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在超乎眾人想象的高科技畫麵下繼續著。
“類似的技術不止顛覆速度,還將顛覆各個領域。從人工心臟到人造衛星···那麼,到底什麼是磁懸浮?它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又將帶領我們駛向怎樣的未來?”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離開地表!”
至此,視頻由第一個章節“磁懸浮,不止飛行”進入第二個章節“再見,地表”。
“對於傳統火車而言,摩擦力是它的一生之敵。摩擦力如果太大,阻力和磨損也會越大;如果太小,就會出現車輪打滑(難以前進)的現象。”
“這便決定了傳統列車的速度上限,通常不超過500公裡每小時。怎麼辦呢?”
“乾脆離開地表,徹底擺脫摩擦力!”
視頻中以動畫展現事物離開地表,仿佛處於真空之中,沒有任何摩擦力的狀態。
此時,不僅老朱、朱標等人看得認真,就連剛上學的小孩子都看得舍不得眨眼,顯得對視頻中科普內容很感興趣的樣子。
事實上,已經學習了一部份《自然科學》內容的皇子、皇孫,對目前的內容確實能聽懂。正因如此,他們才聽得更加投入。
視頻中出現了一個後世常見的虛擬實驗室,然而對眾人來講,卻又是一個科幻感拉滿的畫麵。
一個女子開始向眾人講述“磁懸浮”的原理。
“最高端的科技往往隻需要最樸素的原理,我們都知道,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如果把相同磁極的磁鐵裝在列車和軌道上,列車不就能懸浮了嗎?”
聽著女子的話,看著她做簡單的磁極實驗,眾人反應不一。
徐達、湯和想的是:我們都知道?可咱不知道呀。
而朱雄英等了解這一簡單科學道理的人則眼睛一亮,心想:是啊,之前我咋沒想到呢,把同磁極的磁鐵分彆裝鐵軌和火車上,不就能讓火車懸浮起來了?
但腦子轉得快的,卻隱約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果然。
“但是,磁鐵斥力並不穩定,它們會自動翻轉為吸引模式。”
“所以,工程師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
如何反其道而行之?
在朱雄英皺眉思考這個問題時,視頻畫麵一轉,又換成了男子解說。
“這是上海磁懸浮列車示範運營線,世界上首條商業運營的高速磁懸浮列車。”
“在它的車身下方有一個C字形的懸浮架,正好可以與T字形的軌道抱在一起。在懸浮架上安裝磁鐵,就能讓它利用與鐵磁軌道之間吸引力,與車身重力達成平衡,讓車身離開地表!”
“另外,這種車抱軌的結構,還能避免車身離開軌道。”
“不過,普通磁鐵無法調整磁力大小,那該如何應對列車的載重變化呢?來點電就好了。”
這時候,視頻畫麵又換成了女子解說,並在剛才的實驗室中演示利用電流改變磁力的實驗。
看到這裡,不論是老朱、徐達等對電磁科學原理不懂的人,還是對其略懂的朱雄英等人,都覺得後世科學家太厲害了,竟能想出這樣的法子來。
“利用電生磁效應,通電線圈周圍會產生磁場,電流越大,磁場就越強,這就是磁力可控的電磁鐵!”
“這樣一來,隻要通過控製係統自動調節線圈電流,就能確保列車與軌道之間始終保持10毫米的懸浮間隙。”
“不僅如此,在懸浮架的側麵還有兩組線圈——當列車向軌道某側偏移時,隻要調節電流大小,就能把車身重新拉回中心位置,從而達到控製列車轉向的目的。”
“現在,我們的‘地表飛行器’已經平穩的離開地表,下一步便是‘前進’。”
接著,視頻進入第三個小章節“再見,發動機”。