的冷卻係統,所以還處於工程化驗證階段。”
“但這並不能阻擋人們繼續探索的腳步,因為磁懸浮打開的,是一扇通往無限可能的未來之門!”
時長十幾分鐘的視頻至此,到了最後一個小章節:你好,未來!
講述了磁懸浮在其他方麵的應用,如幫助飛機在航空母艦上升空,幫助火箭發射,以及裝載在衛星上、汽車上···等等。
當視頻放完,觀看的眾人仍傻傻盯著屏幕,一時難以回過神來。
約莫十幾秒後,湯和才感慨著道:“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咱原以為如今大明火車從京師到北平隻需兩三日功夫,已經足夠快,沒想到後世竟還有更快的火車!”
徐達也跟著開口,卻是問道:“江寧侯,看視頻中講,後世咱中國已經發明出能每小時跑620公裡的磁懸浮列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